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瀏覽人次:16325    回應:0

比較滿意的文章選集(458)

王文彥

怡居地產常務董事及
中原地產創辦人

讀史樂新篇(2)

(原文發表於2013126)

 

【原文(黑字部份)發表於2004427日,紅字部份為新編內容】

 

  呂布未必完全無情無義、貪生怕死

 

  呂布是三國時代最著名的武將之一,驍勇過人,但卻有勇無謀,反覆無常,見利忘義,對任何人都無情無義。呂布曾着實呼風喚雨過一段時間,但下場是悲慘的,最終為曹操擊敗及縊死。

   

  許多人受三國演義影響,以為呂布最後一戰是被俘的。且看三國演義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門樓呂布殞命》是怎樣描繪此事的﹕

 

  「城下曹兵望見城上白旗,竭力攻城,布祇得親自抵敵。從平明直打到日中,曹兵稍退。布少憩門樓,不覺睡着在椅上。宋憲趕退左右,先盜其畫戟,便與魏續一齊動手,將呂布繩纏索綁,緊緊縛住。布從睡夢中警醒,急喚左右,卻都被二人殺散,把白旗一招,曹兵齊至城下。魏續大叫:“已生擒呂布矣!”夏侯淵尚未信。宋憲在城上擲下呂布畫戟來,大開城門,曹兵一擁而入。」

 

  宋憲、魏續都是呂布部將,夏侯淵乃曹操的大將。三國演義說呂布被叛將出賣,被縛獻與曹操。

 

  但根據正史,呂布是自願向曹操投降的。《資治通鑒》卷六十二建安三年(公元198)﹕「十二月,癸西,()成與諸將宋憲、魏續等共執陳宮、高順,率其眾降。布與麾下登白門樓。兵圍之急,布令左右取其首詣操,左右不忍,乃下降。」

 

  呂布於下邳被曹軍圍攻數月,早就困逼不堪及有些動搖,但大將陳宮、高順仍然不屈。其他部將侯成、宋憲、魏續等卻不願再困守下去。他們乘陳宮、高順不備,一下子將他們捆綁起來,擁着出城去投降了曹操。呂布帶著親將登上白門樓,城下一片殺喊之聲,眼看大勢已去,呂布叫左右把他的頭割下去獻給曹操,左右不忍,於是他走下城樓,開城出降,曹軍一擁而上把他綁了,押着去見曹操。

 

  呂布道﹕「明公之所患者,不過呂布耳,如今呂布已心服,若令我率騎兵(備註)為先驅,何愁天下不定!」

 

  曹操笑而不答。

 

  呂布見劉備坐於曹操旁邊,乃對劉備道:「玄德,您現為座上客,布為階下囚,我被綁得好緊,您何不為我美言一句?」

 

  曹操見呂布哀求,有意納降,乃大笑道:「綁虎不得不緊!」遂命人鬆緩呂布繩索。

 

  劉備在旁提醒道:「明公難道忘了他怎樣對待丁原和董太師嗎?」

 

  曹操猛然醒悟,下令縊死呂布。

 

  呂布在被推出時,回頭瞪眼駡劉備:「大耳兒最沒信用,難道忘了轅門射戟,為你解圍之事?」

 

  呂布被俘與自動投降有甚麼區別?

 

  曹操用兵,有一條規定:「圍而後降者不赦!」,兵臨城下,對手的全體官民就要趁早投降,否則,當曹軍完成包圍然後投降,則殺無赦。

 

  呂布與下邳軍民抗擊合圍的曹軍已逾數月,曹軍傷亡相當慘重,此時再投降,按曹操規定,呂布及下邳軍民都仍不免一死。但根據歷史記載,曹操不僅沒有屠城,還出榜安民;對於呂布的降將,不僅納降,還升他們的官:拜張遼為中郎將,令臧霸、尹禮、吳敦及孫觀等人為城陽、利城、昌慮郡守、相。如此結局,內裏就有點玄機了。

 

