1840年,中英交戰,爆發了著名的鴉片戰爭,結果自視為天朝大國的滿清慘敗,要割地賠款,大部份中國人還懵然不知世界變,衰到百多年後王弼讀中史時,有老師還在說如果當年道光皇帝信林則徐不信琦善,中國在鴉片戰爭有得贏,國人之自大和「萌塞」(必須用廣東話來表達,才夠全神),可見一斑。 1854年,日本也有美國海軍將領培里(Commodore Perry)指揮的黑船艦隊來犯,舉國知道大鑊,不開國改革即死,可是德川幕府改革不力,長州和薩摩藩就索性挾天子以令諸侯,推出日皇來挑戰德川幕府的執政地位,定意要把日本一向以漢文化儒家思想為學習對象改變,甚至高呼脫亞入歐,因此派出多個使節團訪問歐美學習,最著名的為1871年的岩倉使節團。 這次的外訪,原定8個月時間,最後大大延長至20個月,使節團包括許多日本政府的領導人,可見當局對向西方學習的重視。一次的外訪,究竟學到甚麼,對明治維新的成功有何貢獻,我認為具體內容不太重要,最重要是日本人對新事物的開明態度。話說使節團正使岩倉具視本來頗以日本文化為傲,欲以日式髮型和和服進行外訪,但兒子以「不要以未開化的形象使國家受辱」,岩倉遂被說服,改以西式髮型和洋裝亮相。 反觀清廷,在鴉片戰爭吃了大虧,大部份國人還不知國難當頭,幸好還有一些有識之士,如曾國藩李鴻章,推動公費「派童赴美」留學,於1872-1875年間(與岩倉出使時間重疊)共派出120名學童。當然,當時的清朝大官沒有像日本人重視外訪,親自赴美,更甚者,是當學童接觸到西方文明的進步,開始摒棄中國封建傳統的陋習,如不願再以長袍馬褂示人、不再束辮、反對女子纏足等,這些進步思潮都被滿清保守官僚視為大逆不道。原定15年的學童留美計劃,遂於1881年被腰斬,斬了的除了是一部份學童的前途(一部份聰明的學童拒絕召還選擇留美,當然為自己成功爭取了美滿人生),更斬了國家現代化的前途。 日清兩國對新事物的反應和態度,斷定了兩國之興起與衰落。當然,作為中國人,亦不必對前人過度苛責。聽說一些印度洋島嶼的土人,每逢遇到因海難漂流到島上的人,一律殺之哉。科學家嘗試解釋他們的行為,是因為土人極度懼怕文明,懼怕改變,甚至估計有極端例子,是土人中有成員偶爾流落文明世界,當他們回歸部落,跟族人說文明世界如何這般,也會遭殺人滅口。可能一些人,就是天生不能面對改變吧。 在地產資訊網,講這些幹嗎?老實說,樓市拉鋸,好友淡友各自表述,大家開心,多講無謂。股市上上落落,全無方向,王弼除了出席電台節目和國際會議外,閒時沽期權收錢,也像一些收租人士百無聊賴,因此談天說地,明者自然會心微笑,不明者萬望別對號入座。
上一則:
下一則:
Javascript must be enabled to use this 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