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三月份通脹率 8.5% 是六個月來超過 6% 的再上一層樓,是自 1981 年四十年以來的最高。幾個月前美聯儲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曾經說通脹只不過是的暫時性的也改變了口氣,華爾街開始預測五月份美聯儲的公開市場委員會將公佈升息兩厘。通脹居高不下,不難把近因推給了俄烏戰爭。
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是農作物的出口大國,今年來小麥玉米和黃豆的價格飆升已另創新高。而俄羅斯作為石油和天然氣的主要出口大國,歐美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更為能源的價格火上加油。跟據美國國務院的估計,俄烏戰爭極有可能持續到今年年底,如是,大宗商品的價格難有回落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上海開始對疫情嚴厲執行清零政策,局部封區以至長三角地區的工廠部份停工,產業供應鏈受阻影響了世界和航運,令通脹壓力增加。今年年初至今環球的股市平均下挫幾乎達到十個百分點,其中又以納斯達克及深圳成指表現更差,似乎金融市場早已開始反應了美聯儲加息的預期。其實多月來世界主要經濟體的 PPI 一直高企遠超 CPI ,已經預期了上游的價格上升終於會傳遞到消費產品上。其實自2008年華爾街金融風暴以來,美聯儲啟動了應急的量化寬鬆及零基準利率政策,似乎從來沒有想過什麼時候退出。當 2020年碰上疫情歐美緊急禁足封城經濟急凍,美聯儲反而加碼量化寬鬆無上限。今天美國經濟基本達到了全民就業,更面對的四十年來未曾出現過的通脹率,給人的印象是美聯儲其實並沒有迅速加息壓制通脹的意原,而是處於被動的狀態。如果說十多年來量化寬鬆及零基準利率政策並沒有引發通脹,倒不如說通脹只不過體現在資產市場上,房地產和股市。而美聯儲最不想看到房地產和股市在當今世界地緣政治發生史無前例的變化的時候發生動盪。
香港不是華爾街,它的股市已經某一程度反映了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但估計仍然會有反復。香港的房地產價格價冠全球,Morgan Stanley 說今年會下調20%,未免依然過份的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