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湯文亮 2012-01-20 11:40:42 |
|
各位早晨 TO﹕DT及各位 DT多謝仗義執言,但這種事每日都會發生,實在毋需費心。 陳增濤兄擁有兩個博士銜頭,曾經是法國大學教授,網主黃兄與他稔熟,才邀得他執筆。 陸振球 (人稱球叔),是明報地產版編輯,明報要求之高,大家早己知道。我剛與他完成在理大發表2012年樓市預測,是學分課程,當時有近1,000人聽講。 我常與他們晚膳,陳兄對紅酒之認識非常之專業,每一次飯局我必定小心翼翼揀合適配搭的紅酒,我們大家在此評論實在已引起很多人注意。不少在國內、國外工作的香港人,都會以此網站消磨時間。 除多謝閣下之外,尚有雲兄、無奈、仲達、上善、王先生、八十後banker、Anggie T等…等,未能盡錄,我們希望大家暢所欲言,若受攻擊,一笑置之可也,同時,我只希望不要冒充別人的名字發言,多謝! |
2. 好過年 2012-01-20 12:13:27 |
|
福利主義要香港滅亡, 必先要令香港人瘋狂!! 噚日睇新聞已經有泛民議員要求政府今年每人派$8,000.00!! 咁不如下年每人派8億吖.... |
3. 王先生-平時嗰個 2012-01-20 12:22:56 |
|
湯博士---承蒙錯愛,小弟幸甚,因年近歲晚,極之忙碌,未能到此發表最新觀點,但麥萃才這篇文章很值得一再重温! 兩位博士,兩篇文章,前後呼應,還小業主一個公道!! 推倒樓價換來重稅 民怨更深 撰文:麥萃才 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碩士課程拓展總監 欄名:房策透視 社會上有不少聲音認為香港樓價太高,而樓貴高、租金貴是使企業經營困難以及市民住屋難的原因。社會出現了仇富的情緒,特別是對於地產商而言,於是便有地產霸權的批評出現。而有意見認為政府向大地產商傾斜,有點不公平的嫌疑。問題是這些批評與政府房屋政策有關嗎?如果是的話,為何不去改善?箇中又有何難題? 早前曾特首在電台節目中說,香港的高地價及高樓價是香港成功的代價,東京、倫敦、紐約也面對相同的問題。問題是香港成功的背後代價,你願意承擔嗎?又或者寧願香港不成功,那麼大家可以少付出些? 私樓租戶約百萬 真正苦主 早前政府的施政報告,把房屋問題排列最前,認為是市民最關心的迫切問題。而房屋問題,往往是最棘手,最難解的事項。第一是「高樓價」下市民未能買私樓;第二是「租金貴」市民租樓難的問題。問題之所以複雜是因為這兩者是相關的! 根據施政報告,香港有124萬個家庭住在私人物業,其中87萬戶是自置物業,其餘的37萬戶租住私樓。那麼樓價貴會影響哪些人? 對於已擁有自置居所的住戶,樓價高企當然高興,因為他們的財富上升了。如果要局部變現,可以要求銀行加按,套取資金。對於私樓租戶來說,部分希望最終自己能購入物業,而這批人會對高樓價有怨言。 至於租金貴的問題,自置物業的住戶不是問題,因為他們不用交租。如果擁有出租物業的就更高興,因為租金上升,他們的收入便會增多。 那些對租金貴感到反感的,往往就是這37萬戶租住私樓的。租金上升,如果負擔不來,便要大屋搬細屋,貴區搬去租金較廉宜的區域。業主更可能會把物業收回放售,因此樓市上升之時,這批37萬的住戶怨氣最大,以平均每個住戶有2.9位成員計,牽涉人數有107萬人,佔香港人口的15%! 公屋輪三年 中產買樓待何時 這批人,往往是夾心階層,家庭收入高於公屋申請資格,但部分又未富裕到能夠負擔私樓樓價,因此要暫時租住私樓。所以對他們而言,樓價高、高租金是很惡劣的社會現象,需要改變。 政府要解決房屋問題,理論上不難。首先政府是土地的主要供應者,政府只需要有充足資源發展便可。問題是香港政府能否解決香港市民所有居住問題?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政府的開支,最終要有人承擔,問題是誰? 兩位擬似特首候選人都說政府要大力增加公屋建設。單是一個公屋單位的建築費用,便要30萬至40萬一個。以中間數35萬計,15,000公屋單位建造費便要52.5億。如果要建3萬個便要百多億,中間還沒有計土地平整費用,以及地價。如果要顧及公屋輪候冊中三年上樓的承諾,香港每年公屋建造量便要多於30,000個,對特區政府來說是個負擔。屆時又可能有人會提出,公屋輪候冊那十幾萬戶三年便能上樓;那麼住私樓租戶之中那些非公屋輪候冊的租戶的,又能否取得政府資幫助,三年能上樓(買樓)? 