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推一帶一路 「走出去」撥亂反正
撰文:袁彌昌 中文大學全球政經碩士課程客席講師/治學文社成員
欄名:國際棋盤
上周筆者在大學講授中國多邊外交,忽然發覺今時今日單講多邊外交已有點不合時宜,非得要再加上中國的全球管治/治理不可,否則根本無法闡明金磚五國(BRICS)、亞投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簡稱AIIB)及人民幣國際化等布局。
無可否認,中國的新式全球治理結構已在現時積重難返的全球治理體系裏,吹起了一股新風。
近來有關「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的分析與評論已夠多了,筆者也無謂在此複述,反而講授了差不多一整個學期關於中國外交的課,更令筆者確信十多年來對中國外交影響至深的「外交政策」,實際上是「走出去」戰略,目前不少政策均可視為「走出去」的延續或修正。
走出去1.0 只求短利惹人反彈
「走出去」戰略雖名為戰略,但只屬國家的海外投資戰略,是經濟上「走出去」,因此反而極度缺乏戰略性考慮。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外交部被邊緣化,地方政府和很多產業,以及經濟官僚部門成了主要執行者甚至決策者,使得政策多是從短期和物質利益出發,難以放在國家利益中來執行,導致同時期的外交普遍缺乏協調及執行失當。
在執行面上,中層官僚階層包括國企的官員和外交官員的外交行為表露出強烈的大國沙文主義味道,缺乏「小國意識」,他們的「土豪式」行為引起了小國和當地人民的反彈。
讓走出去更有序 須大戰略
「走出去」在國際間所造成的反響亦顯而易見。外界誤以為「走出去」戰略是中國要主導甚至稱霸世界的戰略,引起了不必要的誤會,令西方認為中國在搞「北京共識」,指摘中國在非洲實行新殖民主義的聲音此起彼落。「走出去」對經濟方面的嚴重傾斜,亦令國際社會難以相信中國會承擔國際責任,美國因而經常理直氣壯地指中國在逃避國際責任,只懂「搭便車」。
盡管「走出去」的確為國家帶來不少經濟利益與機會,但事後看來還是離不開一塌糊塗、失序和缺乏戰略指導等印象,部分因素甚至間接導致了中國在2009至2011年的「外交災難」。從這角度來看,「一帶一路」戰略的出台能為之前的「走出去」帶來必須的戰略指導——是因為「一帶一路」既是路綫圖,也是大戰略,將使「走出去」變得有序,再配合中國的其他國際金融制度安排,「走出去2.0」應指日可待。
至於中國積極建立金磚五國發展銀行和亞投行這些新全球金融治理結構,亦讓中國今後「走出去」可打正全球治理的旗號,以更有力、更公正的多邊形式來推動中國的投資項目,應可大幅改善之前由中層官僚及國企執行項目的弊端。
亞投行主打基建 授人以漁
而中國所推動的新一輪全球治理措施,重點針對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亦足以讓中國擺脫實行新殖民主義及逃避國際責任的指控,更有效地貫徹中國一向對發展中國家「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政策方針,向世界展示中國的新全球治理模式。
另一方面,中國在亞投行成立一役中取得初步勝利,如果根據毛澤東持久戰三個階段(戰略防禦、戰略相持(詳見「知識庫」)和戰略反攻)的說法,可視為中國逐漸從戰略防禦轉入戰略相持的重要訊號。筆者之所以帶出毛澤東的持久戰三個階段理論,是由於它實際上並不只是毛澤東針對抗日戰爭情況所發展出來的理論,更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一種固有模式,在中國歷朝對外戰爭的戰略指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國歷史上所謂的漢、唐兩朝盛世,事實上在早期階段均面對着嚴重的外患,漢是匈奴,唐是突厥,令兩朝在開國時期也須委曲求全,以屈辱性條件換取和平與時間,藉以韜光養晦,勵精圖治,增強國力,到時機成熟時再以殲滅式遠征來驅除這些外來威脅,繼而迎來盛世。換言之,兩朝盛世其實也是經歷戰略防禦、戰略相持和戰略反攻三個階段的結果,其歷史教訓是相當深刻的。
兩朝之所以能克服如此嚴重的外患,最重要的教訓是須用盡一切辦法熬過早期的滅頂危機——漢是白登之圍,唐是渭水之辱——這樣才有之後的韜光養晦,勵精圖治和戰略反攻——毛澤東就是憑這樣打贏日軍和蔣介石的,而新中國成立後又開始了一個新循環:中國首先熬過了韓戰及同時與美蘇兩個超級強國交惡的一段艱苦日子,隨後中美建交,鄧小平提出「韜光養晦」的外交戰略方針,同時間改革開放,增強國力,在不斷的摸索下,現在終於來到目前戰略相持的階段,大體上也離不開漢唐盛世的模式。
重經貿毋須開戰 勝敵而益強
不過,以往漢、唐兩朝雖能驅除外族,將西域納入控制,但始終戰爭會無可避免地大幅消耗國力,而控制西域的成本亦不低,兩者皆直接縮短了兩朝的盛世。相比之下,現今中國重經貿的戰略毋須以戰爭來達成其目標,反而會因此而「勝敵而益強」,增強自身力量和影響力。
同樣地,現在中國以「一帶一路」戰略向西發展,振興歐亞非大陸的發展中國家,助她們擴大市場,實質上是利人以利己,使中國的投資項目不再局限於國內,這幾方面無疑已超越了歷史上的漢唐模式。
如此看來,目前中國實際上已走完了最難走的一段路,開始步上盛世的坦途,而創立亞投行某程度可視為一個明確的「盛世訊號」——美國這一輪對中國的圍堵已被打破,其一強獨大的日子亦已進入倒數。
如無意外,下一個「訊號」很可能會是人民幣被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簡稱SDR)貨幣籃子。正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所言,這不是會否的問題,而只是時間問題。
【知識庫】何謂戰略相持?
戰略相持是指戰爭中的敵對雙方力量對比暫時平衡,戰爭呈現相持不下的狀態,是雙方力量消長、優劣形勢轉換的階段。
在戰略相持中,雙方都欲削弱對方,積聚力量,準備新的戰略進攻,或轉入戰略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