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客容易忽略的暮鼓晨鐘
(原文發表於2005年2月26日)
領匯事件觸發証券界人士於元旦日舉行「反政客亂港大遊行」,超過一萬多市民參加。遊行者口徑統一,集中斥責鄭經翰、梁國雄、陳偉業及陶君行等人假借民主,為私利而損害港人利益,破壞香港經濟;一月廿三日,泛民主派舉行「反官商勾結、反貧富懸殊、爭取0七0八普選」遊行,參加者不足二千人;二月廿二日,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在《港大民意網站》公佈十大立法會議員的最新評分,領匯事件幕後搞手鄭經翰及梁國雄民望評分雙雙大跌,鄭經翰更是暴跌14.6分,跌至39.7分的不合格水平。
民主派最擅長搞遊行,往往有聲有色,二次「七.一」大遊行,參加者都超過五十萬,小遊行參加者亦動輒過萬,一月廿三日的遊行,冷落如斯,當然是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鄭經翰民望大跌,自是與他在領匯事件的所作所為有脫不開的關係。
我在去年12月20 日寫了一篇文章,名為「多行不義必自斃」,指責鄭、梁等人的不義。民主派及鄭經翰今日弄到自己這般田地,是多行不義的結果。有讀者問我,多行不義必自斃,是否關乎報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我看更確切是因果,今日種甚麼因,他日就得甚麼果。
多行不義,自會大失民心,原本中立的,很可能變成不義者的反對者;原本同情或支持的,很可能變成中立者,甚至反對者。久而久之,不義者的支持基礎就被淘空得一乾二淨,面對強敵,一擊即潰。
去年九月的立法會選舉,民主黨所得議席少於民建聯及自由黨,頓時由第一大黨淪為第三,表面上是因為配票策略失誤,其實是因為逢中必反、過份親西方及平日每多侃侃而談,卻少於辦實事。許多時候,偶然其實是必然!
台灣的陳水扁和民進黨,去年用機詐手段贏得政權後,一浪接一浪地推進台獨,正名一役,更把聲勢推到高潮。就在此時,他們輸掉了至關重要的立委選舉,泛藍集團以過半的議席反控大局。
政客往往高估了自己的能耐,低估了眾眼睛的雪亮度,得意忘形下,壞事做盡,卻不知不覺地逐漸地為自己掘了墳墓。
上述幾起事件,其實是對有關政客的警告,能否從中得到醒悟,立地成佛,要看該等政客的政治慧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