香港的營商環境之所以能夠位列世界最高排名的首幾位,低稅率是原因之一。而政府的收入來源,與很多西方國家在結構上有很大差異。以2011至2012財政預算為例,佔政府最大收入的是利得稅,有969億,佔25.8%,而薪俸稅有482億,佔政府收入的12.9%。通常這兩項數字應佔政府收入的很大比例,但對於香港特區政府,佔所有的收入僅有38.7%,連四成不到(見圖)。 嚴遏樓市 薪俸稅難抵地價 香港薪俸稅率低不在話下,而稅網之窄,又是世界少見。在300多萬在職人士之中,只有百多萬人需要繳稅,而其餘的人士不用繳稅之餘還能享用社會福利。靠的是政府其他收入。其他收入有860億,佔總數的22.9%,至於其他非經營收入有64億元,佔1.7%。如果把這些收入全部加起來,大約佔總數的63.3%。那麼其餘近政府四成的收究竟來自哪裏? 地價收入620億元,佔總收入的16.5%是一個重要來源。這個數字會被界定為非經營收入,但實際上它比薪俸稅的收益482億還要多!假設把樓市推倒,發展商不投地,不補地價,整個收益便會是零,那麼資金缺口如何彌補?如果全部由薪俸稅去補,一是把全港在職人士都納入稅網,而且稅率要大幅上升,例如把標準稅率提升一倍,接近西方水平。那市民會接受嗎? 印花稅之中有400億,佔政府收入的10.7%,其中有部分是物業買賣印花稅,其餘的是股票交易印花稅。如果樓市死寂,印花稅便會大減。很多聲音批評,香港經濟單靠房地產及金融業是不對的,這個產業結構很不健康。但現實上特區財政上有很大來源,就是來自這兩個產業,形成了一個千絲萬縷的關係。政府還有9.5%的收入,是來自投資收益。經營投資收入佔8.1%,非經營投資收入佔1.4%,大部分收入是來自外滙基金的投資收益(見表)。 購物業如繳稅 業主望樓價升 總體而言,政府收入之中只有八成是來自經營收入,其餘兩成是來自非經營收入。以2011至2012財政預算計算,假設碰上最壞的情況,股市樓市失利,庫房便少收20%收益,約值750億元!比起薪俸稅總收入的482億元還要高!所以政府要有些少財政儲備去應付不時之需。 如果要作譬如,特區政府的財政,就好像一個家庭,丈夫每個月所給予的家用,不足夠支持正常家庭開支。主婦要靠投資收益來補貼。正因為有這些補貼,才能夠以這麼少的家用,仍能維持家庭的運作。 說回高樓價,高地價政策,政府不賤賣土地,賣地與補地價收益才能支持政府財政。否則要納稅的人數要比現時的多,而且稅率亦會加重。高地價,高樓價換來了低稅率,某個程度來說也是一種隱含稅項。這與一般的稅項不同之處,是用者自付。換句話說,賺買物業,等同於向政府繳交了稅項,而稅項是從地價及印花稅中繳付的。要明白一點,能夠負擔私樓的,會是經濟較為富裕的中層階層,而這一批中層階層,亦是付稅最多的一群。 如果問他們,喜歡高樓價但較低薪俸稅?還是低樓價較高薪俸稅呢?可能選前者居多。因為後者,所繳付的稅款是每年繳的,而且支出之後,便真的少了資金運用。但前者則並不一樣,因為物業有儲存財富的用途,今天同高價買樓不是問題,雖然價格之中已包含了這樣的隱含稅項,但只要樓價維持現況或上升,當物業轉手,便變相把這稅項轉嫁到下一位買家,結果等有沒有納稅。 樓價跌兼加稅 雙重打擊業主 當樓價大跌又怎樣?這等於物業減值,業主如將物業轉手,便不能把隱含稅項全數轉嫁給買家,所以負資產之時,業主怨氣最深。正因為這個特性,所以一般業主不介意高樓價;但對租戶來說,則是另外一回事,因為樓貴,租金亦貴,變相等於在租戶之中加了稅。個人住戶等同加了薪俸稅;公司等同加了利得稅。最大問題他們不能享受高樓價的得益,卻要承受高樓價高租金的結果。 以上的分析只能說出高樓價與政府財政收入的關係,以及現在香港資源分配的機制,並不等於認同這種機制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把香港樓價推跌,將會有87萬戶私樓居民會受害,財富減少。另外政府庫房收益可能會減少數百億,包括地價,補地價及物業買賣印花稅,總數可能會比薪俸稅還要多!而資金缺口可能要迫政府加稅,包括薪俸稅及利得稅。這樣持有物業的中產階層,已承受樓價下跌而引負面財富效應,如果還要承擔薪俸稅上升的雙重打擊,相信民怨更深! |
4. 韋良 2012-01-20 12:57:04 |
|
