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讚彈經濟日報「樓論」
(原文發表於2011年1月21日)
在發表《對經濟日報報導,有讚有彈(2)》一文時,我笑問「樓論」的主筆唐榮先生:『我這篇批評媒介胡亂標籤我的文章,不知「樓論」是否有膽識及風度再次全文照登?』一個星期後,「周末樓論」於1月8日基本上刊登了我那篇文章(見附文),那樣的膽識和風度,我不得不再次讚揚。
美中不足的是,「周末樓論」祇是基本上刊登了我的文章,而不是全文照登。唐榮先生雖希望「在不影響他(王文彥)的原意下刪減了一些」,但碰巧他刪掉了畫龍點睛的一段:『毋庸置疑,相對於大多數看好樓市的評論員,我過往數年對樓市的看法偏淡,但看淡的程度,遠遠不及麥嘉華及魯賓尼對股市及經濟,我最看淡的言論,亦絕非「屢次向世人提出悲觀而聳動的大災難性預言」。「地產麥嘉華」及「末日博士」這兩個稱號實在太過譽了,我愧不敢當。』,令我自辯的有力程度大打節扣。唐榮先生於「後記」說:「登還是登了,不過原文2,000字,版面珍貴,還是刪減了,有興趣可到中原網頁看原文」,說得大方,但一般讀者怕麻煩,既然唐先生起初就說「在不影響他(王文彥)的原意下刪減」,絕少讀者會看中原網頁內我的全文。所謂「我這篇批評媒介胡亂標籤我的文章」,我指的是《對經濟日報報導,有讚有彈(2)》,並不包括《對經濟日報報導,有讚有彈(1)》。我寧願唐先生完全不刊登《對經濟日報報導,有讚有彈(1)》的節錄,好讓騰空出來的版面可以刊出上述畫龍點睛的那段。割裂了那段,刊登就有避重就輕之嫌。
唐先生於「後記」又說:「這個世界(為)方便(讀者)理解、勾起記憶、形容具像化等等原因,通常會給(被報導者)擅改一些綽號、名號,地產大好友、大淡怪、毒樓王子等等,多不勝數,王先生言重了。」
如果綽號、名號名實不相符,甚至謔而虐,它們不見得方便讀者理解、勾起記憶及形容具像化,恐怕僅是方便傳媒為促銷自己報刊而極盡煽情的能事,僅是醜化了被報導者,令他痛苦不堪。這種擅改綽號、名號的做法,是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身上!這種做法並且誤導讀者,使他們不免對被報導者有錯誤的認識,從而對被報導者言論的公信力有可能大打節扣,最終使讀者及被報導者雙雙承受某種程度的損害。我的言,不算重吧!
損了別人而不自知,還要理直氣壯,從來祇圖促銷生意和自己快樂而不曉得照顧別人的感受,傳媒報導所需的自我改善,任重而道遠。
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