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對香港政治取態有變(2)
(原文發表於2005年2月8日)
董建華的管治班子本就弱勢,中央仍一而再,再而三地公開批評它,無可避免會進一步削弱它的管治權威。高明如中央,對此當然洞若觀火,仍然這樣做,不會是不滿情緒的發洩,而是別有深意。
深意為何?
過去數年,香港大部份市民對董特首及其管治班子的施政都很不滿,中央對它讚語有加的力挺死撐,適足以令市民滿腹怨氣,與中央日益疏離。中央此刻對董班子的批評,不啻公告天下,中央現時與香港市民心同此理,以示貼近民意,疏導久存的民怨,此其一; 透過強調董班子要「總結經驗,查找不足」及「提升管治水平」,公告一切有意問鼎第三屆特首寶座的競逐者,光是愛國愛港不足夠,還得具備出色的管治才能,既可令市民滿意,又不致為中央「添煩添亂」,此其二。
中央此刻的批評,令弱勢的董建華政府進一步成為跛腳鴨政府,於剩下的二年半任期,施政更形困難,但為了實現上述兩個戰略目標,中央看來已豁出去,視之為必要代價,一切著眼於未來:未來的民心,未來的特首,未來香港的政經大局。
嚴格地說,中央從前對民主派不見得祇是全面封殺,亦有拉,但封殺面大,拉攏面小,主流立足於封殺﹔現在講明,民主派誰願意放棄「平反六四」的訴求及「反對共產黨專政」,中央就願意與誰為友,極大限度地縮小封殺面及擴大拉攏面,立足於拉。在過往,民主派挾民意自重,在立法會擁有的議席更多(民主派的龍頭大哥民主黨是立法會第一大黨),氣勢更盛,中央仍敢封殺他們,今日民主派較前大弱,內部四分五裂,貌合神離,民主黨更已淪落為立法會第三「大」黨,相反地,中央透過經濟挺港,爭取到愈來愈多的民心,其實愈來愈有條件進一步封殺民主派,不此之圖,反而反其道而行之,何也?
這就是中央高明的地方:勢強而伸出橄欖枝,是拿出敬酒,形格勢禁,民主派不接受的,會愈來愈少,剩下一小撮強硬派,將會愈來愈孤立,最終不難一擊即潰;民主派盡管較前為弱,在代議政制的限制下,於立法會所擁有的議席遠遜於建制派,但仍代表六成左右的民意,實在不可輕侮,爭取他們衷誠合作,共同解決香港的問題,於香港有利,遠勝官逼民反;中央素來擅長統戰,團結一大片,孤立一小撮,是制勝要訣。團結誰,孤立誰,看形勢發展及需要而定,有時不免帶有幾分權宜,但我看中央今次是相當寬容及有誠意的,明顯想創造一個和而不同、大體上整體團結的社會,以便集中力量較快較好地解決香港現存問題。今日的中共,有別於過去的中共,以胡溫為主體的中國領導人,亦有別於過往三代的領導人。鄧小平78年重新掌權以來,中國整體事態及形勢一直向著好的方面發展,胡溫新政尤其如此,民主派中的激進派就是看不到這點,一直堅持以老皇曆去看新事物。
柔可制剛,中央此刻的拉﹐較封殺還厲害,頓時掌握主動,泛民主派看來難逃進一步分化。
如果我對中央取態轉變的判斷離事實不遠,香港未來(不出三、五年)會出現:
1. 選舉第三屆特首及其管治班子的標準,將以專(管治能力)為主,紅(愛國愛港)為次;
2. 一切將更趨和諧,中央與香港市民趨於和諧,中央與民主派趨於和諧,政黨與政黨趨於和諧,特區政府、政黨及市民趨於和諧;
3. 一個上下遠較過去團結、政府管治能力大幅提高及更有條件走出政經困局的社會。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