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瀏覽人次:24303    回應:6

歐盟坐困愁城,歐元中流砥柱

陳增濤

Délifrance 創辦人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或世界銀行的排名,歐盟和美國的國内生産總值不相仲伯排名遠遠拋離第三名的中國。但在聯合國世界各國國内生産總值排名表上,中國排名第二,而歐盟只以它成員國的身份出現。這個現象顯示了一個現實,歐盟並非一個政治實體,但是作為一個有統一貨幣和歐洲央行的歐盟來說,卻又是一個無可質疑的經濟巨人。

  瞭解歐盟的這種非政治但又是一個經濟實體雙重性實質,先回顧一下簡短的歐盟歷史。歐盟全名叫歐洲聯盟,是根據在一九九三年生效的《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當今執行的是此條約二零零七年的修訂版《里斯本條約》,以代替在二零零五到零六年間歐盟各成員國公民投票過程中多國因引發爭議而擱置的《歐盟憲法條約》。歐盟的歷史可分三個階段,最早可追溯到一九五二年的《歐洲煤鋼共同體》,由西歐的法國、西德、義大利、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六國參加,其目的是為維護西歐洲的和平共同掌控煤鋼等重要戰爭物資,也為二戰後重建所需的重要生產資料提供保障。成員國放棄了部分的主權,是歐洲歷史上第一個擁有超越國家的機構。一九六八年六個成員國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建立成員國的關稅同盟和共同的農業政策。一九七三年英國、愛爾蘭和丹麥加入。也和其他的歐洲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組成了十六個國家的自貿區。 第二個階段是從法國財長德羅爾(Jacques Delors)擔任歐盟委員會的十年是當今歐洲政治經濟整合的奠基期。一九八五簽訂十年後生效的消除邊境管控的《申根協定》,歐盟具有初步國家機構的設置也於一九九三年正式成立,其中有決定重大政策方針的歐洲理事會,立法的上議院歐洲聯盟理事會和下議院的歐洲議會和執行日常行政的歐盟委員會。《馬斯特里赫特條約》也包括了歐盟,除了英國和丹麥的特殊情況之外,其他歐盟成員國在符合條件下都必須採用歐盟的單一貨幣歐元。歐洲央行在一九九八年成立,歐元於二零零二年正式開始流通,現今歐盟的二十八個成員國中有十九個採用歐元。歐盟的第三個擴大時期是二零零四年到零七年間東歐國家的加盟。蘇聯在一九九一年解體,原來是蘇聯附庸的東歐國家的政治走向民主,其經濟的發展更多依靠歐盟。

  從歐盟只有六十年的歷史的三個階段來看,可以作出如下的結論:其一,歐盟作為一個自由貿易區,為成員國減除了貿易的障礙。甚至是對於歐洲大陸經濟發展若即若離的英國,也終於在一九七三年加入歐洲各共同體。其二,雖然說當今具有一個聯邦雛型的歐盟政治機構和單一貨幣歐元的採用帶有整個歐洲政經一體化運動的推動的色彩,由於歐盟的任何重大問題都必須每一成員國同意,《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的內容對於所有歐盟的成員國的政府來說一定是有利的。其三,除了白俄羅斯和烏克蘭之外,東歐國家一窩蜂的加入歐盟,其中更有斯洛伐克等在華爾街金融風暴後採用歐元為貨幣,正證明歐盟和歐元的吸引力依然存在。

  雖然說歐盟的國内生産總值相當於霸氣的美國,但它給人的印象一直都離開群龍無首的烏合之眾。其原因是任何一個國家都有否決權,任何的決定都需要通過協商達成共識。在這情況下,歐盟高層的觀點和成員國的政治現實或執政黨的利益出現落差,難免外界對於歐盟有碎片化的感覺。英國今天六月份公投脫歐的勝利,並非是歐元崩潰的前奏。歐元匯率的穩定否定了歐元命終壽寢的看法。歐盟六十年的成長正說明了它對於歐盟成員國的經濟利益,英國的政經精英也不想脫歐而受到經濟的衝擊。卻是大英帝國的民粹浪潮,在這次公投中進行了一次被全球化所遺忘的族群的大革命。由於英國不是歐元區的成員,除了歐盟的國内生産總值減少了百分之十多一點外,對歐盟的整合更多是正面的,樂觀的話會促使德法重新塑造領導軸心。

