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瀏覽人次:9532    回應:0

比較滿意的文章選集(290)

王文彥

怡居地產常務董事及
中原地產創辦人

回應更多,各具匠心

(原文發表於200948)

 

《想測試你自己洞察問題的能力嗎?(2)》發表以來,迄今已收到回應11篇,反應較前更熱烈。回應文章一如既往水平都高,我從中挑選了觀點較有代表性的四篇,陳列於下,供讀者朋友們賞閱。

 

Candy及崔浩泉先生在上次測試已發表了他們的高見,這次是梅開二度,一樣精釆。第二個測試,一如崔先生所言,其實更難,四位朋友的回應固然出色,但仍未盡窮究竟,回應因此依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及特別具挑戰性,請卧虎藏龍之士繼續大顯身手!

 

剩下的時間已經無多,有興趣發表意見的朋友得盡快趁復活節出擊。我們期望有更多出色的回應面世!

 

 

附文一

 

謬誤的成功標準

 

何必若回應有心人的電郵中指出,不斷強調王文彥先生的貢獻只在於中原地產成立的初始時期,但事實上,王生雖然於92年離開了中原管理層,但一直以來,王生仍持有中原地產45%的股權,是公司的最大股東之一,中原多年來歷經幾許風雨,雖然王生不能在前線為她遮風擋雨,但他的貢獻就在於為公司在最困難的時刻不斷輸送養料。

 

去年全球發生金融海嘯,中原需要集資以達到穩實的資本充足比率,以應付可能發生的嚴重虧損,中原集團所有的高層管理人,有誰願自動減薪為公司解困,更遑論以其它注資方式支持公司,就在這艱難時期,作為在野大股東的王文彥,豪不猶豫地全力支持公司的集資行動。

 

王文彥在中原的角色,從來未因他不在位而有所改變,故何必苦以過氣歌手來形容他,明顯是混淆視聽,如果投資者離開了舊公司的管理職位,要再成立一間公司較原公司大,才合乎成功標準,那麼Bill Gates 都不算成功。

 

心明人

200945

 

 

附文二

 

回應《想測試你自己洞察問題的能力嗎?(2)》

 

一個人的成就,非由公眾加冕,並不是受人注目就是成功,成功未必受大眾肯定。

 

何必苦前後矛盾,他口雖承認王文彥先生的成就,因為他對細心人論點無可反駁,心底裡卻有偏見,才會用時效來推翻王生成就,概念偷換。

 

牛根生是特例,不是一個標準。

 

CANDY

7-4-2009

 

 

附文三

 

回應《想測試你自己洞察問題的能力嗎?(2)》

 

晚輩的回應得到先生及網友的讚賞, 自是喜出望外, 十分感謝. 由於近日外遊, 未能立刻看到第二次測試, 只能現在才回覆, 望能趕及你設的時限. 以下是晚輩對第二次測試的回應:

 

首先, 以上六項回應不單止聚焦於王先生是否高明的統帥, 問題的核心在於, 究竟王先生昔日於中原的企業管治之道, 是否中原致勝之道, 是否比施永青先生管治中原之道更高明, 及能否於現在再令怡居強大. 讀者可以認同王先生之道, 可以反對, 必須有立場, 否則是文不對題. 何必苦採取息事寧人態度. 一方面認同王先生為高明統帥, 卻不對其管治之道發表立場. 何必苦的回應文不對題, 此其一.

 

第二, 何必苦提出淡忘過去, 向前看. 此一歷史觀十分不當. 歷史可以善善惡惡, 賢賢賤不肖. 應用於企業管治, 重溫中原於王先生治下的發展史, 可以知道令其強大之道如何彌補施先生治下不足之處. 細研王先生以往管治中原之道, 或可借鏡怡居或其他企業, 如何令中小企超越大行. 歷史乃企業興衰存亡之道, 豈可輕易一句"不能沉溺在回憶中, 必須向前看", 就輕輕帶過? 鑽研企業成功的歷史, 只會令往後的路更好行, 而非更難.

 

本人不熟悉蒙牛伊利創辦人的事跡及其發展史, 不便評論蒙牛的故事可否比喻王先生離開中原的事, 或牛根生離開後如何令蒙牛更強大. 但何必苦提出蒙牛的例子, 卻可證明歷史對企業的重要. 假若牛根生在伊利時察覺伊利管治營運的不當, 於創立蒙牛時棄卻之, 蒙牛便不會跟伊利一樣發生毒奶事件, 更可乘機以質素一舉擊潰伊利, 壟斷市場. 由此可見, 企業不吸取過去歷史教訓, 盲目向前衝, 最後仍是死路一條. 

 

此一測試比第一次更難, 晚輩掏空心思才可勉強作答. 如有不足之處, 請先生不吝指教.

 

崔浩泉

47

 

 

附文四

 

何必苦先生在回應6中的失當之一,在於他拿錯了歌手蔡楓華來折射王文彥先生,不貼切的比喻和似是而非的曲線言論,不但不能反映事實,而且會混淆視聽,誤導讀者對當事人作出不恰當的理解和不公平的評價。

 

一首歌曲由無到有,次序分別為作曲/作詞,編曲,監製,到歌手演繹。沒有作曲/作詞,就沒有歌手了。再好的歌手,即使擁有籟之聲的天賦本錢,但如果歌曲沒有優美的曲調旋律,沒有動人的歌詞,也不能演繹出一首繞樑三日,流芳百世的好歌。正如,若沒有喜多郎的曲和鄭國江的詞,那會有膾炙人口的「似水流年」,令當時寂寂無名的梅艷芳一炮而紅呢?

 

一間企業,從無到有,成功關鍵在於創辦人在開荒時有沒有制訂出優良的政策,為公司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石。中原地產若沒得到王先生早期的施肥灌溉,是沒有可能如此順利壯大的。

 

顯而易見,企業的創辦人形同一首歌曲的作曲/作詞人,這個比喻貼切多了。

 

很可惜,普通人通常聽歌只留意歌曲與歌手,往往莫問歌曲的出處,忽略了作曲/作詞人的才華。正如大家只知中原與施永青,而忘記了中原的開荒牛王文彥的貢獻。

 

一首好歌的靈魂,其實在於歌曲的曲/詞;一間成功企業的核心價值,其實在於創辦人開荒時注入的傳統與文化。

 

王先生帶領中原走向成功之道,足以令他自豪一世。「沉溺在蔡楓華的回憶中」的孤芳自賞是不公平的指控。

 

3S

2009/4/8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