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功過,誰與評說?
(原文發表於2009年6月12日)
可能是廿週年關係,這陣子城內談論「六四」的文章鋪天蓋地,我的兩位朋友王懷雪及陳增濤不約而同分別撰寫了《良心的洗滌》和《六四的崢嶸歲月》,談到六四事件中的趙紫陽、鄧小平和自己。2005年1月28日,趙紫陽逝世不久,我發表了《大仁、大勇、大智》一文,談的恰好亦是六四中的趙紫陽和鄧小平。我四年前的觀點,迄今未變。
回憶20年前,由1989年4月15日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逝世至6月4日中央政府全面鎮壓學生運動為止,在那個多月裏,我跟大多數港人一樣,身在香港,心早已飛到天安門廣場,整天都留意新聞報導,希望瞭解局勢的演變,許多時候還徹夜不眠追看電視的局勢報導。5月21日及5月28日,香港市民分別為抗議北京戒嚴及支持廣場上的學生舉行了史無前例的兩次大遊行,參加人數分別超過100萬及150萬。
兩次大遊行,我不但參加,還帶領中原地產大部份員工全程投入,邊高舉各式橫額,邊大喊各樣口號。第一次遊行參加者要經歷8小時步行才走畢全程,那是我有生以來歷時最久的遊行;王懷雪期間在港的激情參與,較我有過之而無不及;陳增濤則在6月5日參加從北京來法的留學生和華僑的抗議行動,圍攻巴黎中國大使館。
20年後的今日,三個朋友對六四的看法開始分歧。王懷雪對學生運動的支持和對以鄧小平為首的中央當權派的流血鎮壓反感一如往昔,我和陳增濤盡管反對流血,但對鎮壓則多了幾分理解和諒解。隨著大量時光的流逝和激情過去,我們都用新視角來檢閱那段歷史,得出新的評價。我們兩人這些看法,肯定是香港社會中的少數異類,會捱罵。我希望人們能像王懷雪那樣包容我們,讓我們存一家之言,萬一不成,被罵我不會爭論。政治大人物的千秋功過,誰與評說?鄧小平的流血鎮壓,是功是過,現在爭論意義可能不大,留待時間去證明吧!
必須指出,我對鎮壓的理解和諒解,不等於對廣場上學生的全盤否定,我仍十分欣賞和肯定他們的愛國情懷和反貪腐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