其實以為香港業主是愚蠢的人才是愚蠢的人。物業投資從來都應該是作長線。後生有力時供滿層樓,老來退休便有安居之所,仲有一筆資產。一直租樓,唔通到七老八十仲要成日搬嚟搬去?我亦甚少見租樓的人可以二三十年後可以儲蓄到等同他們租住的樓宇資產,到時老來龜沒殼,怎麼辦?生活質素只有越來越下降。業主們先可能苦後一定甜;租客們先未必甜後多半苦,誰是聰明人誰是愚蠢人又何須言明! 常說地產業主無良,但鼓勵人去棄樓買股的其實更無良。買股票美其名為投資,對一般散戶來說實則上是賭錢。樓宇可予人安居,更能日後有所依靠和保障。只要能夠負擔供樓,對一般人來說,我沒曾見過十幾廿年後買股既人會好過買樓既人。也許我見識少見得人少吧。 |
5. 王先生-平時嗰個 2012-01-20 13:04:17 |
|
湯博士---希望你唔好為啲無事生非嘅人而唔開心! 想當年有人話個地球係圓嘅;地球係維住個太陽轉嘅----- 俾人抽插到死都仲得,我哋俾人串吓,咪當拒哋無家教囉! 你呢度自開張以來,所寫所言,有邊一篇錯到離曬譜??害人輸到死?? 做人嘅嘢,對得住天,對得往地,對得住人!仲想點?? 係度同你、同大家拜個早年!!祝大家身體健康然後--發大財!!!! |
6. 向泛民说不 2012-01-20 13:14:09 |
|
我都相信高地价问题,系一种毒品,但是如果要戒毒,又谈和容易。 废材最喜欢斩脚趾,避沙虫。 废了高地价政策,就如97到03年时,发生那么多问题,当时并无解决到的,今时今日,你废了高地价问题,当年的问题,也会出现,想问问,泛民和CY这些poor guy 有没有方案应对。 废材要知道,高地价是一种税来的,是冲着中产而来,当高地价消失的时候,等于政府失去了一大笔收入,但是废材又要为民请命,为基层派福利,钱从何来,废材又不愿意比销售税。在没有高地价的政府,销售税是很沉重的。废材一定要知道这一点。 香港的高地价,造就了一大部分的GDP的来源,失去了这快GDP,用什么来填补呢?难道又要中产吃二手饭。 饭民和CY,97-03年,没有了高地价问题,但是出现了以上两个问题,请给我们一个答案。 |
7. 香港人 2012-01-20 13:35:43 |
|
香港班乞選票政棍,只會將乞選票排第一位,靠派福利乞選票是最容易,最快捷,最有效. 香港整體利益,未來發展方向,他們根本不是考慮之內,而且,他們都沒有能力,沒有知識去改變. 如果高地價這個政策那麼容易改變,為何董建華要下台! |
8. 普通人 2012-01-20 13:55:49 |
|
cy是老董年代8萬5政策出謀划冊者,明知這種政策會造成什么后果,為什么仍然要咁做呢?唔明. |
9. 小學生 2012-01-20 14:54:28 |
|
認同4樓. 股票市場就是香港的合法賭場. |
10. 上善若水 2012-01-20 15:14:51 |
|
香港的高地價政策由來已久,當然問題好多,絕非完美,但已經自成一個生態:高地價是讓部分人付出溢價買樓,然後政府將這些錢補貼另一部分人買入居屋、入住公屋,以及進行各種房屋建設。一旦要打破高地價的模式,試問現在有無行之有效的模式來替代?若有,請拿出來給公眾討論,若無則不能有破壞無建設。 文革時期,中國視文革前的教育制度為資產階級的制度,要全盤廢除,要建立培養社會主義新人的教育制度,結果新教育制度從未建立,舊的又被打破,結果造成那一代人多數文化素質極低,影響至今尚未消除。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
11. 木子 2012-01-20 15:50:52 |
|
高地價政策, 最源遠流長乃英國政府的賴皮策略, 香港作為殖民地之初, 本地政府沒有銀兩, 英國人又不想對香港有額外負擔, 於是抬高地價, 用作政府開支: |
12. 王先生 2012-01-20 15:55:06 |
|
上善若水兄----- 你講得有道理,那些政棍一味派糖!! 但又唔話俾人聽啲錢要邊個出!! 可憐重有啲唔知定嘅中產俾選票過拒哋,眞係自取其辱都唔知!! |
13. SANDY 2012-01-20 16:16:02 |
|
最近誰又在要求全民退休保障? 那些蠢人真的認為香港發債會有人買嗎? 只有增加稅收才可以應付這巨大的支出!!!!!!!! 建議減差餉, 改用銷售稅, 那社會各階層便公平了!!! |
14. 無奈 2012-01-20 16:51:31 |
|