  兵敗被俘,與勝利者不可談條件,未被徹底擊敗而願意投降,還有一些討價還價的能力,看來呂布的投降是有條件的。以呂布的驍勇善戰,如果他要打下去,戰爭還會延續好一段時間,雙方重大傷亡在所不免。呂布眼見全城人民就快為自己陪葬,大動惻隱之心,寧願屈辱,向曹操投降,以保全城軍民性命,條件就是要曹操不殺下邳軍民。曹操以呂布提早投降,曹軍可以減少傷亡,乃破例應允。呂布可能亦有要求曹操赦免他,但大抵曹操沒有答應。

 

  關於呂布和曹操的政治(說軍事亦無不可)交易,盡管史書無記載,但這是十分可能的,至少史書記錄了呂布登上白門樓,眼見城下血戮厮殺,頓時英雄氣短,叫左右把他的頭割下去獻給曹操領賞的一幕;至少曹操進入下邳時,沒有執行「圍而後降者不赦」之規。

 

  果如此,呂布就不是如一般看法那麼無情無義,那麼貪生怕死,他亦有惻隱的一刻,亦有不怕死的一刻(以全城人民為賭注堅持打下去,呂布個人還有一線生機,投降則死亡機會更大)。當然,不容否認,呂布本質上還是畏死的,被縛推到曹操面前,他最終還是厚顏求饒,他的下屬陳宮、高順及張遼反而有骨氣,視死如歸。

 

呂布的複雜面目

 

文武兼資,絕非一介武夫

 

讀《三國演義》者,大多看完之後,對呂布的最深的印象恐怕就是燕人張翼德說的「三姓家奴」,驍勇過人,好勇鬥狠,純粹是個一介武夫,不講道義,善變又無主見,但是如果細心看看《三國志》,他們對呂布的評價該會大為改觀。

 

呂布年青的時候,以「驍武給并州。刺史丁原為騎都尉,屯河內,以布為主簿,大見親待」。從這一段話,可以知道兩件事情,一個是呂布「驍武」,這個自不待言,恐怕是人皆盡知的事情,第二個卻是被人忽略以及小說家們故意抹殺了的,就是「以布為主簿」一節,主簿,是掌管軍中所有錢糧政務、公文書信來往等一應事體的官吏,是個純粹的文職,而且所掌事務很瑣碎,而呂布在任主簿後丁原便「大見親待」,那應該說呂布在這個職位上是做得很不錯的,由此可見呂布絕對不是個卑魯少文之人。

 

漢少帝時,董卓開始掌權。董卓為了專權,便「欲殺()原,並其兵眾。卓以布見信于原,誘布令殺原。布斬原首詣卓,卓以布為騎都尉」,演義上說到這一段的時候,說呂布是丁原的義子,然後又因為貪圖金珠寶馬殺丁原而投董卓,其實歷史上根本沒有呂布和丁原為父子的說法,寫二人關係只有「大見親待」一句,也沒有說董卓用金珠寶馬去收買呂布,而且當時董卓官拜前將軍,封斄鄉侯兼并州牧,要論官位,董卓的前將軍遠在丁原的執金吾之上,對呂布是以上令下,而且呂布並不是丁原的私人武裝——部曲將領,而是漢官吏,唯有聽命。

 

不懂大局為重,但分析局勢和人物有見地

 

董卓暴虐成性,成為亂天下的國賊,關東諸侯起兵討伐。司徒王允與呂布合謀誅殺了董卓後,王允不赦董卓部曲,董卓部曲李傕、樊稠、李蒙等十幾萬眾合圍長安城,這個時候呂布顯露了他性格的一角,《英雄記》有曰:「郭汜在城北。布開城門,將兵就汜,言“且卻兵,但身決勝負”。汜、布乃獨共對戰,布以矛刺中汜,汜後騎遂前救汜,汜、布遂各兩罷」,洛陽城中當時呂布為大將(王允以布為奮威將軍,假節,儀比三司,進封溫侯,共秉朝政),他卻率軍出去與人「卻兵,但身決勝負」,固然可以說豪氣蓋天勇武過人,卻表明了他不以大局為念,只以斬將奪旗的偏將之行為能,全然是個江湖豪士的形象,渾不像個大將。

