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瀏覽人次:18319    回應:0

比較滿意的文章選集(423)

王文彥

怡居地產常務董事及
中原地產創辦人

傳世之作

(原文發表於2012915)

 

7月下旬至8月底,我和太太出外旅遊了一個多月。旅遊中,賞覽名山大川、文物古跡,瞭解各地風土人情和尋師訪友,忙得沒空撰文,於是將10年以來有關香港人素質的文章集結成列,以饗未看過或看過而有興趣重溫該等文章的讀者。想不到這些舊文章竟引來相當大的迴響,評價好壞參半。

 

A君說:「王先生:

 

你好!

 

我是深圳中原的一名普通業務員,非常喜歡讀您的文章。您的文章字字珠璣,而且辛辣,頗有魯迅遺風,令我等後輩瞭解中原,瞭解香港,全憑先生文章也。

 

但最近一段時間鮮有先生新作,只看到先生貼了一些以前的舊文章,讓我等覺得不過癮,先生江郎才盡乎?我不相信的。

 

盼先生能有更多新鮮而好看的文章讓我等拜讀,謝謝!」

 

B君說:「Mr. Wong,

 

Let's move on! You've been dragging on this topic for way too long.

 

I used to be a loyal reader of yours, but now I just come here for a grin.

 

C君說:「曾經很喜歡看你到樓市的分析,因你不會單方面叫人買買買!

 

你要說"香港的致命傷– 人的素質不斷弱化"絕對沒問題,但需要有16篇嗎? 感覺像看你的日記,亦不知道你的重點在哪?

 

期待你更好的文章!

 

D君說:「Your passion is highly admired, not only by me but all my friends I share with them your website.

 

I have read your article of July 12 when it was on and I totally agree with your thinking at that time; however, after looking back in view of recent cases of國民教育 and the controversy of 陳茂波 appointment amidst of his illegal structures and 麥齊光case, I doubt his ability and his Team. Or really 一國兩制 is no longer existing at all in the case of 國民教育. What do you think?

 

I also like the series of your article 《香港的致命傷—人的素質不斷弱化》. Education counts. That is why I encourage young kids pursuing education.

 

E君說:「好文章,但讀來讀去,也不知你寫這些有何意義,有什麼目的?

 

文章不要出太多、太密。給些時間人回應。天天出文章,人家根本沒時間給你回應。不是浪費筆錄了嗎?」

 

部分讀者看來對我連續刊登舊文章嘖有煩言。

 

《孫子兵法》是中國兵學的古老理論著述之一,集中體現了中國武經的精華,以其縝密的軍事、哲學思想體系,深邃的哲理,變化無窮的應用,常讀常新的探討韻味,贏得了廣泛、長期(自盛唐起計,超逾1,300年)的世界性影響。目前美國的國防大學、西點軍校、海空軍指揮學院等和英國的皇家指揮學院,《孫子兵法》都被列為戰略學和軍事理論的一本必讀書。美海軍陸戰隊司令格雷上將1989年發佈命令,將《孫子兵法》列為陸戰隊所有軍官1990年軍事理論書必讀之首,並指出「孫子的作戰思想,在今天仍如2,500年前一樣適用,是當今實施運動戰的基礎」。

 

一位當代西方哲人曾半是俏皮半是無奈地說:「所謂經典,就是人人重視而又人人不讀的名著。」他說的這種情況並不適合今天中國人(特別是國內人)對待傳統經典的態度,《論語》、《老子》、《孟子》、《莊子》、《周易》等經典,都是人們的既「重視」又「愛讀」的家常讀物。

 

《老子》是中國文化的最著名的經典著作之一。雖然它祇有五千言,並且是片斷式的語錄,但是文約義豐,旨趣深遠,是智慧結晶而出的哲學詩。

 

《老子》對中國的哲學、政治、經濟、軍事、文學、藝術、美術、宗教,都產生過很大影響。數千年來,讀《老》、解《老》、喻《老》、悟《老》者人數眾多。

 

《老子》的一些經典語句不僅在學者那裡,而且在一般的百姓中廣泛傳播,深入人心,歷數千年而不衰:「無為而治」、「大器晚成」、「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天長地久」、「功成身退」、「自知之明」、「大巧若拙」、「出生入死」、「根深柢固」、「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等等,張力十足,形成民族文化心理的部分內核。

 

《老子》早就踏出國門,在世界許多地方受到人們的喜歡,是世界文化中的一部奇書寶典。無數人走進這座古老的智慧庫後贊美,感嘆,尋覓,留戀。

 

面對21世紀,人們還會將《老子》作為解決新世紀人類各種問題的睿智之書,仍然會從《老子》中汲取無窮的智慧。

 

朱自清(1898-1948)是中國近代著名文學家,他的短篇散文《背影》清新細膩,活潑生動,真摯深刻,感人肺腑,七十多年來膾炙人口,長期成為中小學的必修課文之一。我看過這篇文章多次,每次必有新觸動,令我對逝去多年的父親懷念不已。

 

金庸不僅是武俠小說史上成就卓著、獨一無二的作家,而且也是廣義的中國文學史上成就卓著的長篇小說大作家。金庸15部作品,始創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到72年完成,金庸自此封筆不再寫。五十多年來,金庸的作品長久地風靡了全世界廣泛分佈的華人。早在1992年,國內著名學者馮其庸教授就說:「我是金庸小說的熱烈讀者。十多年來,我讀金庸小說儘管重覆了三、四遍,但至今仍如初讀時的熱忱。」

 

從上述歷時數十年至二千五百年的經典文章及書籍(書其實是多篇中、短文章或一篇超長文章)的遭遇可以看到,文章祇分好劣,不分新舊;好的文章或書,是十分有生命力的,歷久常新;不宜因為文章是多年前發表的,就看都沒看就盲目地將之視為過時,棄如敝屣;貪新忘舊是絕大部份港人的特性,這種特性放諸講究時效的新聞和資訊可,放諸好文章和書(當然還包括好而舊的妻子、女友,一笑)則不可;好文章或書有一看再看的價值,每看一遍,往往有新得著。

 

我所重新發表的舊文章,水平當然遠遠不及上述經典文章及書籍,但不敢妄自菲薄,不少篇章在本質上亦同樣是有生命力和歷久常新的。少數篇章甚至有機會成為傳世之作,例如911日刊登於《盡信書不如無書》內的二篇附文。喜愛我文章的讀者(尤其是喜好辯論的),千萬別輕輕錯過。

 

對我舊文章嘖有煩言的讀者,人們很容易浮上兩個疑問:

 

1.          你們從前看過這些舊文章嗎?如果沒看過,那對你們來說不是新文章嗎?

 

2.          縱使以前看過,重看一遍不見得是壞事罷?豈不聞,溫故而知新!

 

最關鍵的討論點是,這些嘖有煩言的讀者是否認同我的舊文章有可觀處。當他們認為我的舊文章一無是處,嘖有煩言是當然之舉。但隨之而來的疑問是,他們具備鑑賞這些舊文章(內裏的文字、文采、鋪陳、觀點等等)的能力嗎?這種鑑賞能力取決於頭腦、學養、識見和價值觀。假設鑑賞能力100分為滿分,40分水平人恐怕很難欣賞70分或以上水平的,距離一大,水平低的就視水平高的為天外來客,認為他們是白痴遠多於天才﹗鑑此,要發揮最大的鑑賞效果,鑑賞者最好水平高於或低於時較為接近被鑑賞者。

 

C君和E君對我舊文章的看法,充分曝露了他們(特別是E君)欠缺良好的鑑賞和思考能力。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