文革期中一句口號破舊立新,是權力鬥爭的一個手段,(和陳水扁、奧巴馬竟選時大呼變、變、變獲取民意如出一轍),舊的被打破了,新的並未確立,或者新的意念根本就不存在,是空想。這就造成十年浩劫,最大的創傷是當其時正在受教育的一代,這一代人時至今日仍活在過去的陰影,垂垂老矣,可悲。近至香港回歸後十年,香港教育制度也經歷了極大震盪,尤其是語言教育政策,盲目照搬西方英語教學的方式,忽略了香港家庭以中文為對話基礎的事實,一刀切地搞英中、中中證明是失敗的,社會代價無法估量。還有時下常說的80後問題也是回歸後的產物,有時對他們的行為雖然不滿,但歸根究底,不是他們的錯,是政府和政棍的錯。上善兄借文革論高地價政策是恰當的,中國共產黨人實事求是的作風值得香港借鏡、比如有新意念就先論證,搞試點(如深圳),搜證、作結論就很科學化,概括一句就是摸著石頭過河。俄羅斯人以為只論民主深度、不論經濟發展,才有今天不少人懷念當年光輝。香港高地價政策還有存在的必要,除非有其他稅收支付其日益龐大的福利開支。 |
15. FBC 2012-01-20 16:57:34 |
|
Youtube 瘋傳「黄成智需要一個翻譯」, shame on him! |
16. mini 2012-01-20 17:31:26 |
|
For those who have owned one property, they do need to pay high rates & rent to HKG even they have finished their mortgages. It is another kind of tax ! Are they really happy when the prices are going up ? Everyone talks about the higher property prices in Hong Kong, but we have forgot the important points: affordability & currency value. Remember benefits need to pay & real estates in HK is a pillar industry. Guess how many people and other industries are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involved. |
17. mini 2012-01-20 17:31:29 |
|
For those who have owned one property, they do need to pay high rates & rent to HKG even they have finished their mortgages. It is another kind of tax ! Are they really happy when the prices are going up ? Everyone talks about the higher property prices in Hong Kong, but we have forgot the important points: affordability & currency value. Remember benefits need to pay & real estates in HK is a pillar industry. Guess how many people and other industries are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involved. |
18. 小小小業主 2012-01-20 17:41:08 |
|
買樓是否愚人,無人能定是與否.但本人買樓只希望"安居安業",退休後有個居所. 如果樓價大上大落,睇唔到對小市民有好處,當樓價回落30巴仙,過去兩年辛苦苦 儲蓄的買家,將會變成負資產,市民怒氣大增,對靠乞選票班政棍是一個好消息! |
19. mini 2012-01-20 22:59:18 |
