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的战略意义
1、北极的原油储量约为2500亿桶,相当于世界原油储量的25%;天然气储量估计为80万亿立方米,约为全球天然气储量的41%;煤炭资源占全球的9%,还有大量的金刚石等矿藏和渔业资源。
2、北冰洋航线正连通北美、西欧和东亚三大经济活跃区域,全球变暖让北极航线成为可能。轮船取道北极比取道苏伊士运河或巴拿马运河可减少航程40%以上。一个简单的例子,日本横滨到荷兰鹿特丹,取道好望角要29天,取道苏伊士运河要22天,取道北冰洋只要15天。
8个国家用一句话表白:一致对外,拒绝他国染指,自己哥几个关门商量解决。早在2012年的时候,俄国媒体就报道称:不希望中国染指北极事务,环北冰洋的其他7个国家也是这个意思。
这8个国家是:美国、俄罗斯、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其中,俄罗斯的海岸线最长,加拿大居第二。
瞧,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中国手中有粮、心中就不怕,潇洒拿出一件东西。8个国家一看傻眼,立马改口:“欢迎中国加入北极考察。”
中国到底祭出什么神器,一下子就镇住这些国家呢。原来中国是《斯瓦尔巴条约》的缔约国,1925年段祺瑞当北洋政府临时执政的时候,派人过去签了约。该条约是迄今为止北极地区唯一具有国际性的政府间的非军事条约。
不妨我们来追溯一下前因:20世纪初,斯瓦尔巴群岛仍然在国际主权之外游荡。按照国际惯例,哪个国家若想得到它,要具备“首先发现”与“有效的行政管辖”两个基本条件。很遗憾,没有一个国家能得到斯瓦尔巴群岛。
原来1596年荷兰人威廉·巴伦支为打通北极到达中国的东北航线,率船队抵达该岛。他将其命名为“斯匹次卑尔根”,意思是“尖峭的山地”。在他死前写的探险报告里,却没有说他是否曾经“以国王陛下的名义宣布对该群岛的领土所有权”。
如今斯瓦尔巴群岛主权属于挪威,但是《斯瓦尔巴条约》的缔约国公民,可以自由进入和逗留,只要不与挪威法律相抵触,你爱干嘛干嘛。
从1980年代开始,中国人陆续抵达北极。1993年,北极点上首次插上了中国五星红旗;2004年,中国政府就在斯瓦尔巴群岛的新奥尔松建立了“中国黄河科学考察站”。
中国北极黄河站的建立,其中的一个根本依据就是北洋政府签订的《斯瓦尔巴条约》,只能说段祺瑞这件事情干的漂亮。
众所周知,北洋军阀当年没少和外国签订条约,大多丧权辱国,至今让国人不爽。对于这个《斯瓦尔巴条约》很少有人知道,知道后还是要给段祺瑞一个赞。
正因为有《斯瓦尔巴条约》的存在,中国人进入北极地区就没人说三道四,完全铺平国际法理之路。从某种程度上说,斯瓦尔巴群岛是中国公民可以自由出入、逗留的海外唯一的地方。
段祺瑞(1865-1936),曾用名启瑞,字芝泉,晚年号称"正道老人",清同治四年二月初九(1865年3月6日)生,安徽合肥人,人称"段合肥",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县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