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方順生的《Brat in the family》(2)
(原文發表於2013年10月19日)
方順生說:
「愛國應該成為選舉下一任香港特首的第一標準。愛國意味著效忠,而效忠意味著信任,信任就是人與人關係的水泥和凝固體。那麼香港人是否愛國呢?答案卻是否定的。一般來說香港的中國人既沒有民族意識,也沒有繼承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他們也不會對大陸的同胞有認同感,他們寧願與臺灣,新加坡,澳洲,美國的中國人認同。」
評方順生這篇文章,我們首先要明白,他所說的「香港人」,是指整體香港人或一般香港人。方順生說香港人不愛國,某些香港人可能很不服氣,特別是泛民及激進的80後、90後。他們都會辯稱,他們是愛國而不愛(中國共產)黨及(中國共產黨)政府,但愛國人士老是將黨及政府等同國,不愛黨或政府就將他們標籤為不愛國。
這些泛民及激進的80後、90後的辯解成立嗎?要解答這個問題不難。首先要弄清楚,國家是甚麼?用國內知名人士的界定,泛民他們可能不服,且用西方的。廣泛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經濟學家佛利民認為,國家的概念有兩層含意。國家可代表文化、歷史、傳統,而人民可為此而感到驕傲,也願意付出代價保衛、發揚之;國家也代表了人民的總和,而政府是國家(即人民)的工具,用以達到目的(如保障自由安全)。推而廣之,愛國的對象包括文化、歷史、傳統,也包括國家的人民;但既然政府是人民的工具,愛之恨之就要看政府的工作做得好不好,人民整體是否可得益了。
佛利民對「國家」的界定很簡單明瞭,根據他的界定,中國可以是中國文化、中國歷史、中國傳統或中國人民。泛民以至一般香港人,他們愛中國文化嗎?愛中國歷史嗎?愛中國傳統嗎?愛中國國內的人民嗎?根據他們過往二、三十年的言行,個人不覺得他們愛,縱使有愛,亦愛得很淺很淺。既然不愛中國,自然不會效忠中國,信任中國。左看右看,還是不得不同意方順生的觀點。
政府(或執政黨)做得不好,你可以恨之,但你不能因為政府(或執政黨)不好就不愛國。十全十美的人是沒有的,十全十美的政府亦不存在。中國政府當然有這樣那樣的缺點,看人看事要看主流,改革開放35年來的中國政府主流功績是值得肯定的,不能因為它在非主流的一些缺點就全盤否定。
「一般來說香港的中國人既沒有民族意識,也沒有繼承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他們也不會對大陸的同胞有認同感,他們寧願與臺灣,新加坡,澳洲,美國的中國人認同」。觀察入微,批評得尖銳,但很難否定。
香港的中國人一般都沒有民族意識,也沒有繼承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原因有多個: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政府,不是積弱無能、喪權辱國和貪腐(滿清、北洋政府、國民黨政府),就是倒行逆施(毛澤東掌握的27年),香港人不會認同;身處香港這塊英國殖民地,香港的中國人得享國內人民所缺的和平、遠較為高的生活水平及西式教育,民族意識在回歸前的百多年,愈來愈薄;對許多香港人來說,中國文化、歷史、傳統和國內人民,代表著古老、專制、貧窮、落後、無知和愚昧,他們很難有認同感。台灣、新加坡、澳洲及歐美的中國人,香港人倒與他們有許多共通點,認同感自是不可同日而語。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