|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statistics, HK inflation rate goes up to 5.7%; HK banks deposit rates are still near to zero; U.S. 15-Yr Fixed Mortgage Rate @3.3%; U.S. 30-Yr Fixed Mortgage Rate @3.9%; U.S. Treasuries (10-Yr T-Note) Yield @1.9%; U.S. Treasuries (30-Yr T-Bond) Yield @3.00%; and German Treasuries (30-Yr Bund) Yield @2.5%. As shown, all of these rates/yields are below the current inflation rate in HK. Also, they let us know that non-stop printing money really gives us penalty ! Before 1997, we had British Policies and after 2003/1Q we have had state policies. 30-Yr Urbanization in PRC and Chinese interests in properties holding/ investing remain unchanged. Further imagine, just 1 million households of overseas chinese and 1 million household of mainland chinese who will come to HK for any activities or for any independent needs. It means the local property market is not only for 7 M population , but also for people from mainland and overseas in future. That is why the property indexes remain at higher level. In the coming months, we can still see the local utilities fees and public transportation fares will go up... Unlike securities, there are no short sellings in real estates. This time is really different !!! | | | |
20. 簡體人 2012-01-21 10:37:53 |
|
內地惹火名嘴孔慶東在內地電視節目評論罵戰事件時,連珠炮發臭罵港人是英國殖民者的狗、不說普通話的王八蛋、「一個字,賤」、「他媽的欠抽」、「香港人很多是狗」。......「故意不說普通話,是甚麼人?王八蛋!據我所知很多香港人不認為自已是中國人,這種人是給英國殖民者當走狗當慣了,現在就是狗,你們不是人。」「英國人當年怎樣對付香港這幫狗,拿着鞭子不老實就抽呀,用老百姓的話,就他媽的欠抽!」......,他最後結論說:「香港人是國際頭等公民,多牛呀! 200萬人住在不到 20平米的鴿子籠裏,你有甚麼好驕傲的?李嘉誠他們叫 200平米的房,號稱豪宅,笑死人嘛!」 |
21. younggrandma 2012-01-21 10:43:54 |
|
I only know that we, property owners, are paying taxes in many different forms. Rates, Government Rents, Property Tax (for unit rent out), Stamp Duties........ Why they still hate us and saying that we are PA ...... |
22. 上善若水 2012-01-21 11:13:12 |
|
|
23. 向泛民說不 2012-01-21 11:34:18 |
|
從今天起,以後唔再寫簡體字! |
24. 82 2012-01-21 11:39:12 |
|
82開市唔大跌就奇 |
25. 上善若水 2012-01-21 11:50:14 |
|