 

呂布敗於董卓舊部李傕、郭汜後,輾轉投靠河內小軍閥張揚。呂布到了張楊那裏,還是不安全,因為李傕等人還是不放過他,乾脆懸賞通緝他:「楊及部曲諸將,皆受傕、汜購募,共圖布」,而呂布知道後,出了一著頗為高明的棋,他抓住張楊性格上的弱點,「(張)楊性仁和,無威刑。下人謀反,發覺,對之涕泣,輒原不問」,對張楊說:「布,卿州裏也。卿殺布,於卿弱。不如賣布,可極得汜、傕爵寵」,張楊原本沒什麼主見,而且呂布說得也的確不錯,於是便「外許汜、傕,內實保護布」,這樣一來,「汜、傕患之,更下大封詔書,以布為潁川太守」,呂布便成功地解脫了來自朝廷的通緝,得以擺脫了逃犯的身份。由此可見,在對局勢和人物的分析上,呂布有時還是比較有見地的,說明他在丁原那裏做主簿而丁原愛之,不是沒有道理的亂喜歡。

 

為人有器量,得人心,關鍵時刻不怕死

 

呂布在偷襲並佔領了徐州後,徐州牧劉備陷入了困境。「備軍在廣陵,饑餓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窮餓侵逼,欲還小沛」,於是「遂使吏請降布」,呂布這個時候並沒有因為劉備失勢而趕盡殺絕,相反地還是以刺史禮相待:「…具刺史車馬童僕,發遣備妻子部曲家屬於泗水上,祖道相樂」。他這樣做,手下不是沒有反對意見,《三國志》《先主傳》的裴注中說:「諸將謂布曰:“備數反覆難養,宜早圖之。”布不聽,以狀語備。備心不安而求自託,使人說布,求屯小沛,布乃遣之」,從這裏看,呂布還是頗有容人之量的,說他對劉備英雄相惜當不為過。

 

另外,還有兩事也可以說明呂布的器量,一是《通鑑》云:「備在豫州,舉陳郡袁渙為茂才。渙為呂布所留,布欲使渙作書罵辱備,渙不可,再三強之。不許。布大怒,以兵脅渙曰:“為之則生,不為則死!”渙顏色不變,笑而應之曰:“渙聞唯德可以辱人,不聞以罵。使彼固君子邪,且不恥將軍之言;彼誠小人邪,將復將軍之意,則辱在此不在於彼。且渙他日之事劉將軍,猶今日之事將軍也,如一旦去此,復罵將軍,可乎!”布慚而止」,呂布堂堂的一個封溫侯、假節儀比三司的奮威將軍,聽了一介書生袁渙的一席話,竟然會從因為袁渙拒絕自己的要求而大怒,到不做掩飾地慚愧而止,可以想見他至少是個講理而頗為直率的人,且頗有器量,非是通常那種一得勢就飛橫跋扈的小人。二是陳登為呂布使許昌,「始,布因登求徐州牧不得,登還,布怒,拔戟斫幾曰:“卿父勸吾協同曹操,絕婚公路;今吾所求無獲,而卿父子並顯重,但為卿所賣耳!”登不為動容,徐對之曰:“登見曹公言:‘養將軍譬如養虎,當飽其肉,不飽則將噬人。’公曰:‘不如卿言。譬如養鷹,饑即為用,饑則颺去。’其言如此,布意乃解」。「布意乃解」,這個也可以看出呂布的胸襟容量,還說明了此人直肚直腸,動輒大怒,但人言有理便意解,而他在這裏對曹操的「譬如養鷹,饑即為用,飽則颺去」一番話應該也是頗心許之的。

 

