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思考力與勤力
(原文發表於2013年8月23日)
我《思考力與勤力》一文發表後,何先生兩天後就回覆,來郵相當長,現選擇關鍵部份進行討論。何先生說:
「至於如何提升思考力,王先生只提出"主要靠多些運用和磨練思考力",但並不大認同"實踐後的總結"是其中必要的一環,並說"要從實踐中總結出新的、有用的經驗和知識,還得依靠良好的思考力,因為總結能力是思考力的一部份。換言之,思考力是總結力的基礎和前提,沒有思考力,就沒有總結力。"
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思考力先天不足(50分?),他即使"多些運用和磨練思考力",即使努力實踐並在其後總結,仍是枉然。反之,一個人如果已有良好思考力(70分?),則可以透過實踐去進一步提升其思考力。
歸納以上論點,要提升一個人的思考力,似乎仍離不開"多些運用和磨練思考力"。此點晚輩是同意的。
不過,其實在晚輩之前的電郵,倒是說過,實踐後的總結經驗其實便是一種再思考,因此晚輩才有"勤力地從實踐中學習,亦是提升思考力的重要一環。"至於晚輩為何提出"學習"一詞,其意也是與思考有關,在每做完一件事後,捫心自問,我學到什麼? 那便是思考的環節。
容晚輩再次作一個總結:
積極行動,努力實踐,(勤力雖非等同實踐,但努力實踐(做某事)倒與勤力相若),在實踐後總結經驗(這裏面是有再思考/從事後總結經驗中學習的含意的),除非此人特別蠢,否則,他仍是會成才的(得到提升思考力的果)。
說到底,晚輩認為實踐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如果所有思考結果都只成空談,那是不足以成為出色的人的,是以在王先生討論成為出色的地產代理時,有感而發。
晚輩何XX敬上 」
何先生8月9日的來信,主要是討論思考力與勤力哪一項更重要。當議及這個題目時,討論其實隱藏著一個時空前提,那就是比較兩個於某年某月某日某地勤力及思考力能力各有不同而其他條件完全相同的人,在做同一件事情上,誰會做得更好。在這個前提下,我們試圖具體比較A及B兩人(A是思考力70分勤力50分,B是思考50分勤力70分),看誰的辦事能力更高。
我提出不少論據說明在特定時空下,A較B優勝。何先生數次強調「總結經驗」顯示:(1)他的辯論沒有或不是證明在特定時空下B不遜於A或B較A優勝(即勤力不遜於思考力,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而僅是闡釋隨後的第(2) 點;(2)他想指出B如果保持勤力(做某事),他的思考力是會有所提升的;(3)他想說明,實踐十分重要,沒有實踐,所有思考結果都祇成空談。
何先生如果仍想繼續討論那個最核心和仍未觸及的議題(思考力與勤力孰重),以及得出他所要的結論(思考與勤力同等重要) ,他得提出在特定時空下B不遜於A或B較A優勝的理據;勤力(何先生所說的努力實踐)做事會有所總結,而總結會有助提升思考力,這點我是認同的,要補充的是,所得的經驗總結和相關的思考力提升,是特定時空以後的事,這個「以後」﹐可以是三個月,可以是三年,不論時間長短,一涉及「以後」,那已不是原有的特定時空,而是原有的特定時空再加上一段時間,期間B的思考力若有進步,A亦可以進步,其至進步更大,A是不會固步自封的;所謂總結,泛指對某種事物所下的最後論斷,亦指依據已知的前提或假設的原則所推得的論斷,它所需要的思考含金量較低,在提升思考力方面因而有所局限;實踐對理論,特別是要驗證理論的對錯或豐富原有的理論,十分重要,但對思考卻未必,邏輯性、抽象的思考可以獨立於實踐之外,而卓然成家。換言之,在許許多多的議題上,沒有實踐,良好思考亦可以碩果纍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