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曾特首在爭取政改方案通過的過程中,犯了幾次致命性錯誤,導致方案最終不獲通過,泛民主派亦同樣犯類似的錯誤。
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喬曉陽在2005年12月2日於深圳與香港特區各界人士就香港政制發展問題舉行座談會。在會上,喬曉陽傳達了中央對政改方案的看法,一方面肯定香港既有支持政改方案的民意,另方面也有要求普選時間表的民意;並認為兩個民意都應當得到尊重和重視,不應該以一個民意去否定另一個民意;中央希望政改方案與普選時間表能分開處理,兩者並行不悖。
民主派發起的12月4日大遊行,由於陳日君主教及陳方安生的先後現身力挺,聲勢大盛,超過十萬人參加。
在12月4日大遊行展示一定力量後,到12月21日立法會表決方案期間,儘管建制派(特別是曾蔭權、許仕仁、民建聯及自由黨)不斷呼籲他們大局為重,民意為重,請求他們支持通過政改方案,泛民主派祇是不斷重複要求普選時間表,不斷致力於加強派內的互相綑綁,力求將派內議員的轉軚減至最少,最應該行的一著棋,他們卻沒有行!
此刻他們最應該做的,就是以退為進!在曾蔭權發表了政制修改方案後,全體25位泛民主派議員應該立刻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完全尊重以喬曉陽副秘書長講話為代表的中央意見、特區政府及立法會內其他黨派的呼籲,一切以大局為重,願意在一定的條件下,支持政改方案。
條件是甚麼?就是要求在方案中,將所有委任區議員的議席,一次過於2008年新一屆區議會取消。25位泛民主派議員並同時聯署聲明,講明若上述要求不獲接納,他們每一個人將義無反顧地於12月21日立法會表決中投反對票!
走出此著,泛民主派議員們頓時處於一個十分有利的處境:
- 中央及以曾特首為首的特區政府若果接受泛民主派議員的建議,球馬上轉交到中央及特區政府手中,日後如何盡快地訂立普選時間表及實現普選,唯他們是問。所有香港市民(而不光是泛民主派)日後都成為他們的監察者、問責者,看他們能否兌現承諾。遲遲不兌現,他們自會成為四方八面的箭靶,而泛民主派可匯聚的力量將愈發壯大;
- 泛民主派議員顯示實力(十萬人大遊行及25位議員的堅定和團結)後,同時顯示了誠意和靈活,能戰卻不卑不亢地尋和,應可贏取死硬民主派以外一切人的好感,包括中央、特區政府、建制派及市民,沒人可指責泛民主派議員為和諧的破壞者;
- 在2008年新一屆立法會選舉中,泛民主派議員亦處於有利形勢,他們頂多喪失死硬民主派及市民的支持,而這些人為數極少,失去他們的選票不會影響競選結果,但卻有機會贏取大多數市民的支持,部份反對者很可能亦擁抱他們;
- 萬一特區政府不肯接受,由於泛民主派議員的要求十分謙卑、合理,沒人對泛民主派議員在表決投反對票會加以非議。反之,特區政府將頓時變成政改方案的破壞者,所有責難都會集中在他們身上;
- 方案被否決後,泛民主派日後少不免會發起一連串爭取普選早日實施的活動及運動,那時他們的處境亦十分有利,他們所得到的同情和支持將遠遠超過反感和反對。
泛民主派議員不作上述之圖,十分被動,將面對多種不良後果:
- 可能喪失與中央的良性溝通;
- 大多數香港市民對普選都非常務實,他們既認為普選是市民應有的權利,香港最終應實行普選,但同時覺得現階段急不來,不宜因冒進盲動削弱香港的經濟繁榮和社會安定。泛民主派議員對方案的僵硬反對,很可能令他們在未來選舉中喪失不少上述市民的選票。最終說不定令建制派於立法會內掌握三分二的票數,到時就認真不妙;
-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泛民主派議員雖然否決了政改方案,呈一時之快,但卻令現時政制在07及08年祇能原地跑,將本可擁有的民主進步(儘管祇是一小步)都輕輕放過;
- 整個民主進程說不定因加得減,欲速則不達。果如此,泛民主派議員豈不成了民主運動的千古罪人?!
原本可以以退為進,以守為攻的,由於昏了,最終變成全面被動,泛民主派議員且莫沾沾自喜,還是閉門思過為妙。
Email Address: dennywongmy@yahoo.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