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健康的政治現象近期隨處可見(2)
(原文發表於2012年10月30日)
少些責罵,多些包容和感恩
內地自由行旅客與港人的衝突基本上是文化差異的衝突,這讓我想起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移民加拿大的港人與當地人的種種衝突,現時與當時那些衝突本質上同出一轍,也是文化差異。所不同的,加拿大人的包容量大許多,對港人的不滿多僅以奇異眼光視之,縱使出聲,多為溫文的薄責,鮮有惡言相向,遑論叫囂「香港人滾回香港去」那樣排外了。我目擊耳聞過國內人七、八十年代的言行舉止,相較之下,現時的中國旅客的素質進步很大。另外,我們得知道,自由行起初時,國內客多是來自大城市的高端客,現在的多是來自二、三線城市,甚至某些窮鄉僻壤的中低端旅客,文化差異較前者大。我仍然記得,2003年沙士為患,香港經濟低迷,中央推出自由行政策幫助振興香港經濟,那時的港人誰不額首稱慶,心存感激。世無完美,有利必有弊,我們不能祇看到自由行的負面影響,而忘記它更多更大的正面影響,特別是對香港經濟方面。我對國內客看得比較樂觀,深信他們的素質會不斷進步,而且進步得快。此刻我們何不學加拿大人,對外來者少些責罵,多些包容和感恩?
割地賣港?
反對政府發展新界東北,斥這個計劃為「割地賣港」的港人,是利用香港與內地緊密合作互利時出現的資源分配矛盾,企圖阻撓香港經濟融入國家主體經濟,以拓展更大的發展空間。香港是僅得1,100方公里和700餘萬人口的城市,缺乏資源,際此中國經濟發展一日千里,如果香港依然固步自封,不去融入大珠三角經濟區,那麼香港就是自我邊緣化,自絕於千載難逢的經濟發展機遇。
行政會議成員張震遠早前表示,「中港融合對香港不是一個選擇,是一定要做,對我們的生存及將來的發展很關鍵。沒有融合,香港就是一個無發展機會的地方」。張震遠的看法很對,個人完全認同。
「割地賣港」令人想起鄧小平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為開展全面經濟開放而大搞經濟開放區,當時的保守派誣蔑及攻擊經濟開放區是租界,鄧是變相出賣中國主權。如果鄧怯於或頂不住這個誣蔑和攻擊,後來中國翻天覆地的經濟大飛躍局面肯定不會出現。說當時的中國保守派的說法為誣蔑不是無的放矢的,經濟開放區祇是在區內實施中國式的自由經濟制度,主權和治權都牢牢掌握在中國官方手上,何來出賣中國主權?同樣道理,所謂發展新界東北,香港特區政府不外將新界東北三個新發展區併入邊境特區,容許內地人免簽證入境,方便他們在特區工作、居住及旅遊,加快中、港融合,整個特區的主權和治權亦都牢牢掌握在特區政府手中,何來割地?何來賣港?更何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整個香港都是中國的領土,就算將上述邊境特區劃入深圳,就像將花都市併入廣州,那亦祇是國家地方行政區的重新規劃,說不上割地賣港。在政治的意義上,唯有將香港領土割讓給外族政權,我們才可稱之為「割地」及「出賣香港主權」。
香港己變成「中國殖民地」?
一些更偏激、懷有港獨意識的市民甚至叫囂「香港已變成中國的殖民地!」這樣的口號,不是新鮮的事物。早在2005年4月6日,梁家傑在立法會緊急休會辯論上便稱回歸至今「見到的事實是香港祇由一個英國的殖民地變成一個中國殖民地」。梁家傑和上述市民的說法,是政治常識及國家概念的顛倒混淆!殖民地是一個地區的國族被另一個國家的民族所奴役,在這個定義下,香港曾是英國的殖民地,現在則絕非中國殖民地!中國領土(香港)內的中國人(香港人)被中國中央間接管治,香港怎可能變成中國的殖民地?!
-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