  歐元一直被美國政經精英視為歐盟政治整合的軟肋,恰恰相反,歐元卻在歐債危機中扮演了重要的穩定歐元區金融的角色。如果沒有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西班牙等不少歐元區的經濟會受到嚴重的摧殘。希臘要脫歐的左翼聯盟上了台,相反的做出一切努力留在歐元區抱團取暖,正顯示出歐元的中流砥柱。反而是今年歐元區多個國家的大選,在當前澎湃的民粹浪潮中,政治主導經濟,才是歐元生存的最大挑戰。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
1. 集結群 2017-02-15 22:33:25

歐盟原動力來自北約的政治力量的集結群...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英語: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縮寫NATO;法語:Organisation du Traité de l'Atlantique Nord縮寫OTAN),簡稱北約組織北約,是一個為實現防衛協作而建立的國際組織。1949年3月18日,美國英國法國公開建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於同年4月4日在美國華盛頓簽署《北大西洋公約》後正式成立。為與以前蘇聯為首的東歐集團國成員相抗衡。及至蘇聯解體華沙條約組織宣告解散,北約就成為一個地區性防衛協作組織。北約的最高決策機構是北約理事會。理事會由成員國國家元首及政府高層、外長、國防部長組成。總部設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最新成員阿爾巴尼亞克羅埃西亞於2009年4月加入,至此北約總共有跨域歐洲和北美的28個國家組成。北約軍事開支占世界國防開支的70%[4],成員國國防開支占該國GDP的2%左右[5]



2. 向飯民說不 2017-02-16 10:08:58
所以势在中国。中国要做的就是避免被西方黄c挑泼离间。就会崛起。
3. 應該學 2017-02-16 22:14:34


想不到鄧小平改革經濟開放引入現代工業發展貿易為中國注入新的生命力, 希望未來中國仍然走古代強唐歷史發展之路向, 如果未來政治能在政治穩定發展下持續, 中國未來是有希望的,

雖然,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國處於現狀式國土管治, 想取回失去的國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俄羅斯佔去的亞洲土地可能是永久的事實, 中國的成功男仕應該學習蔣經國先生做一件好事...


蔣經國 蔣方良


蔣方良(白俄羅斯語: Фаіна Іпацьеўна Вахрава,俄語: Фаина Ипатьевна Вахрева,1916年5月15日-2004年12月15日),原名法伊娜·伊帕奇耶夫娜·瓦赫列娃,俄國 葉卡捷琳堡人,祖籍白俄羅斯 奧爾沙,蔣經國妻子,並與之育有三子一女。

蔣方良(1916年5月15日-2004年12月15日),原名菲娜·伊巴提娃·瓦赫瑞娃(俄語:Фаина Ипатьевна Вахрева),白俄羅斯人,中華民國第六、七任總統蔣經國的妻子。


对于俄罗斯男人来说有点不幸,因为,美丽的俄罗斯女人们纷纷地都想嫁给老外。另外一个令人意外的消息则是,顾家而诚实的中国男人越来越受到俄罗斯美女们的青睐。中国富豪娶俄罗斯美女 俄罗斯远东地区干美女 -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對於俄羅斯男人來說有點不幸,因爲,美麗的俄羅斯女人們紛紛地都想嫁給老外。另外一個令人意外的消息則是,顧家而誠實的中國男人越來越受到俄羅斯美女們的青睞。


 跨國婚姻,尤其是俄羅斯婦女遠嫁國外早已成爲一股洶湧的潮流。這而其他國家的男人也非常願意娶俄羅斯姑娘爲妻,理由是她們文化水平高、年輕漂亮、吃苦耐勞。




俄羅斯女多男少!極品美女爭嫁中國男人!中國男性掀起娶俄羅斯美女狂潮!(有圖有真相俄羅斯女多男少比例嚴重失調,男人成寶。 ... 清末到六十年代前歐洲俄國米國的女子中國人都可以隨便挑,隨便要。







4. 新聞的連想 2017-02-17 08:32:06


近期社會新聞的連想...



