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瀏覽人次:16943    回應:0

比較滿意的文章選集(1172)

王文彥

怡居地產常務董事及
中原地產創辦人

中印早前的對峙和1962年戰爭(5)

 

(原文發表於201797)

 

記者:現在印度和中國似乎又開始談起來了,你判斷兩國的邊界問題還有可能解決嗎?

馬克斯韋爾:當然有這個可能,而且我覺得可能性在增大。我注意到兩國近期的官方新聞稿里都提到了「一攬子協議」(package deal)這個詞,這個詞頗有魔力,往往意味著好兆頭。中印邊境爭端的解決方案是顯而易見的,而且只存在一個方案——印度很清楚所謂「麥克馬洪線」並無法律依據,這個問題必須跟中國人重新談。而中國也很願意就西段邊界進行談判,中國很清楚在西段邊界談判時,印度不太可能堅持對阿克塞欽的主權,畢竟印度歷史上就與那個地方沒什麼關係。整個談判將花很長時間,不過印方在談判開始前就應該清楚一點——寶貴的中印友誼將是談判結出的果實,而這個果實也是前總理尼赫魯先生曾經特別渴求的。 

(觀察者網馬力譯自2014331日香港英文媒體《南華早報》,201776日原文有部分改動) 

《亨德森·布魯克斯-巴賈特報告》的一些背景資料

1963年,印度陸軍中將亨德森·布魯克斯(Henderson Brooks)和印度軍事學院院長普萊敏德拉·辛格·巴賈特(Premindra Singh Bhagat)准將聯合撰寫了《亨德森·布魯克斯-巴賈特報告》(The Henderson Brooks-Bhagat Report),這份陸軍內部報告由戰後接任印度陸軍參謀長一職的喬杜里(Chaudhry)上將下令編寫,目的在於評估自19621020日中印開始交戰到1121日中國宣布單方面停火期間印軍的戰場表現。喬杜里選擇了駐紮在賈朗達爾的第11軍軍長亨德森·布魯克斯中將作為該報告的主要撰寫人。報告於19634月完成並與喬杜裏手中內容詳盡的附錄一道被轉交給印度國防部。這份報告詳細分析了印度在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中失敗的主要原因。

《亨德森·布魯克斯-巴賈特報告》並未從政治角度討論那場戰爭,而主要是從軍事角度分析了印度在戰場上失敗的原因。印度當年希望中方能接受英國人划下的「麥克馬洪線」作為中印兩國的正式邊界,但中方拒絕接受「麥克馬洪線」,認為那條線歷史上從未發生過任何法律效力,是英國人陰謀的產物。尼赫魯便實行了危險的「前進政策」,印度在「麥克馬洪線」附近設立了獨立崗哨,以強化印度的「領土主張」。印度的軍事動作引發了中方憤怒並進行了反擊,倉促應戰的印度軍隊並未做好準備,在僅僅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印軍遭遇了大範圍的潰敗。取得勝利的中國軍隊隨後撤出了所占領的土地,並將所繳獲的武器裝備交還給了印軍。

內維爾·馬克斯韋爾的來歷

英國記者、研究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的權威戰史專家內維爾·馬克斯韋爾曾作為英國《泰晤士報》南亞通訊員被派往印度首都新德里,他親歷了印度對華戰爭的全過程。最初,他與其他西方新聞記者一樣,自然而然地站在了印度一邊,認定中國是「侵略者」,並在報道中貫徹了這一立場;然而,隨著對中印衝突的了解不斷加深,他也逐漸看到了中國那一邊的狀況,這使他意識到了自己對中國的偏見以及對戰爭起因真相認識的不足。1967年回到英國後,馬克斯韋爾進入倫敦大學亞非學院,開始研究中印邊界歷史和中印邊境衝突等問題,並於1970年出版了在國際上享有權威地位的《印度對華戰爭》(India's China War)一書。該書曾得到毛澤東、周恩來、基辛格等人的高度評價,並對中美建交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2014317日,內維爾·馬克斯韋爾在網際網路上公開了被印度政府列為「絕密」長達50年之久的《亨德森·布魯克斯-巴賈特報告》。該報告被認為只存在兩份,他在1970年出版的《印度對華戰爭》中曾大量引用該報告的內容。馬克斯韋爾表示,他很早之前就看到了這份報告,並且一直在等待它的解密。他在接受中國《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請不要問我是如何獲得這份報告的,今天印度政府依然未解密這份報告,但人們可以發現,報告內容已經成為我書中觀點強有力的佐證」。

馬克斯韋爾表示,最後之所以決定將這份報告上傳網際網路供公眾閱讀,是因為印度政府拒絕將其解密。馬克斯韋爾說,他沒有其他選擇,因為他不願給後人留下難題。該報告在網際網路上出現之後引起下載狂潮,但人們在印度並未能下載到該報告,有猜測稱印度在其國內網絡上屏蔽了該報告的下載頁面,對此印度官方沒有給出任何解釋。

 

 

 

 

 

~  待續 ~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