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特首近日內外交困。
首先是主管港澳事務的港澳辦主任王光亞對曾班子處理房屋問題的不滿溢於言表,要求香港特區政府「要顧及民生…處理好低下階層的住屋問題。這既是民生亦是經濟問題,處理不當的話,會演化成政治問題…要想出解決措施,令社會更加和諧」,又提醒特區政府要「解決當前重大的問題如樓價及通脹等」。
王光亞的說法,不大可能僅是他個人觀點,很可能反映了中央的看法。這個判斷可從胡錦濤總書記於7月1日黨慶九十周年的講話中得到印証。胡總於講話中強調全力支持港澳特區政府「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在香港的民生問題中,還有甚麼比房屋更重要?
港大民調結果顯示,曾特首近期的支持度評分為46.5分,進一步靠近45分危險線。曾蔭權的支持率為23%,反對率為66%,民望淨值為負43%。這些指標都是曾蔭權2005年出任特首以來最差的,亦把特首推近「表現拙劣」的類別。
超逾十萬市民參加了7‧1大遊行,這是2004年以來人數最多的遊行,更是曾蔭權出任特首以來遊行最多的人數。遊行人數這麼多,當然是因為民怨特別多特別大。遊行的市民有不同的不滿和訴求,其中對政府擬以快刀斬亂麻手法,強行通過立法會議出缺的遞補機制和對「地產霸權」的怨憤特別大。物業價格持續飆升,令「無殼蝸牛」成為貧富懸殊不斷惡化下的最大受害者,再加上政府對地產商的縱容,使市民對政府的反感日益增加。
政府的施政,失誤頻頻。政府政策與市民所需,愈來愈背馳。各個政黨 (包括泛民派和建制派) 為了選票,聯手向政府施壓,要求復建居屋。曾班子空前孤立。
曾特首另外的一些處境我們亦要留意:
1. 他的任期在不足350天就會終結。要令中央、市民和政黨滿意,要提升民望,他必須在這350天內急他們所需,做一些實事。實事重中之重,就是處理好房屋問題。縱使沒足夠時間去實施,但為房屋問題做好長遠周詳及對症下藥的規劃,讓下屆政府實施和實現,亦不失為解決房屋問題的大貢獻之一;
2. 青史留名,是每一個從政者夢寐以求的欲望,曾蔭權恐怕亦不例外。目前內外交困,表現近乎拙劣,不豁出去在倒數中的任期中大幹一番,怎能平反敗局,青史留名?
3. 連任無望,不必再爭取既得利益階層的選票,何妨出格地大幹,嘗試解決溫總所謂的「深層次矛盾」;
4. 再不在未來不足350天內刷新政績,退任後怎能好像董前特首那樣弄個政協副主席來做?而要弄出政績,著眼點還有甚麼較解決民生特別是房屋問題更好?
鑑於曾特首和他的班子所面臨的上述種種處境,假若樓價日後依然大幅飆升,你估計曾班子會怎樣反應呢?個人認為,他們 (特別是曾特首) 在公在私都會較前更強硬更堅決地採取必要措施遏抑樓價。縱使樓價保留現狀不再飆升,曾班子有很大的誘因繼續出招,務求目前超高樓價作一定幅度的調整。曾班子會怎樣出招,到十月曾特首提交最後一份施政報告,當可看出端倪。
目前還想入市的人,必須將曾班子上述可能的取態加入考慮,方為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