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瀏覽人次:12328    回應:0

明報記者濫用新聞自由

王文彥

怡居地產常務董事及
中原地產創辦人

香港專業地產顧問商會在10月22日舉行了「金融海嘯研討會」。作為主講嘉賓之一,我在研討會上說:「上一個地產衰退及蕭條期歷時6年(1997年至2003年),再上一個則為期3年(1981至1984),既然破壞力的深度和廣度更甚,這次的衰退和蕭條就算不超過6年(由今年4月起計),亦不會少於3年;樓價會大幅下調﹕上一個下跌浪(1997年至2003年),樓價跌去65%,再上一個下跌浪(1981年至1984年),樓價跌去45%,我看今次整體樓價很有機會跌掉50%或以上(以今年初見頂的樓價為準)。過往數年,豪宅價格升得異常離譜,早就超越97年的泡沫價,升得高自會跌得重,豪宅的跌幅將高於中下價樓,平均跌幅恐怕不少於60%。」

 

翌日,明報出現了下述一段報導:

樓市麥嘉華:樓價可累跌一半

人稱「樓市麥嘉華」的中原大股東兼怡居地產常務董事王文彥,昨天出席一公開場合時表示,預計未來整體住宅樓價將較今年高位下跌五成,其中豪宅更會錄得達六成半的跌幅,可算是地產界中最為看淡樓市的。不過,出席同一場合、擁有數十年物業投資經驗的地產界老行尊倫志炎卻認為,現時樓市條件與97至03年時有異,不認同樓價可跌65%。

 

自從我在2004年5月撰寫了《從言論自由到唱淡看淡》一文,大力抨擊某些記者胡亂為我戴上「地產代理界麥嘉華」或「地產代理界末日博士」的帽子後,很久已沒見記者再這樣標籤我了。明報地產版記者在前天的報導,將我加冕為「樓市麥嘉華」,不禁引起我一點感嘆和不快。

 

麥嘉華是著名的基金經理和金融評論家,但他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評論風格卻為他帶來含有貶義的稱號「末日博士」,意思是說麥嘉華往往預言未來會發生極度可怕、極度匪夷所思的事件,但極其危言聳聽後,預言最終卻沒有兌現,令人虛驚一場。就這樣,「麥嘉華」成了「末日博士」的化身。明報地產版記者說我是「樓市麥嘉華」,其實就是說我是「樓市末日博士」!

 

明報記者在上述短短的一段報導,採用了其他報章所沒有的特別處理:

 

1.    巧妙地藉著「人稱」兩字,將我標籤為「樓市麥嘉華」,亦即「樓市末日博士」。明報記者可能不知道,「人稱」不是任何時候都可成為誹謗別人的護身符,當你毫不查証就藉著「人稱」而肆無忌憚地引述或直述誹謗性或誤導性字句,你仍有可能被控直接或間接誹謗;

 

2.    報導我發言的同時,搬出「擁有數十年物業投資經驗的地產老行尊倫志炎卻認為…」,以突顯我是「樓市麥嘉華」;

 

3.    倫志炎祇是不認同我所說樓價會下跌50%,但在明報記者筆下,50%就變成65%。

 

明報記者興之所至就抺黑別人和扭曲事實早有前科。大家還記得我於2007年2月15日所撰的《閱報臉紅》嗎?文中的乙報就是明報,而地產版記者B則是當今明報地產版主管陸振球。

 

要入人以罪,必須講證據。請問明報記者(不,更正確的說,請問明報地產版主管陸振球先生),我過往(不介意你們追溯到我1978年入行以來)哪些評論市道的言論是危言聳聽於前,不能兌現於後?請你們按日期及出處逐一列出!

 

明報地產版資料庫的資料異常豐富齊備,如我當真有不少上述性質言論,今次報導的記者和陸先生當不難交卷。

 

明報若果能交出證據,就讓本專欄所有讀者做法官,判出誰是誰非。當然,在裁判前,容許雙方全面辯論。

 

 

文章、文字是可殺人於無形的利器,新聞自由是社會公器,記者同時掌握著這兩般利器公器,力量無與倫比。在使用它們時,記者實宜恪守客觀、公平及公正等等原則,千萬別公器私用,殺害良民!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