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瀏覽人次:19319    回應:18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
1. 12345 2014-01-22 12:24:41
政府只顧及低層市民,往往要納稅的人貼錢去幫低層市民,但政府政策完全無照顧到這群納稅的人士。
2. 2水 2014-01-22 12:40:42
只幫基層中產出最多力.交稅供樓,CY而家唔係施政報告,只係幫助窮人報告,下台CY
3. 粽子 2014-01-22 12:42:07
連自由黨田生都睇唔好,CY能建47萬個單位,假大空,

最後可能連20萬都冇,市民一樣冇車上
4. QW 2014-01-22 12:43:10
CY仲唔整走SSD,BSD,DSD.地產2014慘慘慘
5. 啖水泥 2014-01-22 12:44:57
2014年樓市下跌.到2020先回升
6. ANGRY BIRD 2014-01-22 12:46:08
政府無論起幾多公屋都係唔會夠...因為太多人濫佔公屋...而家住公屋既人大把人揸benz拎Lv....政府應該嚴肅檢討下公屋制度...新移民落黎幾年又可以申請...其實個個係大陸大把錢....18歲未畢業又可以申請....反而我地呢d岩岩過左少少quota既就乜都冇....梁振英似係呢班住公屋...拎綜援人士既特首....並唔係香港人既特首!!!
7. 中國 2014-01-22 12:47:58
走得快好世界 調查:強國人轉移2.8萬億資產至海外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的最新調查顯示,近三年中國投資移民美國的人數迅速增長,2010年獲得EB-5有條件綠卡的只有772人,2011年就遞增為2408人,據美國國務院最新資料,2012年獲得EB-5有條件綠卡的人數為6124人,是2011年的2.5倍,是2010年的7.9倍。

該智庫資料顯示,2011年個人可投資資產超過600萬元(人民幣‧下同)的中國人在中國擁有約33萬億元的資產,其中2.8萬億的資產已轉移至海外,約佔中國2011年GDP的3%。

在富裕階層海外資產轉移目的地的選擇上,中國香港、美國和加拿大成為主要集中地,分別占佔22%、21%和16%,其後是瑞士(9%)、新加坡(6%)和澳洲(5%)。  
8. 鬼子 2014-01-22 19:31:59
同意筆者內容,增加土地,令市民上車
9. 旭日 2014-01-22 19:34:19
離島的土地還有開發空間,未來核心發展新界和離島
10. 是否同意? 2014-01-22 22:39:47

作者推崇林奮強,他們是否很FRIEND?

"為此要打造一個類似中環、九龍灣的商業區,政府宣佈成立「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並邀請曾被冤枉偷步賣樓的前行會成員林奮強加入,這次總算找對了人,有此等優秀人才助陣,大嶼山發展規劃將更加完善。"

11. 同意作者 2014-01-22 22:42:22
"然而梁振英卻在《施政報告》中向基層大灑金錢,每年派錢增加200億。表面上看,外界以為他們兩個沒有默契,甚至不咬弦。其實,財政司真正目的是在為特首護航,起碼逢政策必反的反對派,目前沒有抗議梁振英派錢派得少。 "
12. 講道理 2014-01-22 22:52:37

本人認為CY請林奮強幫手做大嶼山發展,係非常明智嘅決定,林奮強才華出眾,而且熱心研究香港未來發展, 一向提倡做大個餅,成立[香港黃金五十],令人敬佩!


13. 講道理 2014-01-22 22:54:59
發展大嶼山,成立新市鎮,CY终做出一點公德!
14. 橋頭堡 2014-01-23 12:15:00

林奮強再出山幫香港做事,是港人之福!

難得他不計較前嫌,是有大器之人!

15. 上車苦 2014-01-24 02:22:03
香港連續第四年,登上全球房價負擔最重地區榜首之位!美國顧問公司Belleville發表報告,指出香港房價負擔比率(住宅中位數除以家庭入息中位數)為14.9倍,比去年之13.5倍更高,更打破報告發表10年以來之最高紀錄。香港之比率,更為新加坡之3倍。Belleville認為,香港樓價自2009年已升超過2倍,有出現泡沫危機。彭博今報道有關報告時,更直指「香港人是苦主」。

報告於全球360個國際城市進行調查,以同樣比率比較,溫哥華為10.3倍,夏威夷檀香山為9.4倍,分別排第2及第3位。以國家或地區排名,澳洲和紐西蘭比率為5.5倍,僅次於香港。

報告又指出,調查的城市中,住宅單位最細的同為最貴的市場,亦即是香港,至於貴為全球最易負擔之市場--美國,單位則最大。 
16. 犯下嚴重施政錯誤 2014-01-24 11:18:17

梁振英卻在《施政報告》中向基層大灑金錢,每年派錢增加200億。

把每年社福開支增加到500億以上,沒有取消/減少綜援金支出/袛是用錢去培育寄生社群/禍害香港未來社會發展價值觀............用低下社群為主體社群,犯下嚴重施政錯誤..........

