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瀏覽人次:35125    回應:58

數據支持「明日大嶼」

蔡志忠

亞洲地產創辦人
香港專業地產顧問商會榮譽會長及常務顧問
香港東區工商業聯會首席會長

  特首林鄭月娥推出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其中「明日大嶼」計劃最受矚目,也甚具爭議。填海1700公頃來興建東大嶼人工島,提供約40萬個單位,讓大約110萬人居住,將其打造成第三個核心商業區,加上社區設施和交通配套等,估計耗資超過5000億元以上。

  剛過去的周日有團體發起遊行,反對「明日大嶼」填海計劃,他們不滿港府威權施政、一錘定音。反對者擔心這個大型基建會花掉庫房一半儲備,是將錢倒落海,同時認為破壞生態環境,而興建房屋需要14年後才有供應,遠水救不了近火。種種疑問,看來也非沒有道理,各位又是否認同?

  著名網評家亮劍先生素來見解精闢,他認為通常港府的工程預算有少無多,除了40萬個住宅單位,另要興建道路、學校、商廈、醫院和運動場等,就當成要花7000億元吧。雖然特首林鄭月娥將公私營房屋的比率由6:4改為7:3,但是公營房屋(包括資助房屋)的實用面積比私人房屋小很多,因此總體來說,公營和私營房屋的實際興建面積應該差不多。

  亮劍兄引出具體數字支持他的論點,1700公頃等於1.83億平方呎土地,假設私人樓的地積比率為5倍,公營房屋為6倍,商用物業為9倍,他計算出各類樓宇的面積及伙數如下:私人樓為1.345億平方呎,約12萬伙單位;公營房屋為1.614億平方呎,約為28萬伙單位,而商用物業約佔2000萬平方呎。只要私樓樓面地價每呎賣@4900元,商用物業樓面地價賣@4300元,那麼7000億元填海工程就可以回本。

專家學者贊成填海

  另一位樓市專家唐榮先生是出名的數據王,他更形容「明日大嶼」計劃是「唔填就笨啦」!他以40萬個單位作一個保守估計,假設每個單位平均面積只為400平方呎,全部拿來出售,每個賣250萬元,便可賣1萬億元,而興建每平方呎樓面地價成本僅為3125元。試想想,先不算私人樓,就以資助房屋如居屋、港人首置上車盤計算,以225萬到338萬元金額,買入一個人工島有海景鐵路400呎單位,市民「買不買單」?

  專家學者的智慧告訴我們數據的重要性,特區政府率先選擇中長期的填海措施,可說是一片苦心。林鄭形容,從新界東北發展到現在改名古洞北等,至今連一塊棕地都未能收回。可今天不一樣了,有1700公頃土地作後備,眼前的農地、棕地和收購重建等項目自然較易洽談。至於「明日大嶼」計劃好像是繞過了土地供應小組的「東大嶼都會計劃」,這只是溝通上出了問題,實際上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
2. 讀者甲 2018-10-16 17:31:21
講咩都冇用,數據就係王.亮劍兄勁,果然係網評專家.但反對者也唔少,政府面對壓力會好大,遠水救唔到近火!
3. 東成 2018-10-16 18:02:44
蔡老闆好文,成本一定可以收返,只要賣地大把人要,人工島近市區,交通鐵路一通,10分鐘到中環,應該支持!
分14年支付填海造地費用,每年400億,香港政府應付得到.
4. 啱唔啱 2018-10-16 18:20:03


「明日大嶼」數據啱唔啱都唔支持「明日大嶼」...


5. 引刀一快 2018-10-16 18:47:29
十幾年後,香港開始處理地契到期問題,填埋一場空。
6. 亮劍 2018-10-16 18:47:45
為免讀者知頭唔知路,小弟依家將原文擺出嚟

