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瀏覽人次:5963    回應:0

托市利少弊多

王文彥

怡居地產常務董事及
中原地產創辦人

特首董建華在九月二十四日出席《福布斯》論壇回答記者時表示,香港通縮有五成來自樓價下跌,政府會推出一些措施穩定樓價,甚至要把樓價略為推高。

財政司司長梁錦松亦和應道,本港通縮有一半來自樓市在過去數年的持續下跌,因此解決通縮的首要任務,是解決樓價下跌的問題。

通縮是否主要來自樓價的下跌?我和特首及財政司司長的看法不同。個人認為主要來自本港與珠江三角洲的巨大價格差距所造成的衝擊。在聯繫匯率制度不變的情況下,恢復香港競爭力(亦即縮減價格差距至合理比例)的唯一方法是讓一切商品及服務價格下跌。這樣,樓價要跌,物價要跌,工資亦不免下調,形成長期通縮。這個過程的形成,不必任何人有意識地推動,市場力量自會催生之。

政府可否透過托市而達到穩定甚至提升樓價的目的?不可以!過去四年,政府早就頻頻托市,什麼方法都用過了,樓價依然大跌62%。政府還有哪些未用的法寶?停止賣地三、四年(當然要這樣長,98年已經試過九個月而不管用嘛)?哪豈不是三、四年沒有賣地收益!在政府本已備受巨額財赤困擾情況下,這可不是?著玩的;停售居屋?較早時已試過停售居屋半年,亦試過大幅減售居屋數目至每年二千個,完全停售居屋不外五十步笑百步。但完全停售,房委會收入何來?政府豈非平白多了一個大包袱?!全面放寬七成按揭限制?這個限制,在銀行爭相提供彈性安排、發展商以及按揭証卷公司提供二按的情況,早就名存實亡!就算政府上述招數數管齊下,恐怕亦遠水不救近火,因為一手樓盤供應量仍然很大,今年有三萬四千個,明年有二萬三千,二手樓供應量就更大。

造市要講究天時、地利及人和。現時經濟衰退,裁員、減薪、凍薪不絕於耳;打工的,人人自危,購買意欲空前低落。要穩定及推高樓價,談何容易!托市最多只能使樓價在短期跌速減慢,跌幅減少,但中長線而言,改變不了繼續下跌的大趨勢。

假如政府動真格,真弄出一個有力托市方案並推行之,利弊如何?

短期而言,可能創造一個小陽春,成交量有所提高,成交價說不定會稍為上升,為經濟注入一股虛火旺勢,好處大抵如此。弊處則多矣:負面的因素這麼多,休想畢其功於一役,樓市一定會虎頭蛇尾,最終以更快的速度及更大的幅度下滑;香港經濟和競爭力的復甦,在於樓價、物價和工資的下調,直至與珠三角價格成合理比例。如人為托市,無形中破壞了上述合理比例的形成,經濟復甦就無可避免被拖慢,甚至遙遙無期;政府若能真的托起了樓市,令經濟從此轉勢,大家沒話可說。萬一不成,聽信政府所言而入市的買家,它日損手爛腳,必會詛咒政府。錢今時今日得來不易,政府如誤導市民,使其進一步清袋,情何以堪?再者,托市最大得益者為地產發展商及銀行,不論成敗,官商勾結,金權政治等指責肯定逃不了。

面對經濟困境,首要在懂得找出問題的癥結。我們的高官們看來連最起碼的斷症也做不來,遑論對症下藥了。他們該怎樣做?

1.最好能使聯繫匯率脫?,否則就得確認商品及服務價格大幅下調為恢復香港競爭力的主要途徑;
2.不要再干預市場,讓市場自我調節,讓價格調節;
3.拿出?魄,大刀闊斧地進行公務員體制改革。對極其偏高的公務員薪酬,就算不依張五常教授所言,減其四、五成,亦當減二、三成,一則減輕財赤,二則啟動本港價格的加速調整,兩者都是順應時勢之舉;
4.摒除顧慮,加快與大陸,特別是珠江三角洲的融合,與之連結,與上海為龍頭的華東地區爭一日之雄長;
5.領導市民無畏地面對困難和挑戰,忍受較劇烈的短痛來換取較快的復甦;
6.放開懷抱,棄開成見,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個人、社團和政黨,減少內秏和內部矛盾,凝聚力量去搬開各式攔路虎;
7.一切物質因素,都透個人的因素起作用。我們現時的諸般不濟,歸根到底是人的不濟。要提升人的素質,必自教育改革始;
8.抓出本港的強弱處,揚長避短;
9.解困手段要一致,不可既減薪,又托市。

果如此,香港一定會有一番新氣象。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