17. 白居二快成負資產 2014-01-24 18:03:10

白居二豪擲570萬購東旭

【太陽報專訊】淡市下,居屋第二市場再現癲價樓王。筲箕灣東旭苑極高層全海景單位,獲新一批白居二買家以天價570萬元購入,售價全屋苑新高之餘,料亦是至今身價最高的白居二成交單位,料亦創下免補價居屋市場歷年次高紀錄,市場推算該單位自由市場價高逾800萬元,足夠購入太古城單位。

中原鍾逸文稱,上述東旭苑B座極高層2室,建築/實用面積約825/650方呎,三房望全海景,同類「樓王」對上一宗第二市場成交價達約550萬元,原業主原先叫價約585萬元放盤,後獲來自外區的新一批白居二垂青,經洽價後,終以約570萬元承接單位,建築/實用呎價約6,909/8,769元,原業主持貨約六年多帳面賺324.42萬元;該白居二已睇樓數個月,最後決定入市。

自由價估算值814萬
鍾氏續稱,該屋苑目前只有約5個買賣放盤,同類叫價已達600萬元,即使次批白居二流入市場,但盤少下,居屋業主未見大幅劈價。據了解,上址料屬○七年出售居屋貨尾單位,土地註冊處資料,原業主當年僅以約245.58萬元向房委會購入。若成交單位以上址折扣率約30%推算,自由市場連地價售價料逾814萬元,實用呎價逾1.25萬元,足以購入鰂魚涌太古城單位。

據土地註冊處資料,上述東旭苑單位曾於○一年以近200萬元售出,但翌年房委會以同價回購,至○七年再重新出售。

18. 過路者 2014-01-24 19:16:45
這是經常經濟支持者的核心

《經濟學人》既然相信市場經濟,那麼也應該相信目前的樓價是正常的。因為在政府各種打壓下,樓價還是穩定了,不跌,證明這就是市場價。那麼那個什麼可負擔能力is bullshit。

《經濟學人》可負擔能力的計算出香港可負擔能力太高,但是樓價又不跌,從科學角度看, 現在只能說《經濟學人》可負擔能力的計算方法有問題。

《經濟學人》---改名為《計劃經濟學人》比較合適。讓我們知道這份雜誌原來是支持政府干預市場。

14. 《經濟學人》--改名為《計劃經濟學人》 2014-01-23 13:34:41

根據《經濟學人》的model計算,03年香港樓價一樣是sky high。

如果03年香港人根據《經濟學人》的model計算而賣出自住樓,甘就哀哉咯。

15. 泡沫冠全球 港樓市有難 2014-01-23 13:42:50

有關本港樓市泡沫的分析,筆者去年12月19日在本欄指出:「1971年筆者第一次在本港置業,當時每平方呎樓價為100元,現時樓價每平方呎動輒超過1萬元,與市民的收入完全脫節,過去42年樓價升幅超過100倍,是另外一個泡沫。


以波浪理論分析,本港樓市在1997年見頂以來,(A)浪向下調整,(B)浪以不規則形態反彈,可能已在今年初見頂。倘若上述數浪方式成為事實,(C)浪將會以5組浪下跌,目標直指2003年的低位。」


究竟本港樓市是否與市民的收入脫節?

 

樓價最難負擔

昨日本報財經版報道,「香港成為全球樓價最難負擔地區」。最新國際樓價負擔能力報告顯示,本港樓價中位數為家庭入息中位數的14.9倍,即全家要14.9年不吃不喝才可以供甩層樓,數字亦為連續四年稱冠;《經濟學人》早前報告則顯示,本港樓市泡沫指數蟬聯全球之最,都反映本港樓價貴得驚人。

美國研究機構Demographia公佈年度國際樓價負擔能力報告(Demographia International Housing Affordability Survey)。該報告研究9個國家中360個城市,以當地的住宅價格與家庭入息中位數比較,按比率高低分為四級:3倍或以下為可負擔級別,3.1至4.0倍為頗難負擔級別,4.1至5.0倍為很難負擔級別,5.1倍或以上為極難負擔級別。」

大跌周期快臨

左丁山1月18日報道其校友地產W對本港樓市的觀點,原文如下:「佢嘅觀點似係今天北半球天氣,好冷,好友L就似係南半球氣候,熱到跳舞。地產W在校友午餐會上講2014年的樓市,話明係進入一個跌市循環(cycle),而由開始至完結,樓價最多會跌五成。
例如上一個跌市循環就係(1997至2003),六至七年間跌幅有五成,然後步入一個上升循環(2004至2012),市區樓價升咗三至四倍。


地產W話:『我勸各位校友快啲賣樓,即使自己只有一間自住樓,都要賣咗佢,再租過。』」


去年10月25日石鏡泉轉載中山大學何廣明教授以太陽黑子周期分析樓市的文章。何教授指出:「近期太陽黑子的逆轉期發生在1981年、1992年和2003年(11年周期)。


這些都是中港樓市崩潰年份,預測下一個年份將會發生在2014年。(見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