亮劍 2018-10-15 16:05:34

林鄭月娥呢一個東大嶼填海計劃,她預計填1700公顷,開支估係五千億,估計可讓70萬~100萬人居住。

不少人話咁會掏空香港儲備,但大話怕計數,依家我又計一計圍唔圍倒條數出來。

1 通常政府做呢啲工程預算,都係有少無多,咁依家我就畀夠七千億佢去發板。

2 幾個人工島加埋預佢住100萬人。

3 填海 1700 公頃土地,我預佢要用7成來起路、學校、體育館、運動場、醫院、差館、消防局等配套設施。

4 林鄭月娥話以後私樓及資助房屋的黃金比率係3:7,但現實情況係私樓及資助房屋的黃金比率係指伙數,到落實規劃時每間私樓平均實用面積,會遠超資助房屋,我估各自佔可起樓土地的份額,應該各自佔49%,另外嗰2%用來起商場及商廈,而地積比率以私人樓計5倍,資助房屋計6倍,商用物業計9倍的話,咁第二時上述各種樓宇的樓面面積及伙數分別係……私人樓1.345億平方尺/12萬伙;資助房屋1.614 億平方尺/28萬伙;商用物業佔9.881百萬平方尺。


若果呢個立論成立的話,咁只要私樓地可以賣4,900蚊,商用物業地賣4,300蚊,呢7仟億已經可以回本!


政府呢鑊可以白賺28萬個資助房屋用地,在中長期可以解決不少低下階層嘅居住問題!
7. 亮劍 2018-10-16 18:51:25
蔡老闆私底下同我講,東大嶼計劃商用樓宇面積理應佔2仟萬呎總樓面積才合理,小弟绝對認同。
8. 亮劍 2018-10-16 18:51:30
我有朋友問我條數點計出嚟……

1,700公頃=1.83億平方呎。

3成土地用作起樓=0.549 億平方呎。

私樓地積比5倍,佔49%=1.345億平方呎。

如果起120,000伙,每個單位平均1,121方呎。

資助房屋地積比6倍,佔49%=1.614億平方呎。

如果起280,000伙,每個單位平均576方呎。

商場及商廈用地佔2%,9倍地積比:

0.549*0.02*9=

约0.1億平方呎


其實條數睇落好大,但如果攤分開,例如120,000伙私人樓分15年推出,咁每年就是8,000伙。


而資助房屋政府估計係280,000伙,我估公屋會係140,000伙(政客無呢個數唔會同你開綠燈),其餘140,000伙分別係綠置居、居屋及港人首置。

要是分14~15年推,每年大约提供20,000伙。


講到呢度,好多人就會話如果每年額外新增兩萬八千伙供應,咁樓市冧硬啦!


但大家要知道,香港喺80年代經濟起飛嗰陣時,每年單係私人樓就有2萬多個落成, 大話怕計數,到咗2030年呢批私樓及公屋應該進入半百樓齡,甚至登陸!

如果仲要狂揼錢去為呢D樓苟延殘喘,咁不如將部份醫番都嘥藥費嘅樓拆咗,然後將呢批居民搬去東大嶼人工島,而在市區騰空出嚟嘅土地,就攞出嚟重新規劃及拍賣。


9. 引刀一快 2018-10-16 18:52:00
所謂“數據”,係以今日泡沫樓價去評估未來大灣咗十幾年之後嘅香港,呢個就係評估嘅最大缺陷。
到時剩返十幾年,可能填埋都係大陸。
10. 基層市民 2018-10-16 19:47:37
[明日大嶼]願景宏偉,我同意蔡老闆睇法,支持政府填海政策,咁樣長遠來睇,基層市民有希望,做人求咩?安居樂業,有一層自住樓,人就實在好多,那怕是綠置居,居屋或上車盤,總之有樓就好安定,好似我咁,正面積極做人啦.
11. 實事求是 2018-10-16 19:51:10
蔡老闆文章好有理據,引用他人嘅數據支持,亮劍兄利害!數據你是王道,好有說服力!
12. 支持者 2018-10-16 20:18:30
支持林鄭月娥嘅"明日大嶼",真正關心市民嘅特首.宜家大把水位同地產商及農地霸主傾條件!

"專家學者的智慧告訴我們數據的重要性,特區政府率先選擇中長期的填海措施,可說是一片苦心。林鄭形容,從新界東北發展到現在改名古洞北等,至今連一塊棕地都未能收回。可今天不一樣了,有1700公頃土地作後備,眼前的農地、棕地和收購重建等項目自然較易洽談。至於「明日大嶼」計劃好像是繞過了土地供應小組的「東大嶼都會計劃」,這只是溝通上出了問題,實際上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13. 栩栩如生 2018-10-16 20:30:57
很實在的一篇文章,句句說出道理,數據準確,擲地有聲,讓人看後不得不支持政府填海計劃!
14. 自然一派 2018-10-17 00:53:32
蔡生好文,填海造地係香港人之福,基層上車林鄭德政.
15. 風險 2018-10-17 11:10:17
東大嶼填海造地,係政府避重就輕嘅做法,冇辦法,施政冇力,唯有迎難而退.

