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伊始,美股首日報跌,延續去年底的調整浪,不過第二個交易日已獲承接升凸,由納斯達克指數領軍,成為三大指數數的升幅之冠,美股七雄(蘋果除外,因受中國市場疲弱所影響)繼續成為升市的火車頭,周五單日計,納指升1.8%、標普500指數升1.3%、道瓊斯指數升0.8%、羅素2000指數升1.7%。過去兩年,納指累積升幅達84%、標指升58%,但只要將時間再推前一年,由2022年初起計,納指每年回報只有7.3%、標指9%、道指7.6%、羅指更只有1.3%,連定期存款也不如!如果是短期炒作,什麼時候入市是回報的關鍵,當然,如果閣下是長線投資某優良的企業,像跟它們談戀愛一樣,例如王弼有一些朋友,上世紀八十年代已開始跟微軟(MSFT)談戀愛,經歷2000年千禧泡沫、2008年金融海嘯、2020年新冠疫情,仍然矢志不渝的話,當可不必理會大市波幅,繼續長揸。
一星期一次的專欄,當然不可以只講長揸,短炒而言,美股六雄氣勢如雄,亦是無得輸,不過市面已有大量睇好六雄的分析,用不著王弼班門弄斧,如果想躺平也賺錢,跟風繼續追六雄其實贏面頗高。但新年頭一篇文章,本欄也想挑戰難度尋找冷門股,畢竟,分析冷門股不代表一定要投資該股,在分析的過程中,也許對其他的投資有所啟發。
本欄不只一次提及新科技如人工智能和電動車帶來的衝擊,令舊經濟崩潰,而最能體現其中的破壞性,莫過於傳統科技大國如德國和日本陷入的經濟困境,可以預期,日德兩國許多從事汽車工業和相關供應鏈的員工將被淘汰。一個已有過百年歷史的工業,陷入被淘汰的命運不令人太錯愕,但最近有一隻於2019年才上市的科技股,全球活躍用戶達1.6億,於70個國家超過一萬個城市提供服務的企業,但都被華爾街標籤為快要被淘汰,以致股價從11月的高位大跌逾三成,它的名字叫優步(UBER)。
華爾街分析員認為UBER快被淘汰的原因,又跟全球最紅的大人物馬斯克有關,因為分析員相信,特斯拉(TSLA)在無人駕駛技術有領先地位(有人認為Alphabet旗下的Waymo才是領先者,其爭論或另文再談),無人駕駛的士Robotaxi的面世只是時間問題,目前世界上已經有超過六百萬輛特斯拉電動車在路面行走,數年後的路面只會有更多的特斯拉,到時馬斯克只要振臂一呼,特斯拉車主只要透過社交軟件X平台,乖乖地把電車租給馬斯克。換言之,在極速時間內,馬斯克便能建立起過百萬架Robotaxi,搶奪UBER網約車的市場,而還靠人手駕駛的UBER,當然會被打得落花流水云云。
然而,擁有無人駕駛技術是一回事,營運超過一萬個城市全球規模的網約車又是另一回事。第一,無人駕駛車輛和人類駕駛車輛在可見的將來仍是會並存的;第二,目前在路上行走的特斯拉有多少輛能夠瞬間升級為Robotaxi?就算有若干能夠即時升級,難道車主只可以把車輛租給特斯拉,而不可租給UBER作網約車嗎?當然有人會說,特斯拉可以製造Robotaxi只供自己的網約車部門所用,但這會綁住龐大的資金(目前Waymo的成本是每輛二十五萬美元,特斯拉的成本就算較低,但也不會是小數目),不利快速擴充跟UBER競爭。另外,如何快速清潔Robotaxi車廂(避免要多次回到中央廠房清潔)等微細問題,也不見分析員討論。目前便說UBER快將被馬斯克淘汰,是否言之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