孔慶東之言論,粗鄙不堪、邏輯混亂、思想淺薄、自吹自擂、連基本常識也錯漏百出。說其是“文痞子”也太抬舉他了,估計與“罵街潑婦”差不多!但是就這樣一個臭小子,竟然擁有中國最高學府北京大學教授的銜頭,而且在網上大受歡迎!再聯想起曾經在內地網上紅極一時的“芙蓉姐姐”等人,可見嘩眾者能得寵!怎樣的國民素質,會產生怎樣的“紅人”。 上周六,小弟身在北京,偷閒去參觀了老舍故居。參觀的人不多,其中一對父子給我留下了較深刻的印象,那父親用認真而且抑揚頓挫的語調向其小孩朗讀老舍的名言,同時讚美老舍高超的文學造詣、和虛懷若谷的大師風范。最後那父親感概道: “唉!現在的社會已經沒有大師了呀!” 兒子問道:“那現在有什麼?” “唉......!”父親繼續嘆氣.......。 現在有什麼?是嘩眾取寵以求名利的“文痞子”?還是撩事鬥非的“潑婦型文化人”,學一句孔慶東的話,小弟沒有說所有內地大學學者,但肯定有部分內地大學學者是狗,欠抽的狗! |
26. 向泛民说不 2012-01-21 12:31:13 |
|
楼上那位繁体字的向泛民说不,不要搞分化啦,大陆人同香港人都是中国人,有不少废材,喜欢排斥地方,其实都是废材。那位所谓的孔子后人同你一样,都系垃圾。 废材喜欢说鬼佬的福利制度几好,看看以下新闻: 經濟不景,美國人不只房子斷供、無瓦遮頭,連死也死得沒有尊嚴,不少家庭無力負擔私人葬禮,要把家人葬於公共墓地,全美各地出現貧民亂葬崗,幾十個簡單木盒子,充作棺材,在長型大地洞內並排而列,甚至叠至八個高,還有嬰兒屍體被集體放在一個棺木中。 我们香港呢?政府又要比贫穷人士,5万元的补贴。香港人对基层的福利绝对不比欧美差。 |
27. 向泛民说不 2012-01-21 13:25:37 |
|
“200萬人住在不到 20平米的鴿子籠”,香港人真的要反省,他骂的有道理,为什么甘多公屋人士。 因为福利解决不到贫穷。那些福利棍,李乜仁,泛民垃圾,不要再搞社会主义啦,香港人已经没有什么可以自豪啦。 |
28. 王先生 2012-01-21 13:58:56 |
|
可見什麼教授什麼博士好多都係廢柴,經常自以為是,乱亂噏廿四. |
29. 向泛民说不 2012-01-21 14:11:51 |
|
|
30. 六個社會對綜援人士的常見誤解 2012-01-21 15:27:30 |
|
綜緩要入息審查才申請到,又要查家宅!!!!!!!!!!!!!!! 本港綜援受助者的情況 (2009年更新版) 8. 六個社會對綜援人士的常見誤解 隨著本港經濟持續不景、政府財赤嚴重、傳媒對小部分濫用綜援的人大幅報導,政府在1998年所發表了《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檢討報告書》,社會漸漸有「綜援養懶人」、「綜援耗用政府大部分資源」、「綜援被濫用」等論調。 同時,當時的港府為解決財赤,故此銳意大幅節流,當中包括在1999年6月實行新的綜援措施,細節包括削減綜援金額及津貼達10至20%、收緊資產上限和 強制領綜援人士做義工等。其後,在2003年,港府因為多年累積通縮幅度的理由,再次分階段削減綜援金額達11.1%;2004年,更禁止新來港定居少於 7年的人士申請綜援。 樂施會認為,解決財赤固屬當務之急,但是接受社會援助乃基本社會權利,政府和社會亦有責任關懷及照顧弱勢群體,讓他們獲得基本生活保障,有尊嚴地生活。然 而,現時社會和傳媒對綜援受助人的負面評價,究竟是事實還是誤解?我們可通過數據分析,全面地討論綜援受助者及綜援開支的情況。 誤解一:綜援養懶人? 大多數領綜援的都是「有手有腳」的健全人士? 因失業而申領綜援的家庭,是佔所有受助家庭的少數。下圖顯示,截止2009年7月底,因失業理由而申領綜援的家庭,其實只佔所有個案的11.8%,因年 老、永久性殘疾或健康欠佳而需要申請綜援的,佔綜援個案總數近七成(67.6%)(社會福利署,2009)。 月綜援個案的分類 (資料來源:社會福利署,2009年) 原因 | 個案數目 | 百分比 | 年老 | 152,820 | 52.7% | 單親 | 36,962 | 12.7% | 失業 | 34,201 | 11.8% | 健康欠佳 | 25,132 | 8.7% | 永久性殘疾 | 18,118 | 6.2% | 低收入 | 15,882 | 5.5% | 其他 | 6,989 | 2.4% | 失業綜援個案數目的變化與失業率有密切的關係,近十年本港失業率持續上升,因失業理由而需領取綜援的個案數目也隨之而增加(表一:失業人數與失業綜援個案 數目的比較)。