未來供應大量增加,樓市危矣!
16. 龍虎豹 2018-10-17 11:18:26
填地規模隨時可以縮小甚至叫停,成個project擺出來兇下班地霸,真係上馬又得,微調又得,學老董唔提就唔存在又得,得咗!
17. 景未明 2018-10-17 11:47:13


冰川融化的影響海平面上升,未來前景未明...攞苦來呻...



黎廣德質疑海平面上升 鐵定超支 項目難持續

論壇今日在中環10號碼頭舉行,現場嘉賓包括:規劃署前署長凌嘉勤、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成員劉振江、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黎廣德、守護大嶼聯盟成員任憲邦及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

黎廣德在節目一起首即質疑,政府對於中部水域人工島的立場一直在變,由未必需要填,到《2030+》規劃時表示需要1,000公頃,到施政報告時又突然表示要1,700公頃,而且背後沒有任何研究報告支持。

他又引用美國紐約一批學者在國家科學院發表的研究指出,直至2300年,因應冰川融化等因素,海平面將上升10至15米,質疑再在中部水域建人工島,卻要花上幾千億,效益根本不能持續。

黎更指,政府在重大基建如高鐵,早有超支紀錄。政府原先預計高鐵可用三百多億完成,最後變成八百多億,多出1.4倍,所以政府說要5,000億,最後可能變成1.2萬億,庫房根本負擔不了。

18. 球軸心 2018-10-17 13:08:30


孔子說:“唯???與小人難養”? 他為什麼會這樣說?只有天知道......


未來地球,冰川溶化,海水漂蕩,經年累月,地球軸心將會慢慢偏移轉軸...香港的沿海地位必受影響...風浪大起...



19. 馬後車 2018-10-17 15:41:23
大島令維港水出不到, 鯉魚門打風湧浪起碼到杏花天台
20. 引刀一快 2018-10-17 17:18:13
十幾年先至有樓“供應”,仲唔知係現樓定樓花。
數據?十幾年後嘅嘢,依家呢D叫做咩數據?
哈哈哈哈
21. 東成 2018-10-17 22:03:01
樓上刀兄:
有填好過冇填,10幾年至有供應都係一件好事,大家預期未來有大量樓宇落成,買家出價就會克制,樓價至唔會大升.
好似山頂文輝道地皮流標,証明地產商都開始克制.
22. 東成 2018-10-17 22:17:55
如果宜家唔先做填海工程,繼續傾棕地農地速度會好緩慢,持份者及各業主自私自利,合作賠償等開出天價,邊個都傾唔掂.林鄭做發展局局長到宜家,超過15年了,一棕棕地都未傾得成,何來有供應.
由得基層人士住劏房唔理,輪候公屋5-6年,供應又跟唔到,樓價再大升就大鍋,填海造兩三個人工島,起多啲公營房屋俾大眾住,農地棕地重建項目等等肯定易傾過以前,呢個就係林鄭嘅德政.
23. 亮劍 2018-10-18 09:09:03
呢家我只係計將私樓及商業用地,喺1x年後以平均每平方呎樓面價五千蚊分批出售,已經收回發展成本,外加28萬個資助房屋用地,一大堆基建,只有作细绝無作大!
經過4鐵幾乎被癱瘓事件,理應居安思危,港鐵仲起埋啲掘頭鐵路,是否想香港的經濟被陰乾?
至於驚東大嶼人工島被發生百年一遇海浪襲擊,小弟並唔係工程專家,但如果畀著我去搞,東大嶼填海區既海堤,可沿岸加弱波石,要是設計到可以在有需要時,海堤可升可降就更 perfect。
24. 亮劍 2018-10-18 13:36:27
25. 亮劍 2018-10-18 13:46:07
林奮強先生的估計比小弟還要樂觀。

