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瀏覽人次:7827    回應:0

發現問題固然重要,但解決問題更重要

王文彥

怡居地產常務董事及
中原地產創辦人

  香港總商會主席蔣麗莉在出席第二屆總裁人力會議時說,商界最憂慮的是香港畢業生的語文能力持續下降,因為語文能力是國際競爭的優勢。蔣麗莉又指出,國際和地區商業視野也是香港僱員普遍欠缺的重要質素。同時出席會議的香港大學首席副校長王于漸教授說,美國知識工人的比率在過去六十年上升了40%,技術現已達優質水平,香港不能祇靠教育改革去達成這樣的成果。

 

  蔣麗莉及王于漸兩位商界及教育界知名人物不約而同指出香港僱員能力的不足及擔心香港的競爭力。更吸引我注意的,是一份調查報告,它指出,百分之六十三的受訪僱主都希望能找到精通兩文三語,擁有專業知識又有良好工作態度的僱員。從另一個角度去看,這百分之六十三的受訪僱主其實是抱怨目前香港僱員普遍沒能掌握兩文三語,語言能力每況愈下,根本不能應付工作的需要;香港僱員普遍沒能擁有工作上必須具備的專業知識 (甚至業務知識);香港僱員普遍缺乏良好的工作態度。語文能力及專業知識是工作能力的重要組成部份,這百分之六十三的受訪僱主其實就是指責香港僱員在工作能力及工作態度上都普遍不合格。

 

在評論籌備大學四年制的挑戰時,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黃玉山提了幾點教育上的意見:

 

1.      隨著時代邅變,目前學生在社會上所需要應用的知識,己非單一知識,而是多方面的知識;學生修讀理科,己非光擁有理科知識,就可適應社會的需要,而要兼備文科及人文社會科學的基本知識;

 

2.      培育學生,不能祇著眼知識的培養,更重要是培育他們的能力,包括分析能力、溝通能力,獨立處事的能力,這些訓練,需要從課程體現出來;

 

3.      培養學生,其實是一個全人培養的過程,裁培他的人格,怎樣使他成為社會有用的人。一句話: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成為一個人,至於他攻讀甚麼學科,雖則重要,但相對他成為一個「人」,其實比較次要。

 

  黃教授所言極是,蔣麗莉會長及王于漸教授所言亦極是。但他們所言,不算是新創見,類似的說話,以前許多著名或不著名的商界及教育界人士都說過了。大家都發現問題,有的還曉得提出該做些甚麼 (what to do) 的方向性意見去改善甚至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但絕少人提出針對時弊而又具體可行的辦法 (how to do)

 

  知道要做些甚麼 (what to do) 當然重要,但怎樣做 (how to do it) 才能做好更重要。前者流於方向性及理論性,缺乏後者的具體性和實踐性,最終能成功的,未之見也。這就解釋了,為甚麼經過這麼多年,我們的大學生和僱員的素質依然一仍舊貫,一蟹不如一蟹,每況愈下。

 

  知易行難,我們並不缺乏「知」的本事,但我們的確缺乏解決有方、執行有力「行」的本領。請香港有識之士花多些時間去構想一般人譏為較低層次的具體細節、具體執行及具體配合。要能出色地做好這些具體,不光要有出色的頭腦,許多時還要有道德勇氣和擇善固執的堅持。不僅這樣,要成功,還需要當權派和社會群眾的識貨、支持和配合。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