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劉淑儀及梁錦松終於在昨天先後宣佈辭職。兩人辭職後,董建華管治班子的權威會否有所提升?我看不會:
1. 葉梁兩人的辭職聲明都沒有承認自己有任何失誤及要承擔政治責任,而董特首仍對他們推祟備至,在市民看來,不但是問責制不問責,亦反映董沒有從心底裏認識到主要問責官員及自己的錯誤,更沒有接受民意;
2. 現有管治班子中許多成員輔助無力,能力與職權不相配,七‧一遊行的爆發,與他們有脫不開的關係,早就應該撤換,整個班子都需要大重整。但迄今為止,董連重整的承諾仍未宣諸於口,遑論訴諸行動了。市民不滿意,不會增加對政府的寬容、信任和信心,自是不難理解;
3. 董建華政府除了七月一日晚董特首的一紙空洞聲明以外,迄今仍沒有認真回應市民的訴求。相反地,七月一日以來,董所採取的種種措施,無一不是避重就輕,以慢打快,講一套做一套地堅持既有做法,毫無糾正己過及順應民情之意。董由於缺乏居特首大位之政治才幹及剛愎自用,施政頻頻出現重大錯誤,早就陷市民於水深火熱,已超出大部份市民的容忍底線,一切補救現已太遲了,更何況,需要、充份及實質的補救此刻依然是空中樓閣;
4. 許多人將董建華的兩任任期謔稱為十年文革浩劫,雖不無過份,但卻反映他們對董的憎恨。去到現時地步,棄車亦難保帥,大部份市民均有〝慶忌不除,魯難未已〞之感,已立定決心非去董不安心了,董已代表絕望,一個新特首則代表希望,大家都想擁抱希望。縱使董特首動真格大事調整現時管治班子,市民恐怕還是不會接受他。
董建華該怎辦?說來沉痛,他的選擇已無多了:辭職,讓新特首上場收拾局面,這是上策,這樣對國家、香港和董都好,是三贏之局。如決定辭職,早辭好過晚辭;自己退居二線,委任有才幹而又能為各方政治勢力接受的政務司司長,賦與他組織及領導新內閣的全權,施行新政,這是中策;依然手握大權,但將現有管治班子大換班,這是下策;繼續操權,保留現有管治班子,只是委任新成員去代替辭職者,則是下下之策。
下策與下下策的推行,董都會面對一個重大困難,就是很難尋找才德兼備的管治人才去填補空缺。此等人才大抵不大願意出山輔助董,再說,出山再經一年半載的磨合期,能發揮作用的時間不外三年,而先天掣肘又這般多,做甚麼都事倍功半,能人俊傑恐怕不願意涉這趟渾水,寧可再待時機,等新特首上場才出山一展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