暴露總統“枕邊談話”


據悉,瑪麗蓮·夢露還寫有一本秘密的私人日記,她不僅在日記中記下了和甘乃迪兄弟的枕邊談話,甚至還記下了甘乃迪兄弟對付古巴領導人卡斯楚的計劃!


解密文件顯示,有一次夢露的這本日記被美國司法部長羅伯特·甘乃迪看到了,羅伯特被日記中的內容驚呆了,他立即要求夢露將這本日記毀掉,但夢露顯然沒有聽從他的要求。


知曉“危險的秘密”


文件顯示,自夢露到墨西哥和菲爾德見過面後,FBI局長就向甘乃迪總統發出了一級警告,稱夢露對甘乃迪兄弟已經構成了一個重大的威脅。夢露不僅可能會透露甘乃迪兄弟倆同時和她私通的性醜聞,甚至還會將他們的談話內容傳到美國“敵人”的耳朵中。對甘乃迪兄弟來說,夢露已經成了一個政治麻煩,他們的“枕邊談話”一旦泄露,可能會威脅到國家安全。


總之,19628月,甘乃迪兄弟不約而同地一起斬斷了和夢露的來往。面對突然的劇變,瑪麗蓮·夢露顯然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危險。84日當晚9:30,她絕望地打電話給自己的好友西德尼·吉拉羅夫,痛訴了她和甘乃迪兄弟的私情,並稱她知道一些“危險的秘密”。


秘密日記”神秘失蹤


第二天淩晨,夢露就被人發現死在了洛杉磯公寓中,頗爲巧合的是,夢露自殺當晚,她的那本“秘密日記”也神秘地消失了,這不得不讓人懷疑,夢露之死背後有不爲人知的陰謀。但洛杉磯地方檢察官辦公室否認夢露記有這樣一本日記,也否認夢露之死和謀殺有關。


 


50周年死因風雲再起


85日是瑪麗蓮·夢露逝世50周年紀念日,美聯社試圖從政府部門獲取最完整的有關夢露的資料,但請求遭到了聯邦調查局的阻撓。另據美國媒體、 英國《每日鏡報》729日報道,距美國性感女神瑪麗蓮·夢露去世50周年紀念日即將到來之際,夢露生前的時裝設計師之子、現年74歲的達文·波特在新書 《彩虹盡頭的瑪麗蓮:性愛、謊言、謀殺和大掩蓋》中,石破天驚地披露了瑪麗蓮·夢露的死亡真相:夢露死前曾向朋友透露她已懷上身孕,但連她自己也搞不清楚腹中胎兒的父親到底是美國總統約翰·甘乃迪還是甘乃迪的司法部長弟弟羅伯特·甘乃迪。波特在新書中宣稱,夢露其實是被5個黑手黨“職業殺手”用氯仿毛巾謀殺的,但幕後雇凶滅口的“真凶”很可能就是夢露的前情人、美國司法部長羅伯特·甘乃迪!


死後44年知情人爆料


夢露死後44年,也就是2006年。夢露第二任丈夫喬迪的外甥女瓊,也是夢露的好友驚天爆料夢露之死。稱夢露死前最後一個通話的人就是她的母親路易斯,夢露甚至在死前說出了兇手的名字。但路易斯不肯告訴他人,喬迪一再逼問她也不回答。路易斯當時說:“我不想透漏出這個人,我想讓我的家人都活著。“ 2002年,路易斯抱著這個世上只有她知道的秘密進了墳墓,享年88歲。這個人雖然不能直接知道是誰,但也能猜出個大概了。


 




5. 稅從最高 2017-02-20 08:27:12

【經濟日報專訊】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表明未來數周公布稅務改革方案,支持美股連續7日破頂。

適逢美國股債今天總統日假期休市,正好有空間了解特朗普的稅改建議。當中最多人討論的一項,肯定是企業稅從最高35%降至15%,以及向墨西哥等國貨物徵收20%邊境稅。惟細節與共和黨有分歧,通過阻力不小。

特朗普本月上旬與航空業界會面時,揚言他的稅改是非凡的(phenomenal),可降低美企的稅務負擔,是一流(big league)的稅改。白宮發言人斯派塞(Sean Spicer)形容此為前總統列根(Ronald Reagan)時代以來最大規模的稅務改革。

