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曾蔭權去年10月時,突然宣布將推出活化工廠大廈措施,藉以釋放大約1,000幢工廈的潛力。簡單來說,除不能作私人住宅用途外,其餘行業皆有商量。
一直以來,工廈作為二綫寫字樓的後補,除地點外,最新的工廈外觀足以媲美二級寫字樓,今次放寛,只不過將之合法化。短期來說,對二級寫字樓影響應不如想像般大,現階段活化工廈的第一出路,是將工廈轉型為二級商廈。
其實只要更換一些基本設施,如消防、照明系統,已經可以將工廈改裝成二級寫字樓。不過現在各社區的二級寫字樓基本上已經飽和,現存的空置率相當高,就算將工廈改裝成二級寫字樓,所得到的效果亦不會很大。即使是簡單的改裝,卻由於工廈面積大,所牽涉的金錢亦不會是小數目,況且過往實在已半合法化,嚴格來說是「三成合法」,因一些工貿樓法例上可以有三成面積被用作寫字樓,而基本上執法很難,灰色地帶又多,所以港府索性將之合法化。
其實,活化工廈最受影響的是各區民生商鋪,在不同的舊工廠區,有很多工廈雖然已經被用作鋪位,但根據現存法例是要支一筆相當大的「容忍費」,亦會導玫租金高企,若工廠可以改作鋪位而不需要支付「容忍費」,供應會馬上增多,而租金則會下調。工廈活化生效後,相信會有更多連鎖食肆進駐工廠區,對每個舊區都會有不同程度影響。是好是壞,要視乎你用何種角度看,不過不推出政策肯定不好!
今日評語
政府到今時今日,講活化就只有工廠活化,其實,任何改變令致土地供應量增加,或者房屋供應量增加,都可以稱得上為活化,以補地價為例,補地價即是活化土地用途,以往政府與地產商各持己見,成功補地價的個案很少,直至最近,政府才同意以仲裁形式解決,這亦是活化政策下的一條出路,而這條出路將會令致土地供應量大幅增加,如果成功,樓價將會穩定,不失為一項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