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瀏覽人次:7180    回應:6

租金高升由於更多人對樓市失信心

何熊輝

  近期租金持續緩升,加上美國或許有機會減息,因此坊間有不少言論已全力轉向看好樓市。事實上,政府放寬大量專才來港,使人口短期內急升,是導致租金上升的主因,因此只看租金回報率上升,就斷言樓價見底回升,似乎理據不足。

  港府自2022年推出的搶人材計劃,至今已批出29.5萬份申請,已來港約有19.5萬人,部份連同家屬來港,最保守估計已有40萬新移民來港。如這批新港人中,有三分一來港後置業,最少會消耗6萬伙住宅庫存,如其中一半人買新樓,則從22至24年間,來自新港人的購買力每年有2萬伙,但事實上,2022及2023年每年新盤成交量各約1萬宗,2024年約1.6為萬宗,市場估計其中只有三成買家為新港人,即2022及2023年各有3千新港人入市,2024年有約5千人入市。

  簡而言之,來港的19.5萬人中,只有約1.1萬人入市買新樓,如買二手樓的也有1.1萬人,合共2.2萬,即有17.3萬人須租樓自住,這批不看好或未有能力在港置業的新港人搶租下,租金持續上升。因此,租金上升,顯示有更多人不睇好樓市。

  如閣下買樓只看回報率。那麽現時平均約3.5厘的租金回報仍然偏低,除非租金回報達5厘以上,否則現時仍未到適當的入市時機。5厘租金收入在扣除稅項及維修開支後,只有不足4厘,跟美金定期存款相約。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
1. 高才通70%在港租樓 2025-08-16 17:29:40

本港住宅租金破頂,人才來港租樓為動力之一。據勞工及福利局對獲批高才通續簽人才所做的問卷調查顯示,約70%受訪者在港租樓,比兩年前首輪網上調查66%有所上升。

至於自置物業亦有上升趨勢,約13%獲批續簽人才買樓,較兩年前首輪網上調查僅5%亦增加。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最大的變化就是看到買樓的比率高了很多,租樓佔差不多七成左右。

2. 高才通近半不續簽離港 2025-08-16 21:51:40
及福利局及入境處公布,截至今年7月底,共有13678名高才的逗留期限已屆滿,入境處接獲當中7394人提交續簽申請,續簽申請率約54%,即係近半即46%高才通選擇離港。
3. 高才通中位收入4萬元 2025-08-17 12:47:29

勞福局披露,獲批續簽而在港受聘的高才中,月入中位數約4萬元,約四分一人月薪達8萬元,約一成人達12萬元或以上,最高的1%更達30萬元以上。

僅5%的月薪為兩萬元或以下,孫玉菡解釋,部分C類高才從事的行業起薪點較低,例如會計、大學研究助理,目前市場本地員工月薪亦是1萬尾至2萬多元,合理薪金亦會獲批准。

4. 周大福棄租彌敦道地舖 2025-08-18 18:31:33

零售市道低迷,連鎖珠寶金行周大福亦縮減旅遊區據點,近期結束經營11載的旺角彌敦道地舖分店。但因近年租金水平大不如前,加上吉舖情況持續,該舖業主老牌中式餅店榮華餅家決定把收租20多年、現市值月租約20萬元的舖位轉為自用,不再將舖位出租。

上述舖位為旺角彌敦道662號地下,旁為惠豐中心,對面是旺角滙豐大廈,建築面積約1000方呎,周大福自2014年起租用至今,在近期租約期滿遷出。據了解,舖位結業前月租料約25萬元,呎租約250元。

5. 港元拆息升穿2厘 2025-08-19 11:33:32
隨着銀行體系結餘回落,港元拆息(HIBOR)昨天全線上揚,與樓按相關的1個月HIBOR更連漲4日,並升穿2厘,報2.01393厘,再創3個月高位。按揭息率亦相應回升,以H按按息普遍為H加1.3厘計,昨天實際按息為3.31厘,惟仍略低於市場封頂息率的3.5厘。市場預期拆息仍會向上,不排除臨近月底邁向2.5厘至3厘,「超低息蜜月期」已暫時完結;惟美國聯儲局短期勢減息,屆時港元拆息或會跟隨下調,並帶動按息再度回落。
6. 陳紅天歌賦山道15號大宅勁蝕13億 2025-08-20 14:13:01

物業市場出現驚人蝕讓個案,原由深圳祥祺集團主席陳紅天或相關人士持有的山頂歌賦山道15號大宅,於2023年遭銀主接管並推出市場發售,昨天終於落實以7.9億元賣出,較9年前購入價賬面大幅貶值13.1億元,料為本港住宅市場歷來最大額賬面貶值個案。

9年前買入呎價22.7萬 現挫六成

根據歌賦山道15號樓書,上述大宅實用面積18078方呎,6房間隔,外連9948方呎花園、2070方呎天台、1200方呎前庭及1631方呎庭院。成交紀錄冊顯示,該大宅昨天以7.9億元售出,呎價43700元。

該物業由陳紅天或相關人士,於2016年6月以天價21億元(當中八成以現金支付)向莊士國際(00367)購入,當時計劃興建一幢總樓面9235方呎豪宅作自住用途,樓面呎價約22.74萬元,創下全港屋地呎價新高。以最新買入價計算,是次轉手貶值13.1億元,料為歷來住宅市場最大額賬面貶值個案,物業9年間貶值約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