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合作的旗幟下,中國大陸在中亞地區興建高速公路,準備連結中國與西歐;中國也在這裡建設自由貿易區、開礦、投資、移民、造鎮,擴大中國影響力。西方觀察家說,中國這是悄悄的闖進了俄羅斯的後院,勢將成為中、俄之間的重大猜忌。
在哈薩克人煙稀少的地區,4線大道正在成形,卡車、長途客運車輛疾駛而過。不遠處看得到建築工地,還有正在開採的油井。周邊有起伏的山巒,有馬鈴薯田,還有成群牧放的牛羊。當然不能忽略的還有輸油管與天然氣管。在蘇聯年代,這裡是俄羅斯的後院,就像拉丁美洲之於美國;今天,中國色彩愈來愈濃重。這個長年遭到忽略的區塊是歐亞大陸中心,具有重要戰略意涵。盡管中、俄兩國目前是夥伴,但是中亞的變化無疑會成為兩國之間互不信任的源頭。
《華盛頓郵報》從頭版轉內頁,一共用了3頁報導相關的發展,還附了多張彩色照片。報導說,中國寄望於中亞,不只是天然資源,還有市場,尤其是中國的外銷面臨瓶頸之際,中亞對中國甚具吸引力。
這看起來是中國的新路線,其實早在2千年前,漢朝已經與這個區域有生意往來,不然「絲路」怎麼來的?
在中、哈邊界新設立的自由貿易區,一棟棟新建築正在陸續完工。不遠處,中國正在建設一個幾乎全新的城市,公寓一棟接著一棟,還有全新的商場,商品有傳統的皮毛,也有最新款式的手機。這些基礎建設不但為中國商品尋找市場,也為中國的鋼鐵、水泥等重工業的原材料尋找市場。
中國在中亞的作為,除了經濟、戰略理由,還有安全上的意義,即希望中亞不要成為伊斯蘭極端分子的庇護地,以維繫新疆安定。
莫斯科的領導階層認為中國「要從我們手裡偷走中亞」。莫斯科其實也設立了「歐亞經濟聯盟」(Eurasian Economic Union,或譯「歐亞經濟共同體」),試圖阻擋中國的影響力,無奈俄羅斯本身經濟不振,尤其是因為烏克蘭事件而遭到制裁,使俄羅斯對中亞心餘力絀。如今中國已經取代俄羅斯,成為中亞最大的貿易夥伴與放款國。
為了平息俄羅斯的疑慮,習近平向普丁保證,中國絕對無意與俄羅斯抗衡。而在當地,中國也很擔心招忌。7月間,當地一處銅礦,哈薩克工人和中國工人打群架,數十人受傷。
哈薩克的人口有1/4是俄羅斯人,電子媒體全數是俄語,聽不見中國話。可是當地已經常常有人開玩笑的說,誰知道,說不定2030年某一天,「我們睡醒,發現我們全都說中國話了」。
哈薩克外交部長艾椎索夫(Erlan Idrissov)一派輕鬆,他說,中國大陸的進步與發展,對哈薩克是好消息,「我們的哲學很簡單,就是搭上這班車」,「我們要從中國的成長中獲益;我們沒有看到那樣的成長對我們有任何風險」。
對中國商人而言,眼前的問題至少有2個。一個是俄羅斯藉著「歐亞經濟聯盟」訂定一些新的規章,限制中國商品進口或販售;一個是哈薩克經濟情況欠佳,貨幣貶值,購買力下降。
19世紀,英國與俄國在中亞、甚至新疆、西藏等地競逐影響力,即著名的「大博奕」(Great Game),結果是贏家只能有一個。如今中、俄在中亞的競逐會如何演變?
(中時即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