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月底英國公投脫歐派的勝出,如果說是歐盟瓦解的前奏,倒不如說是大英帝國在沒落中的另一次掙扎中的痛苦的呼喚。從二戰後由只有六個西歐國家,其中包括法國、義大利、比利時、荷蘭、盧森堡以及西德組成的歐洲煤鋼共同體,逐步發展到今天由二十八個歐洲國家組成的歐盟和歐盟內十九個國家共用一種貨幣的歐元區,歷時六十個年頭。在締造過程中,歐盟遭遇到不少的困難。尤其是歐元的建立,其盟友美利堅合眾國的政治和經濟精英們更是熱譏冷諷,預測從邏輯的角度來說,歐元是經不起時間的考驗的。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美國更不想看見一個強大的歐洲和將來挑戰美元霸權的歐元。
這次大英帝國公投決定脫歐,是歐元區主要成員國德法不想見到的。歐盟在它六十年的成長歷程中,其中也有瑞士、挪威和冰島沒有加入,公投有其政治和經濟考慮。從歷史角度來看,瑞士信奉政治中立,在二戰中逃過戰爭的災難,老百姓不想加入歐盟而喪失其獨特的政治地位。挪威在二十世紀初才從瑞典的附庸獨立,而且北海石油資源豐富,害怕被歐盟其它國家分享。至於冰島,人口只有三十萬,為維護傳統的捕魚業在去年放棄加入歐盟。但瑞士、挪威和冰島都是通過歐洲自由貿易聯盟(EFTA, European Free Trade Association) 簽署了申根協定(Schengen Agreement)。反而在一九七三年加入歐盟的英國不是申根協議的成員國。而這次英國脫歐公投,把敘利亞難民的問題放大好像是因為英國是歐盟成員國的緣故,顯示了英國各政客為了個人的政治目的和個人利益,很大程度上扭曲了事實,或放大了小事演變成大問題。對歐盟來說,英國脫歐是一次嚴重的心理衝擊。英國的GDP與德法並駕齊驅,少了英國以經濟角度來看似乎削弱了歐盟的經濟肌肉。其實歐盟的核心在歐元區的十九成員國,其中德法軸心尤其重要。而英國在最近的將來不大可能棄英鎊而採用歐元。大英帝國這種以短期刮益為動力而對歐盟欲即欲離有利則來無利則離的政治取態,長遠來看對歐盟並非好事。趁這次英國脫歐公投倒不如清爽的打開新的一頁,重新梳理歐元區的問題此其時矣。
歐盟議會剛投票決定,暫停土耳其的歐盟的相關談判。正所謂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土耳其急於希望加入歐盟,貿易經濟利益巨人;英國人投票脫離歐盟,經濟尤其是金融服務的損失非常巨大,相信很快就會在近期的經濟資料表現出來,其決定是非理性的。一方面體現出大英帝國在環球政局的地位如日落西山,民粹主義高漲社會情緒的不穩定。歐盟組成的支柱是貿易經濟金融、外交與國家安全包括人權和刑警與貪污三部份。土耳其政局背向民主走向獨裁,和歐盟的價值觀格格不入。歐盟不可能因為英國脫歐的心理壓力和敘利亞的難民問題而對土耳其作出粉飾門面的決定。
不要誤判,十九世紀希臘的脫離奧斯曼帝國而導致後者的崩潰。歐盟雖半老徐娘,魅力尤在一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