隨著亞洲金融風暴、非典型肺炎等事件,本港的失業人數因而持續上升,失業人數由2000年的166,900人增至最高2003年的 275,200人,失業人數增加超過十萬;而同期領取失業綜援個案由23,573宗增加至50,118宗,但領取失業綜援個案數目仍然遠低於同期的失業數 字。而近年經濟好轉帶動失業人數持續下降,失業綜援個案數目亦隨之顯著下降,截至2008年年底,領取失業綜援跌至31,772宗,雖然領取失業綜緩比率 有上趨勢,但這與整體基層就業環境和條件變差有密切關係(詳見誤解5)。總而言之,全港領取失業綜緩的個案數目不足失業總人數的四分之一,可見大部分失業 市民都傾向不領取失業綜援。 表十:失業人數與失業綜援個數的比較 (資料來源:社會福利署,2009) 年期 | 失業率 | 失業人數 | 領取失業綜援個案數目 | 2000 | 4.9% | 166,900 | 23,573 | 2001 | 5.1% | 174,300 | 28,886 | 2002 | 7.3% | 254,200 | 40,513 | 2003 | 7.9% | 275,200 | 50,118 | 2004 | 6.8% | 239,200 | 45,231 | 2005 | 5.6% | 197,600 | 41,436 | 2006 | 4.8% | 171,100 | 37,819 | 2007 | 4.0% | 145,700 | 32,893 | 2008 | 3.6% | 130,100 | 31,772 | 誤解二:新來港人士對香港沒有貢獻,但又多領取綜援,霸佔香港的社會資源? 新來港定居少於七年的綜援受助人,近年來持續下降,他們佔綜援受助人總數的比例近年均低於10%。而近兩年下降的趨勢更為顯著,該比例由2002年最高峰的14.85%,回落至2008年的5.95%(見表十一)。 此外,在受助的新移民家庭當中,近一半是因為年老或單親家庭而領取綜援(政府統計處,2009)。故此,這些受助新來港家庭多是因為身體不佳或需要照顧年幼子女而申請綜援。 樂施會認為,新來港人士(不論是否定居滿七年)是獲得香港政府批准,從合法途徑來港定居的。他們與大多數土生土長的香港市民一樣,是香港社會的一分子,故此他們有相同的公民責任,亦有同等的權利享用香港的社會福利。 表十一:新來港定居少於七年的綜援受助人人數 (資料來源:社會福利署,2009) 年分 | 綜援受助人 | 新來港定居少於七年的受助人 佔總受助人數比例(%) | 新來港定居少於七年的受助人數 (年底數字) | 總受助人數(年底數字) | 2002 | 69,345 | 466,868 | 14.85 | 2003 | 71,927 | 522,456 | 13.77 | 2004 | 72,816 | 542,017 | 13.43 | 2005 | 60,178 | 539,963 | 11.14 | 2006 | 47,732 | 521,611 | 9.15 | 2007 | 35,677 | 496,922 | 7.18 | 2008 | 28,316 | 475,625 | 5.95 | 誤解三:一個領取綜援的四人家庭,每月領取逾萬元的資助金額,收入比很多沒有領綜援的家庭更好? 根據社署的數字,由2009年2月1日起,四人綜援家庭的平均每月金額有$9,920,當中包括標準金額、各類補助金和特別津貼,即是說租金、水電煤及日 常生活費等都已經包括在內。根據2009根據社署的數字,由2009年2月1日起,四人綜援家庭的平均每月金額有$9,920,當中包括標準金額、各類補 助金和特別津貼,即是說租金、水電煤及日常生活費等都已經包括在內。根據2009年第一季的綜合住戶統計調查,全港四人家庭的每月收入中位數 達$23,800,根據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貧窮線定在整體住戶入息中位數的一半,那全港四人家庭的貧窮線就是$11,900($23800/2),低於 此貧窮線就被視為貧窮家庭。若將綜援水平與貧窮線再比較,發現兩人以上的綜援家庭,每月平均所得金額均低於相應的 貧窮線,而四人綜援家庭的水平更遠低於貧窮線兩成(表三:綜援水平與貧窮線的比較)。 而社署統計所指的「平均金額」,是包括了所有家庭類別的綜援金額,當中包含了許多長者及殘疾家庭的特別津貼,如以一般健全四人居住在公屋的綜援家庭為例, 實質約只有$8,000。事實上,這幾年間,持續通脹,已經有許多家庭的收入追不上通脹,而綜援金額不但沒有上升,反而下降,面對高通脹,綜援家庭收入根 本難以應付生活開支,所以「綜援好過打工,每月領取逾萬元的資助金額」是一種誤解。 