6. 解決香港困局的關鍵是培養發展主張“一國一制”的力量 2017-02-20 19:55:19

        現在許多人關心和討論下屆誰當特首,不少人也表達了對新特首的種種期望。然而事實上,誰當特首並不是關鍵,輿論環境不轉變,政治邏輯陷阱不破除,香港的困局就不會解開,誰當特首都是然並卵,這還是輕的。更嚴重而又越來越有可能的發展是,中央和地方的對立張力不斷加強,直至無法控制,最終以一種激烈的形式爆破。這個時候,問題是解決了,但香港本身將付出高昂的代價(中央當然也有代價,但可承受)。現在的香港人,即使所謂建制派,不是看不到或不相信這個結果,就是看到了也相信了,卻不知從何解決。至於中央,我相信是一定看到了也想到了解決辦法,而這個辦法並不能公而行之,所以要數年以後,才會有人明白原來如此。

 

 

        形成香港困局最大的政治邏輯陷阱就是“一國兩制”:既然實行“兩制”,就意味著官方也承認和不得不宣傳香港制度的優越性和特殊性,這裏的“官方”包括地方和中央。香港地方當局自然不遺餘力地宣揚“兩制”(其實就是香港一制)的優越性和帶來的特殊好處,而中央出於種種原因至少對於這種宣傳是默認的,甚至也時有公開配合。那麼就形成了一個政治邏輯陷阱:既然我的“一制”已經這麼好,要“一國”何用?要我“額外”地支持“一國”,只能是基於重大的特殊利益和好處,例如各種“讓利”和“惠港”政策,與及在這“一國”中特殊的超然的人上人身份和優越感,等等。

 

 

         問題在於,“讓利”和“惠港”政策不是不可持續,就是會帶來其他問題,或者功效遞減,“自由行”就是一例。同時,不斷的“讓利”和“惠港”,只會不斷加深香港人自認特殊和高人一等的心理,完全無益而且大大有害于香港的人心回歸。更進一步地,香港相對於內地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歷史大趨勢,因為香港的崛起和繁榮就是多種歷史因素的偶然組合,所以回歸常態是必然的。必然衰落的趨勢下,卻同時助長越來越強的特殊身份特殊要求,現實和欲望如此背離造成的不滿以至怨恨,才是最近20年反對派力量不降反升的最重要的社會基礎。

 

 

        古代先賢早有教誨:法取乎上而得乎中,取乎中而得乎下。大意是,法律或政策即使是基於很好的目的,通常也只能得到中間的結果;如果只是基於中等的目的,那就註定只能得到糟糕的結果。“一國兩制”的設想如果是“取乎中”的話,現在的困局就幾乎是“得乎下”了。要“得乎中”,只能“取乎上”;要實現穩定成功的“一國兩制”,必須在香港社會培養發展主張“一國一制”的力量。只有香港社會內部主張“一國一制”的聲音也大到一定程度,反對派才會恐慌和收斂,而中間派即主張“一國兩制”才會成為鞏固的主流。

 

 

        而要培養發展主張“一國一制”的力量,現有所謂的“建制派”,不管什麼黨派,統統是靠不住的,因為他們都是現制度下的既得利益者,也是政治投機者和牆頭草,不可能主張和支持“一國一制”。可以考察和培養的力量是由反占中產生的一些新興團體和人物,例如“幫港發聲”,“保衛香港聯盟”和周融等。這些團體和人物比較接地氣,動員能力強,辦法也多。隨著中國的發展一日千里,對中國制度本身的優越性的研究也越來越多,越來越有說服力,和二三十年前完全不同了。對內地制度的種種負面印象,其實大部分是反對派長期妖魔化宣傳灌輸所至,並不難揭穿(因為中國的巨大飛躍本身就足以警醒一切尚未完全喪失判斷事實和邏輯能力的人)。所以宣傳“一國一制”,不僅具有充分可行性,更是為2047年早作準備,完全必要,正當其時。當然,宣傳策略上應該講究,一開始不宜直接主張“一國一制”,而應代之“學習內地長處”等香港人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