26. 無奈了 2018-10-18 16:59:41
香港人乜都反對, 可能要整個天空之城...哈哈
27. 支持者 2018-10-18 17:53:38
好見解!
[專家學者的智慧告訴我們數據的重要性,特區政府率先選擇中長期的填海措施,可說是一片苦心。林鄭形容,從新界東北發展到現在改名古洞北等,至今連一塊棕地都未能收回。可今天不一樣了,有1700公頃土地作後備,眼前的農地、棕地和收購重建等項目自然較易洽談。至於「明日大嶼」計劃好像是繞過了土地供應小組的「東大嶼都會計劃」,這只是溝通上出了問題,實際上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28. 龍虎豹 2018-10-18 19:03:19
亮劍兄,條linkl冇咗,可否post內文?謝謝。
29. Admin 2018-10-18 19:34:49
樓上, 條Link現在ok
30. 引刀一快 2018-10-19 08:38:13
To 21樓 東成兄

填海要俾錢兼有排等,十幾年後,依家等改善居住環境嘅人,好多都死L咗喇。

大灣區大把地方,交通又方便,只要阿爺批,三年內有大把現成單位用。

到底邊個係惠民方案?
31. 回樓上引刀 2018-10-19 10:50:39
叫香港人搬去大灣區?咪玩啦!

每次在上水廣場見到大批大灣人每人買兩罐其實生產自大灣的奶粉都好笑!

大灣人壽命短,因為吃地溝油太多,
32. 亮劍 2018-10-19 10:52:20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2188600/%E3%80%8C%E6%98%8E%E6%97%A5%E5%A4%A7%E5%B6%BC%E3%80%8D%E9%A1%98%E6%99%AF%E7%9A%84%E8%B2%A1%E6%94%BF
33. 亮劍 2018-10-19 10:55:44
上述文章係雷鼎鳴先生所寫。
34. 東成 2018-10-19 13:37:25
除咗蔡老闆,仲有亮劍,唐榮,林奮強,雷鼎鳴等都支持明日大嶼計劃,值得進行,唔好怕反對聲音,任何事都有人反對!唔應該有反對就害怕,要迎難而上!
35. 亮劍 2018-10-19 14:00:12
好多人反對係東大嶼填海,因為新界仲有好多土地可供發展,呢家我就同佢哋擺事實講道理。

新界的土地分開幾種,有啲係祖堂地,係阿公剩落由一個宗族共同持有,想變賣就成個宗族開會,要絕大部分人甚至全體通過先好講嘢。

有啲土地係家族持有,阿爸由阿爺手上承襲翻來,想變賣就要揾那個七老八十的業主去簽名,佢可能瞓喺老人院甚至身在英國或荷蘭,要說服佢哋去賣地真係有難度。

其實最容易搞嘅反而係由發展商持有嘅農地及棕地,人哋打開門做生意只為逐利,但呢家一句「官商勾結」,試問有哪一個負責談判嘅官員膽敢「開平價」益發展商?

啲友仔叫林鄭月娥去搞棕地及農地,講句衰啲即係叫佢「與虎謀皮」,十年間可揾倒過千公顷地用來起屋的機會,等同白表抽倒啟朗苑三房!

有啲人就叫政府運用「土地收回條例」去收番啲棕地及農地,但香港實行私有產權,你政府唔出番咁上下價,那些地主肯唔肯咁順攤嘔塊地出來?

而且新界土地業權分散,地塊夾雜阿公地、私人地、發展商地,仲有啲地係唔知乜水霸返嚟嘅,又有D地個業主已經賣咗鹹鴨蛋,都唔知點挖返佢啲後人出嚟……

總之收新界地全部都係濕滯嘢,啲友仔講得咁輕鬆,不如佢去in地政總署,專門同鄉紳及發展商收地,睇下事情會唔會有突破性發展🤣

 
36. 向亮劍請教 2018-10-19 15:15:28
亮劍兄, 想請教樓價到哩個階段, 你們三傻點睇? 是正常回調或已轉勢?法子兄的衡平比有咩啟示? 
短線1-2年?
中線3-5年?
長線?
多謝指點
37. 向亮劍請教 2018-10-19 15:21:15
照目前睇, 似乎唔似15-16年那種回調, 氣氛似乎更加似08-09年那種。
38. 見得到 2018-10-19 17:51:24

亮劍兄好嘢,蔡老闆都讚!


