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瀏覽人次:5642    回應:0

納指兩年升九成 侵叔能否延續三連勝?

王弼

獅子山學會前主席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創辦人
fb.com/buytillsuspension

  2024年進入倒數,美股繼續在高位徘徊,但過去一星期出現贏者通吃的情況,納斯達克指數在博通(AVGO)和特斯拉(TSLA)股價飆升的支持下,扭轉周初的弱勢,全星期升0.34%,但道瓊斯指數卻日日陰燭收市,最後埋單跌1.82%,夾在中間的標普500指數則跌0.64%,而代表中小企的羅素2000指數則跌2.58%。納指和羅指分道揚鑣,可能跟美國長債息率在上周三CPI數據公佈後抽升有關。

  但就算道指和羅指於上周出現調整,過去52周計,美國四大指數的都錄亮麗的升幅。道指升18%、納指升35%、標指升28%、羅指升21%,再計及2023年的升幅,大約兩年間,美股四大指數的累積升幅分別為38%、90%、62%和38%。兩年間,單單買入納指和標指的ETF,竟然可獲得如此高的回報?究竟這樣的升幅,2025年仍可延續嗎?

  本欄一向的風格,是把投資作為一項長期職業(這不是說讀者們要放棄本身的工作,而是一份甚至多份的工作同時進行),即只要電腦能夠上網,便可以靠投資賺取多一份長遠收益。在目前世界轉變的速度之快,有什麼好過多重的收入?正如不少內地同胞分享,人過35歲一旦失業後,就很難再找到僱主長期聘用,只能轉到送外賣或開網約車等散工,很明顯,現在的「一技之長」很可能不足夠養我們過世,因為一個行業一旦被科技淘汰,縱使閣下在該行業有多專業,也難以逃避失業或收入大跌的命運。

  因此,本欄多次重申長期投資或錢搵錢的重要性,已經不是閣下願不願意賭,而是缺乏了這一項技能,到退休(或被退休)時將如何自處?以香港為例,過去多少年,香港人以為只要手揸自住樓,老老實實不把樓用來炒,便可以靠著樓價升值老有所依,誰知形勢一旦改變,樓價大跌,樓盤竟會無人問津?香港樓市如是,美股也如是,比特幣也如是,什麼時候食糊套現,非常關鍵。

  可能有讀者會說,本欄不是說過標指在過去幾十年,平均每年升幅逾10%,可以說什麼時候買入都賺大錢,真的一定要食糊嗎?如果閣下已經有十年以上炒美股的經驗,而一向都採取長揸策略,當然可以不理王弼之言,但若閣下只是近兩年才炒美股,特別是在2022年中後加入,從未經歷過2000、2008、2018、2020和2022年的那幾次大跌市,則要考慮如何能保住過去兩年的大豐收。畢竟,以年率計,若有人是在2021年底才開始買美股的,三年間美股的每年回報,其實分別為道指的8.9%、標指的10.1%和納指的8.5%。因為2022道指、標指和納指的跌幅分別為6.8%、19%和33%。而無獨有偶,經歷了2020和2021年兩年的大升市,因2022年的一跌,股民在2020和2021年所獲的利潤,也不見了一大截。王弼想說的是,在股市大升的年份,能追得到大市爭取到高回報,當然值得開心,但若在股市大調整之年(如2022年),能夠儘量減低損失,對於長期回報的表現也非常重要。

  雖然目前美股牛氣衝天,但一些分析指出,過去兩年因拜登政府利用鉅額財赤刺激經濟,才是美國經濟遠勝其他主要經濟體系的原因。如今特朗普上台,起用馬斯克削減政府開支,美國經濟在未來四年,是否真的無料到,財赤繼續爆升?另外,美國以外的大型經濟體系如歐盟、英國、日本等,都疲弱不堪,美國經濟會否在明年亦要透一透氣?納指於兩年升了90%,2025年能再升多少,侵叔上任後首月應有更多端倪可供參考。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