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先行 樓市隨後
2025年10月27日
蔡志忠
亞洲地產創辦人
香港專業地產顧問商會榮譽會長及常務顧問
香港東區工商業聯會首席會長
|
香港股市從今年初至今上升了逾3成,每日成交金額大幅增加至3千億港元左右。根據財經事務及庫務局資料顯示,今個財政年度上半年即4至9月,股票印花稅收入大約440億元,按年升1.43倍,相當於過去2024/25年度全年將近85%。此外,樓市也明顯復甦,今年4至9月買賣物業有關的印花稅收入按年升7%至92億元,樓價也反覆上升了3.11%。連同物業租約、以非買賣方式轉讓物業,股票及物業相關印花稅收入合共約536億元,相當於今年度約676億元印花稅收入預算的79%,成績令人鼓舞。
兩三年前,香港還被形容為國際金融中心遺址,今天這個謠言已被打破,香港金融市場蓬勃已是不爭的事實,然而樓市卻仍一直被刻意唱淡,直到今年第三季預期減息來臨,樓市才開始出現反彈。樓市未來走勢又會不會像股市一樣重回升軌?誠如坊間所形容的“股市先行,樓市隨後”是一個常態,股市被視為經濟的溫度計和火車頭,
其走勢往往領先樓市變化,因為股市率先反映投資者對未來經濟前景的預期,資金先流入股市,推動股價上揚,上市公司獲得資金擴張,進一步帶動實體經濟改善,最終支撐整體樓市上升。
本港過去多次股市暴漲後,樓市就緊隨上漲,樓市漲幅雖相對比股市小,但大多數時間兩者都能夠前後同時進退。股市上漲通過提升投資信心和實體經濟表現,逐漸帶動樓市止跌回穩,甚至成交量出現增長。實際觀察中,樓市因購買者多為用家,較為保守,樓市行情通常滯後股市幾個月到一年不等。而如今香港的股樓狀況,正在重新演繹這一個循環,股市已經領先上揚了9個月,也該是輪到樓市的時候了。
「促進」香港長期繁榮 本港IPO稱冠全球
香港未來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的大力支持,四中全會公報提出,要「促進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從「保持」到「促進」改變的只是兩個字,卻涵蓋多方面深意。可以預見,「十五五」期間,國家不只繼續將港澳納入整個發展大局,還會推出更多、更積極的、力度更大的新政策促進香港發展。香港受逆全球化、貿易摩擦等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影響,作為外向型經濟體的香港,其金融、航運、貿易等傳統優勢領域將面臨挑戰,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保持」現狀已不適用,而是需要積極作出應對。香港務必把握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將「促進」繁榮穩定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
香港努力配合國家給予的政策優惠,政府在金融市場繼續推動證監會及港交所優化上市機制,吸引內地以至全球各地具發展潛力的企業來港上市融資。港交所與證監會正進一步優化制度,以增強香港市場活力及競爭力。在一系列上市制度革新帶動下,香港新股市場今年首3季錄得66家新公司上市,公開招股(IPO)集資額達1824億元,按年升逾兩倍,集資金額冠全球。上市申請個案仍在快速增加,直至9月底,港交所還有近300宗上市申請在處理中,相當誇張,可以形容,中外企業都排隊爭取在香港上市。筆者認為,在金融如此興旺的情況下,樓市相對處於落後狀態,相信樓市這個慢牛將會緊隨其後,樓價也將慢慢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