著名網評家亮劍先生素來見解精闢,他認為通常港府的工程預算有少無多,除了40萬個住宅單位,另要興建道路、學校、商廈、醫院和運動場等,就當成要花7000億元吧。雖然特首林鄭月娥將公私營房屋的比率由6:4改為7:3,但是公營房屋(包括資助房屋)的實用面積比私人房屋小很多,因此總體來說,公營和私營房屋的實際興建面積應該差不多。

  亮劍兄引出具體數字支持他的論點,1700公頃等於1.83億平方呎土地,假設私人樓的地積比率為5倍,公營房屋為6倍,商用物業為9倍,他計算出各類樓宇的面積及伙數如下:私人樓為1.345億平方呎,約12萬伙單位;公營房屋為1.614億平方呎,約為28萬伙單位,而商用物業約佔2000萬平方呎。只要私樓樓面地價每呎賣@4900元,商用物業樓面地價賣@4300元,那麼7000億元填海工程就可以回本。

專家學者贊成填海


42. 冰川溶 2018-10-20 19:34:14

樓股動盪,黃金價起...冰川溶化,填海冇用......


市場動蕩時期,投資者常常會湧向黃金。每當此時,黃金礦業類股的表現往往會更加出色。

10月份以來確實出現了這種情況。10月至今紐約的黃金期貨累計上漲2.7%,而標普500指數同期下跌3.6%。與此同時,許多全球大型黃金礦業類股都錄得兩位數漲幅。

43. 引刀一快 2018-10-20 20:12:06
支持填海嘅人,千祁唔好怕反對聲音,最緊要回應到反方嘅問題,唔係靠迴避、東拉西扯。
44. 冇水沖 2018-10-20 22:05:58


咁嘅環境,填海起樓是多餘的,建100萬人口的居住區,另外又要幫呢100萬人口買水,好似好多黃婆買水咁,唔買水會喝死嘅啊...100萬人冇水沖涼會臭氣沖地嘅啊.....





45. 時差太 2018-10-21 08:33:12


    人生輕鬆寫意階因早年買樓傻供,現在叫人買樓東施效顰似乎時差太大...



46. 寄生力 2018-10-21 22:30:52

「明日大嶼」是孤島移民,強行移入此類沒有生產力移民群對整體社會結構沒有好處,任何有生命力的社群,必須擁有生產力,創富力,而不是寄生力...


47. ?? 2018-10-22 18:41:17
但係地價貴左 層樓唔係都會賣貴左咩😂
48. 抵得喝 2018-10-22 20:21:23


在香港,地價買貴咗, 層樓都會係會賣平咗都未定, 信置過往的30餘年投地中多次高位癲價搶貨後大市不就坐艇多年後才回家鄉經常會發生嘅啦,同期有好多已經消失蚊形地產公司冇話你知咪...食得鹹魚抵得喝...



49. 引刀一快 2018-10-22 22:43:05
樓上

有人俾得起,想賣幾貴都得。
51. 泡沫爆破 2018-10-23 13:32:16
土地流標是樓市爆煲前奏,提醒大家大冧市來臨不可不防!
52. 習大大挺林鄭 2018-10-23 15:23:30
睇到未,習大大挺林鄭,邊嗰唔支持明日大與,以後就無運行,聽到未,香港大孖沙?


(路透社)

【港珠澳揭幕】林鄭與習同行地位超然 勝利笑容背後暗藏玄機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realtime/article/20181023/58826050

53. 絕對的真理 2018-10-23 18:54:12


【港珠澳揭幕】林鄭與習同行地位超然???習大大參與【港珠澳揭幕】剪綵此是基本的禮儀模式,屬於幸運指數,並不可以用地位超然來表達???

當年毛澤東與江青亦是禮儀模式,屬於幸運指數,沒有絕對的真理...


  


政治禮儀就是這麼樣...沒有什麼了不起.





54. 冇見識 2018-10-24 00:30:39



特稿 欽點董特首 一握定音 | 蘋果日報 | 要聞港聞 | 20110707


香港網友視官式禮儀為聖旨,大驚小怪冇見識...

