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民主派的初選機制與初選論壇
(原文發表於2007年9月27日)
泛民主派就立法會港島區補選舉行的初選論壇已於9月24日晚結束,是時候總結初選機制與初選侯選人的辯論。
當何秀蘭及甘乃威先後退選讓路給陳方安生參選,社民連副主席勞永樂一士諤諤,硬是要參加初選,不肯讓路。許多人大惑不解,認為社民連無視大局,不置好評。
就事論事,初選機制自有其不可或廢的功能。試想想,當同一陣營多個黨派都想派人出選而各不相讓,這會形成一個怎樣的局面。結果必然是每個參選者的票源都分散分薄,最終不免為對方陣營一個共推而票源高度集中的參選者重重地擊敗!初選機制就是為了讓同陣營不同黨派可以和平地、公平、公正及公開地透過辯論及目標選民的投票去選出一個陣營內最有能力及認受性的參選者,去迎戰對手一個或多個參選者,既可集中己方力量,又可避免各自出選時可能出現的自己人互相攻訐。初選機制這個有特殊意義的政治設計,不但適用於泛民主派,亦適用於建制派。社民連的堅持,客觀上彰顯及確立了初選機制,當記一功。
社民連副主席勞永樂,無論在知名度、管治經驗及市民對其政治理念的認同程度, 都遠遜於陳太,早就被視為陪跑分子。勞永樂自己於辯論中也毫不諱言,承認自己「沒有贏的把握,但有輸的準備」,更坦白地向對手陳太承認她有很大的機會勝出。既然如此,社民連為何仍遣勞永樂出選呢?勞永樂在開場白中指出,他的出現,是因為他不認同「用不民主的方法,作為開拓民主空間的手段」。勞永樂的參與初選,原因僅止於此?個人大有疑問,看來起碼還有其他二個因素:
1. 推銷社民連的政綱和政治理念;
2. 爭取暴光,為勞永樂建立形象和更高知名度。
在辯論中,勞永樂多次趁機介紹社民連的政綱及政治理念,更表現了不錯的辯論技巧、感染力和政策掌握,藉著電視直播和報章的廣泛報導,社民連上述二個目的基本上已經達到,可說是這次初選辯論的贏家。
在辯論中,陳太表現不見出色,不但辯論技巧生硬,在政策上未能提供新思維,更不時流露官員本位。從表面去看,陳太是一個輸家,縱使贏得泛民主派的提名,但始終輸了表現。陳太其實有不少得著:初選辯論對陳太是一個很好的熱身機會,使她看到自己的不足,乃能在12月2日正式選舉前爭取時間作諸般改善補救;初選表現不佳,自會降低選民的期望,它日正式選舉,若有顯著改善,選民當有意外之喜及踴躍投票支持;陳太表現稍欠理想,會特別觸動泛民主派選民和陳太支持者的危機感,支持她當選的力量很可能加強。
對泛民主派來說,初選機制及辯論是三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