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逃犯條例令港人分裂,壁壘分明,容納不到不同聲音,在現代社交媒體泛濫下,加上有心人在暗裏推動,例如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類似黑手,推波助瀾,加大了回音室(Echo Chamber)效果。
社會分裂,令政府管治更加困難,政策順得哥情失嫂意。結果可能有兩種:--
1)管治癱瘓,有爭議性的政策固然束之高閣,不見天日。有些小爭議的,就拖字訣,揾顧問研究完又研究,沒完沒了。政客官員就虛與委蛇,說客套/模棱兩可的話,結果社會如曾國藩所描述的三種末世特徵一樣,虛渡日子,直到俾別人超越,俾時代淘汰。
2)民粹主義抬頭,政客挾民意而號天下,或利用政治制度空隙,盡攬所需票數上位,然後力推自己政綱,包括改變以前的遊戲規則,甚至改變制度,盡量安插自己友,務求對手將來上台也難翻盤。
例子如侵侵對國務院的中上層官員"不委任",造成決策權真空混亂,只好權歸中央,侵侵話哂事,ㄧ個推特話去板門店就板門店,以前的各部門Head碰頭式開會都廢埋。
或對最高法院的任命就赤裸裸用自己友,以前那塊遮羞布(專業優先,立場在後)都扔埋。
這樣做固然有些政策會被強制推行,但後遺症是社會更分裂,中立者完全無位企,而且反對派將來執政,就會完全推倒重來。政策極端搖擺,只會令商家不敢作長期投資,怕ㄧ個政策極端擺動令其末頂。
結果是社會分裂,政治內耗,商家就更短視,有得揾就揾,盡量用哂政策Quota,循規蹈矩者就被視為儍佬,道德倫理敗壞。
香港會走那一條路?雖然有心人話要復合,甚至用特赦,但觀乎中國群眾運動表表者,文革,以毛澤東的威望,也要十年時間才完結,而且是要行到水窮處,比較外面世界的繁榮,才痛定思痛,加上鄧小平的魄力和威望,才改革成功。
今日的香港,既未行到水窮處,即使將來在水窮處亦是中國資金撈底,反中央的年輕人更加難揾食。香港亦再難有如鄧小平這類人物起死回生。(有也會在現今媒體未做先判下,出師未捷身先下台了),套用股評家ㄧ句話: 後市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