55. 冇文化 2018-10-24 01:22:12



睇到未,習大大挺林鄭,邊嗰唔支持明日大與???是否大嶼???

52樓條友冇文化學識基礎??? 我夠膽唔支持明日大與!!!  你奈我如何???

56. 精心安排 2018-10-24 02:01:04
領導人的一舉一動都會被深度解讀,正因在內地的政治圈子,所有事情都經精心安排,並沒有「偶然」。在場的都是左派人士,對這些場面特別敏感,林鄭全程與習近平「同行」被解讀為地位「超然」,三地領導人中深得「寵幸」。
57. 樓上睇清晰 D 2018-10-24 02:02:51
樓上睇清晰 D 先下定論:

【政情】林鄭與習同行 政圈喜香港獲寵幸

【Now新聞台】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的神秘嘉賓揭盅,由國家主席習近平南下主持。

不過,習近平並沒有發表新的《習主席寄語》,只在台上宣布大橋開通,十秒鐘不足的重要講話。不過,台下的畫面足令政圈以至網民食足全日花生。

開通儀式集合中央官員,廣東省、香港及澳門的領導人。身穿粉紅色長衫,被張建宗形容是「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林鄭與習近平並肩同行進場,副總理韓正及劉鶴、澳門特首崔世安殿後、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及梁振英壓尾。

完場時,習近平走到嘉賓席,先後與董建華、梁振英及何厚鏵握手後轉身離開。林鄭一度墮後,但韓正在她旁邊說了些話,再用手輕輕從後一推,林鄭又趕上步伐,再次與習近平「同行」,二人更不時「咬耳仔」。

領導人的一舉一動都會被深度解讀,正因在內地的政治圈子,所有事情都經精心安排,並沒有「偶然」。在場的都是左派人士,對這些場面特別敏感,林鄭全程與習近平「同行」被解讀為地位「超然」,三地領導人中深得「寵幸」。

有資深的左派人士分析,在場有粵港澳三地領導及政商界人士。習近平此舉正是要突顯香港在三地之中的地位,中央對香港高度重視,也反映國家對林鄭的支持。

若習近平的動作是要反映中央重香港,難道是公然輕澳門?有左派分析,崔世安任期明年便屆滿,相反林鄭才上任一年多,需要領導人多些支持也是自然的事。林鄭致辭時也特別推銷近日備受爭議的「明日大嶼願景」,說要抓緊機遇,締造更好未來。

習近平與林鄭同行的畫面在網上再被瘋傳,亦被人二次創作。不過,獲習近平特別對待的林鄭相信不會視為網絡欺凌。

58. 北京對港新部署 2018-10-24 04:01:06

習近平通車剪綵變為林鄭加持 折射北京對港新部署

習近平與林鄭月娥今早出席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身穿粉紅色旗袍,本已搶去不少風頭,更搶風頭的是,兩人並肩進場,引人注目,因以政治排名計,林鄭月娥遠低於現場主禮嘉賓,如政治局常委韓正、政治局委員丁薛祥、劉鶴、李希等,在講究「政治正確」的內地官場,有關進場安排似蘊藏豐富含意。與此同時,林鄭於習近平前發言時,特別提及「明日大嶼」填海計劃,亦屬可圈可點之舉。

林鄭月娥自颱風山竹後民望下滑,本月發表的《施政報告》提出「明日大嶼」填海1700公頃計劃,面對重重難關,泛民率先表達反對意見,更成功發動數千名市民遊行。有政圈中人指,中央為力挺林鄭月娥,發動多個層面攻勢,包括有左派消息指,多個建制政黨於《施政報告》發表後獲通知,不應公開表達反對意見,及後當「明日大嶼」填海計劃轉趨惹火,有指西環方面要求各建制政黨支持填海計劃,民建聯、經民聯、新民黨等隨即發聲明表達支持立場。

政圈流傳,林鄭月娥將於本屆政府任期內落實23條立法,一名資深政界人士指,今日獲習近平加持,某程度拆射出北京對港的新一輪部署,即盡量鞏固林鄭的民望及威信,提高其政治能量,以有足夠資本面對將來多場硬仗。

59. 醉一翻 2018-10-24 10:22:29


港珠澳大橋開通剪綵儀式,習大大到來慶賀是自然的事,國家咁大的工程攞綵好自然,更為此處於特朗普挑起貿易關稅戰處於困擾難奈的時刻,南巡散散心是好自然的事...

