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對佔領運動的表態,別有玄機(2)
(原文發表於2014年11月12日)
身兼《基本法》委員會委員的港大法律系教授陳弘毅認為,佔領行動在首兩星期算是符合公民抗命原則,但持續至今對整體社會生活、生計構成影響,造成分化和撕裂,應該「適可而止」,否則將出現反效果,將會「適得其反」。
陳弘毅接受有線電視訪問時,將佔領行動與八九民運相比,認為共通點是很多市民支持、學生有與政府對話、沒有退場機制,以及領導運動的學生愈來愈激進。他表示,汲取「六四」教訓需要作出理性思考和反省,「現在叫停仍然算贏」。
建制陣營的香江智滙主席吳歷山說:
「一個藐視法律和法庭的社會是十分可怕的,『佔領』者不但堅持不走,而且以惡形惡相凌駕於法官、警員、執達吏之上,更挑釁反『佔中』市民,圍攻自發清場的受影響行業人士。試看今日之香港法治尊嚴何在?『佔中』造成的經濟損失尚可以量化,但對香港法治的衝擊所造成的傷害之深,遺禍之遠,卻是無法估量。
法治傳統乃香港的根基,我們必須共同捍衛。『保普選反佔中』大聯盟發起的『還路於民恢復秩序維護法治』簽名大行動,充分顯示廣大市民不能再容忍『佔領』者破壞法治、禍及民生的無法無天行徑。以行動保護和延續香港的法治傳統和繁榮穩定。」
「保普選反佔中」大聯盟召集人周融表示,151萬人的簽名直接反映了市民「還路於民,恢復秩序」的訴求。他稱在網上搜尋過,沒有見過有地方可以在短時間內,有這麼多人站出來,而又以和平方式表達意見,相信已是「世界紀錄」。周融促請佔領發起人應嚴肅考慮如何退場,並表示下午會到政府總部,將收集到的簽名結果交予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要求政府採取應做的行動。
上述知名人士,除陳弘毅外,都是建制中人或親建制的人。不知大家可有覺察他們表態的共同點?這個共通點就是責備(薄責或深責)佔領學生及青年破壞法治,破壞香港的經濟及損害民生,並要求他們撤出佔領區,「還路於民,恢復(社會)秩序」。
他們另一個共通點是,沒有向特區政府施加任何壓力,要求它清場,遑論要求它武力清場。除了周融輕輕「要求政府採取應做的行動」,其他各人完全沒向特區政府提任何要求,視特區政府在佔領事件中完全沒有角色。
示威學生和青年聚眾非法佔領道路,政府有責任透過警方清場捍衛法律和恢復社會秩序。很明顯,要交通幹道回復暢通有兩法:一是懇求示威學生及青年撤出佔領區,並蒙他們首肯;二是要求警方執法,並蒙他們承諾,將違法佔領的學生和青年驅離佔領區。
為何名人們祇向第一個方法著手,而輕輕放過政府?
名人們這樣做,不外四個原因:一是看穿政府忍而不發,想讓學生不斷地損害市民利益,令市民對他們由厭生惡,並將其惡由學生、佔中三子伸延至整個泛民。政府要借這個機會,將泛民放到全體市民的對立面,以便將它們踩過一沉不起,名人因而刻意配合,責備學生及要求他們撤退,以彰顯其不義,但就不催促政府採取清場行動;厚愛學生,不忍他們一時執迷而泥足深陷,想盡快喝醒他們,免致拖延下去,既累學生招致鎮壓(有機會流血),復累壞香港經濟民生;怕政府最終被逼採取武力清場,雙方衝突,很易流血收場,香港形象由是大為破損,資金及人才流失,令香港萬劫不復。不如趁早勸籲學生離場,以避開這個惡果;不敢公開要求政府清場(特別是武力清場),是怕成為間接傷害爭取民主的學生的千古罪人,這個角色讓別人做好了,還是或軟或硬向學生發話比較靠譜。
名人們因著自己的立場和價值觀,為上述其中一個、兩個甚至三個原因而這樣做。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