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本欄不袛一次指出,現時香港的經濟衰退,有周期性因素,亦有結構性因素,而以結構性因素為主導。正因為經濟衰退主要是結構性,香港就不能指望外圍經濟好轉就好轉。
結構性因素是甚麼?說法紛紜,我認為是因為香港競爭力空前低落,而空前低落是因為三高一低(匯價高、租金高、薪金高及員工素質低)。
增濤兄似乎對我的看法沒有太大的非議,我們的分歧主要在兩點:
調整產品及服務價格過高的手段; 恢復香港競爭力的方法。
增濤兄強調透過將聯繫匯率脫鉤(即港幣貶值)的手段去調整香港產品及服務(自然包括樓價租金及薪金二高)價格過高的問題,我絕對不懷疑這個手段的效用,但不認為單純靠它便成事。貶值有其局限性,有種種副作用,貶值幅度愈大副作用則愈大,不能無限度地貶值以求畢其功於一役。貶值到某一程度,就要因為內外壓力而收手,在這情況下,如果貶值後的產品及服務仍然價格過高,怎辦?看來仍得讓商品的價格下跌,直至恢復競爭力。個人認為,要最有效地調整香港產品過高的價格,得雙管齊下:讓貨幣貶值;讓商品價格下跌。
如果保持現時的聯繫匯率,單靠商品價格下跌,代價很大,過程亦十分邁長痛苦,負資產便是這種手段下的產物。有貶值這個手段,價格雖然仍有調整,畢竟幅度會大降,殺傷力因而大減。
增濤兄謂:「自從1994年以來人民幣變相貶值,使中國的外匯儲備迅速上升,促使亞洲四小龍在1990年代由投資帶動的經濟泡沫和日益敗壞的公共財政紀律的弱點暴露出來。」增濤兄將中國產品的競爭力歸納為依靠貶值,這點我有保留。事實上,亞洲金融風暴爆發以來,亞洲四小龍(香港除外)及東南亞各國紛紛大幅貶值其貨幣,人民幣則一挺如故,結果怎樣?中國產品仍是競爭力很強,以致許多經濟專家認為「亞洲(經濟)危機,中國製造」,日後甚至可能「世界(經濟)危機,中國製造」。
三高(匯價、租金、薪金)會影響產品的價格,一低(員工素質)會影響產品的素質,貨幣貶值只能降低產品的價格,不會提升產品的素質。各國大幅貶值其貨幣,只是改善對其他不貶值國家或地區的競爭力,對中國則效力不璋。這說明,貶值有其局限性,中國的競爭力不是光光建築在貨幣貶值上!各國貶值後的產品價格及素質仍遠遠落後於中國,中國競爭力焉能不強!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