港珠澳大橋是港字行先,與國家領導人同行好平常,此是基本禮儀,無人相伴,孤家寡人更難堪,基本常識都不懂.如果事物向好一方面發展就好,可以自我陶醉一翻...無需大石壓死蟹.



60. 醉幾翻 2018-10-24 16:25:54
59樓,你都幾醉吓,咁大場大龍鳳都睇唔到,你有冇睇到韓正要林鄭行前啲,我就從未見過做得咁明顯喇!!
61. 小蝦毛 2018-10-24 16:31:57
To 55樓,

冇文化,人哋場大龍鳳係做畀班大孖沙睇,要佢哋合作啲,你嚟個小蝦毛支唔支持人哋唔放在眼裡,知到無!!
62. 《香港01》 2018-10-24 17:46:58
習近平、林鄭並肩而行-擺明發訊號畀呢班人睇?

在珠海舉行的開幕禮,主禮嘉賓有何許人?除了習近平和林鄭月娥,還有政治局常委兼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澳門行政長官崔世安、副總理劉鶴、廣東省委書記李希、廣東省長馬興瑞,以及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何厚鏵、梁振英等人。在「一般」情況下,論官階與主客,林鄭月娥均「不應」走在眾官員之前,與習近平並肩而行。

那麼,這會是一場「意外」嗎?如斯解讀者,一來過分低估了林鄭月娥的官場常識,二來也忽視了習近平與林鄭進場時有說有笑這事實。假如林鄭只是魯莽地意外走到最前,習近平又豈會如此神色自若?退一步說,即使習近平不以此意外為忤,依常理,其他內地高官,以至在場打點的工作人員,也不會容許這樣的尷尬場面發生。因此,最合理的解讀方法,就是一切皆屬有意為之,「導演」顯然要告訴各路「觀察者」,中央對林鄭月娥大表支持。

在去年的香港特區政府就職典禮,習近平致辭時明言,「香港是一個多元社會,對一些具體問題存在不同意見甚至重大分歧並不奇怪,但如果陷入『泛政治化』的漩渦,人為製造對立、對抗,那就不僅於事無補,而且會嚴重阻礙經濟社會發展」,否定了一度存在於香港的那股「好鬥」風氣。同時,習近平又謂「少年希望快樂成長,青年希望施展才能,壯年希望事業有成,長者希望安度晚年,這都需要通過發展來實現」,就是要寄語香港政府,將精力投放於經濟建設,解決民生問題。

儘管社會(包括《香港01》)未必認同林鄭月娥個別政策的邏輯,但不得不承認,她確實有自己的一套施政理念,有意解決民生問題,並無得過且過的心態,這從明日大嶼、豐富置業階梯等即可見一斑。而可以預計,在她推展各項政策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源自既得力益者的阻力。這些既得利益者慷慨陳辭,用動聽的「理由」質疑政府民生項目的決策,是因為他們客觀理性、秉持「是其是,非其非」的原則?抑或在「提醒」林鄭,他們有很大的社會影響力,足以影響政府施政?目光如炬的大眾一定心中有數,從旁觀察的中央也是心知肚明。

論香港當下的民生難關,必數住屋問題。「明日大嶼」遠水不能救近火,當務之急,還是要決定中短期應對方案。《香港01》已多次論證,收回粉嶺高球場和發展商的囤置農地,是最合適的「救近火」方法,而《香港01》民調也指出,逾六成受訪者認為政府處理新界私人農地時,不必顧慮動用《收回土地條例》或會招致司法覆核,總之該出手時便出手。可以說,不論是民意抑或中央,均已為林鄭「加油」,政府再無忌諱之理。不過,反過來說,假若天時、地利、人和皆齊備,林鄭政府仍不敢挑戰既得利益者擺下的擂台陣,為免開罪人而捨棄為民施政的理念、畏首畏尾,只怕不易持續獲得中央祝福
63. 引刀一快 2018-10-25 08:27:04
救近火?飛地先係最快最有效率、最三贏嘅方法。
為國為民為香港,飛地係最大效率效益嘅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