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方案遭到否決後,特首曾蔭權上京匯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接見他時,說「香港有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各方面都爭相猜測箇中含意。曾特首搶先演譯,認為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是指經濟問題,特別是高租金、高工資及高地價這個三高問題。
溫家寶所說的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既然他沒有明言,怎樣估都無不可,但意義不大,與其這樣,我寧願講講我自己認為香港存在的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
上一世紀五十年代以來,香港的經濟發展,主要受惠於國內的困厄和開放,八十年年代以前受惠於綿亙不絕的政治鬥爭、經濟落後和鎖國政策,八十年則受惠於國內市場的開放,兩者都令香港在中國內地和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之間,通過充當簡單的中介角色,賺取了巨大的經濟利益。但是踏入九十年代,中國內地經濟發展一日千里,已從依賴香港轉變到成為香港的競爭對手,不是一般的競爭對手,而是深具各方優勢的競爭對手,內地絕大部份企業已直接與國際市場接軌,香港再不能扮演以往的中介角色。
與此同時,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香港出現了三高(高工資、高租金樓價及高匯價)一低(人的素質低)的問題,三高導致營商成本高企,產品及服務的價格高昂,人的素質低導致產品及服務的素質差,兩者都嚴重影響香港的競爭力。在周邊地方經濟突飛猛進的衝擊下,香港許多傳統的經濟支柱不是分崩離析,就是萎縮了。
香港素來不靠低成本,將來亦不可能靠低成本取勝。在某些條件下,高成本不會構成競爭力的衰退,如果我們在國民生產值中相當大部份能提供高增值的產品和服務,成本縱使較高,也不成問題,但我們沒有這個條件。迄今仍具競爭優勢的金融和旅遊兩大還節,加起來祇佔國民生產值的14.6%,就業的9.5%,能否支撐整個香港經濟,不問而知。再者,高增值產品和服務有賴於高素質的勞動力,受制於人的素質低這個因素,香港現今可以提供優質獨特產品和服務的行業寥寥可數。
這麼多年來,我們不停地說要經濟轉型,但轉來轉去,還是地產獨大,金融獨沽。從香港中長線的生存和發展來說,降低成本、提高人的素質及創造更多高增值產品和服務仍是不二法門。降低成本,不必降到與珠三角等量齊觀,在擁有較高人的素質及更多獨特高增值的產品和服務的前提下,成本高些亦可保持競爭優勢。降低成本,是經濟問題;提高人的素質,是教育與經濟混合的問題。兩者都可做到,問題是大家願不願意付出代價,忍受一時之痛。以前者為例,首先要問曾特首敢不敢減公務員薪酬,敢不敢得失地產發展商,廢除名亡實存的高地價政策;以後者為例,百年樹人,教改遠水不能救近火,最便捷莫如引入價廉物美的國內外人才,但政府頂得住壓力團體和廣大的既得利益者嗎?
泛民主派出於本身的利益,強調民主等政治問題(特別是普選)才是香港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但從中央及親中央人士去看,大部份港人97以來身體回歸但人心未回歸才是香港的深層次矛盾。
貧富懸殊,在香港是古已有之,但於今為烈;政府政策,向大財團的利益傾斜,古已有之,但回歸以來,卻是於今為烈,尤其是對地產發展商。香港近十餘年經濟發展的利益,大財團所得者極大,中下階層(特別是基層)所得者極小,貧富的極度落差,造成越來越大的民怨,再不疏導,社會恐怕會愈來愈不安定,這個社會問題肯定是深層次矛盾及問題之一。
香港的深層次矛盾及問題不少,要談還可以列舉一大串,但個人認為,經濟問題是綱,其他問題是目,綱舉則目張。
最能影響香港未來生存和發展是經濟,由於內外客觀環境的變遷,香港經濟的黃金時期已一去不返,在周邊地方突飛猛進下,目前它正處於深刻危機中,若我們再不急起行動,找出一條可以充份發揮自己獨特優勢的轉型之路(肯定不是高科技,亦不一定是知識經濟),我怕就算解決了所有其他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亦於事無補。
Email Address: dennywongmy@yahoo.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