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早上去到茶餐廳,見到一個做物業投資的行家在座,佢話近日被銀行追差額追到失魂,如果再賣唔到樓,手上有部分物業可能會被銀行沒收,不過唔係冇offer,但是買家要買他的優質單位,行家唔捨得,只希望買家買他的普通單位,結果傾唔成,最後要俾銀行call loan。
一般物業投資者都有一個通病,就是就算被銀行迫賣樓,都唔捨得攞啲靚樓出嚟賣,當買家見到那些單位唔係咁靚,通常都會話以現時環境,價錢還是其次,點解要買那些不甚優質單位,如果物業投資者早啲攞靚單位出嚟賣,可能
早已解決銀行追差額問題,所以,當投資者有迫切性賣樓,最重要就是要捨得,否則就會浪費寶貴時間,甚至錯失賣樓良機,最後物業變成銀主盤,銀行攞出嚟賣,到時候唔捨得都要捨得。
話口未完,有客人話,最近睇啱一個非常優質物業,業主叫價亦非常合理,或者略高於市價,但身邊的朋友同佢講,現在買樓,一定要鋤價,結果買唔成,後來發覺物業以高價賣了俾人,非常後悔,再同朋友講,點知朋友話都是為他慳錢,買唔買的主動權在客人手上,點能夠怪佢。
老闆話,這些事都習以為常,買樓千祈唔好同塘邊鶴講,否則多數買唔成,賣樓要捨得,其實買樓一樣要捨得,持有優質物業的業主要價有可能俾市價稍高,但優質物業是可遇不可求,錯過了機會以後很難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