呂布的為人,想來必定是很有可取之處,所以還是頗得人心的。他戰敗後,手下大將高順等不降,陳宮慨然求死,都說明他的得人心處;而戰敗之際「布與麾下登白門樓。兵圍之急,布令左右取其首詣操,左右不忍,乃下降」,「左右不忍」一句,也證明了呂布應該是頗得人心才對,不然何來不忍一說。從「布令左右取其首詣操」一句,又可以看見與演義上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呂布其實並不怕死,不然就先投降了再說,何必要左右取自己的首級去見曹操,他的「乃下降」,應該是還想有「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的一日才做如此舉動的,其實這個也說明呂布對自己能力的自信,他相信曹操會需要他這樣的豪傑來平定天下,所以在言辭間還是自有其豪氣在的。但是在演義中直把呂布寫成個貪生怕死的人,還特意杜撰安排了張遼罵呂布怕死一節,實在又是小說家們一個大大的曲筆。

 

漢朝的忠臣

 

再由這個說開去,呂布雖然想「天下不足定也」,可是他最多也只僅僅滿足於一個「明公將步,令布將騎」的衝鋒陷陣的大將和「共秉朝政」重臣角色,可以說自始至終,並沒有割地稱王的野心,比之後來動輒稱帝稱王的那幾位大小軍閥要好上許多,而且在徐州時還一直在謀求回朝從政。

 

早期,「天子在河東,有手筆版書召布來迎」,因為「(呂)布軍無畜積,不能自致」,所以呂布「遣使上書,朝廷以布為平東將軍,封平陶侯」,而「天下舉兵,本以誅董卓耳。布殺卓,來詣關東,欲求兵西迎大駕,光復洛京,諸將自還相攻,莫肯念國」之說,誠為當時實情,前面的「天子在河東,有手筆版書召布來迎,布軍無畜積,不能自致」,和他與曹操的戰役中因為沒有糧草而退兵兩事,又互相印證了呂布的確是想西迎漢帝而力不能,這也都可以說明他的理想是做個漢朝的臣子,並無不臣之心。他比「郡郡作帝,縣縣自王」、「自還相攻,莫肯念國」之流的諸侯們好多了,從這個意義上說,至少呂布可算得是個大漢朝的忠臣。

 

成敗因由

 

從他給袁術和蕭建的幾封書信來看,可以說呂布此人能文,且行文喜笑言談間自有豪氣在,而對大局和人物亦有自己比較有見地的看法,這樣的人,不為無知;有容人之量,覆蔭劉備和對袁渙事自可說明;亦有其得人心處,所以高順、陳宮慨然赴死,左右臨危不忍取其首詣曹操;呂布臂力過人、善弓馬騎射且驍勇善戰,被廣泛認為堪比西漢名將李廣,同樣有「飛將」的美譽。臨陣身先士卒,勇猛過人,勇名聞於天下,因此時人才有語曰: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只可惜他有兩大致命的性格上的弱點,一個是他手下大將高順說的:「將軍舉動,不肯詳思」,舉動隨意性太強;二就是沒有主見且不善斷,郭嘉說袁紹好謀寡斷,而呂布既不好謀又不善斷,他雖然知道高順的忠言而不能用,陳宮有善謀而他亦猶豫不敢從,作為一個諸侯沒有多謀善斷這樣的政治能力,反而更像個江湖豪士,不敗亡就是異數了。

 

縱觀呂布,當是能文善武,頗得人心,亦有容人之雅量及見地,又無割地稱王的野心之人,其一生行無大惡,譬如屠城坑卒,親信小人,屈殺賢良,目無君上等等常見於歷史奸邪人物的罪名一個沒有,而最後覆滅的悲劇,實在是源自於他的悲劇性格,諸如為人勢利多變,多番易主弒主,有勇無謀,對手下大將高順及謀臣陳宮等的忠言明計不信不用之餘,甚至據部下妻妾為己有,所以他的勇武雖為人所忌,性格品行卻並不為人所喜。

 

因此陳壽在三國志中亦寫下「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覆,唯利是視。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的評語。

 

備註:

 

呂布統率的騎兵軍團,精銳無匹,天下知名。

 

- -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