表十二:綜援水平與貧窮線的比較 (資料來源:勞工及福利局,2009;政府統計處,2009) 家庭成員數目 | (A) 綜援家庭的平均每月綜援金額(由2009年2月1日起) | 全港家庭月入中位數(2009年第1季) | (B)貧窮線 | 相差 (%) (A-B)/A | 1 | $3,874 | $6,600 | $3,300 | 14.8% | 2 | $6,357 | $14,000 | $7,000 | -10.1% | 3 | $8,409 | $18,600 | $9,300 | -10.6% | 4 | $9,920 | $23,800 | $11,900 | -20% | 5 | $11,660 | $29,600 | $14,800 | -27% | 6+ | $14,501 | $32,000 | $16,000 | -10.3% | 誤解四:詐騙綜援問題很嚴重? 事實上,自設立綜援以來,證實詐騙綜援的個案數目一直也處於非常低的水平。在2008-09年,證實濫用綜援佔整體個案總數的0.29%,即是每 1,000宗個案中,只有不足三宗是詐騙綜援(見表十三)。前社會福利署署長余志穩在2009年7月11日的立法會會議上重申「綜援的詐騙個案僅佔少數。 相比於其他國家,有關的情況並不特別嚴重。」由此可見,「綜援被嚴重濫用」的說法只是公眾的誤解。 表十三:詐騙綜援數目與同期綜援個案數目的比較 (資料來源:社會福利署,2009) 年份(財政年度) | 詐騙綜援數目 | 同期綜援個案數目 | 詐騙綜援數目佔同期綜援個案數目的百分比 | 2000-01 | 332 | 228,263 | 0.15 | 2001-02 | 236 | 247,192 | 0.01 | 2002-03 | 389 | 271,893 | 0.14 | 2003-04 | 430 | 290,705 | 0.15 | 2004-05 | 665 | 296,688 | 0.22 | 2005-06 | 764 | 297,434 | 0.26 | 2006-07 | 896 | 294,204 | 0.30 | 2007-08 | 1021 | 285,773 | 0.36 | 2008-09 | 825 | 289,469 | 0.29 | 誤解五:領綜援好過打工? 是綜援福利太好,還是市場人工太低? 香港在近十年,分別經歷了亞洲金融風暴、非典型肺炎以及最近的全球金融海嘯的沖擊,市民,特別是基層人士的生活更見艱難。有一些主流論述認為只要整體經濟 及就業環境得以改善,基層工種的工資自然隨之調升。但當回顧2001-07年間香港基層工種的工資變化,儘管在2007年,正值香港人均實質本地生產總值 均錄得8.4%正增長的同時,普遍基層工種的工資不升反降,當中以廁所清潔工、髮廊洗頭工及快餐店洗碟及清潔工錄得最大跌幅,分別是-26.4%(與02 年數字比較)、-16.3%及-7.7%(見表十四)。 表十四:基層工種平均時薪比較 (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以該年9月份數字計算) 工種平均時薪/年份 | 2001 | 2004 | 2007 | 比較01及07年時薪的調幅 | 中式餐廳洗碟工 | $26 | $23.6 | $25.1 | -3.5% | 快餐店洗碟及清潔 | $24.8 | $23 | $22.9 | -7.7% | 廁所清潔工 | $29.5(02年) | $19.9 | $21.7 | -26.4% (比較02及07年數字) | 一般清潔工 | $26.1 | $24.3 | $25.1 | -3.8% | 理髮店洗頭員 | $24.5 | $21.3 | $20.5 | -16.3% | 根據近三年的統計數據,在就業人口當中,持續有多於50萬人的每月收入低於$5,000,佔整體就業人口近15%,即是每10個有工作的人當中,就有1.5個收入是「在職貧窮」人士(見表十五)。 表十五:每月收入少於$5,000的就業人口 (資料來源: 政府統計處2007-2009年第一季統計數字) 每月就業收入 | 2007 (000’人) | 2008 (000’人) | 2009 (000’人) | <3000 | 148.6 | 141.8 | 142.8 | 3000-3999 | 266.1 | 281.5 | 280.8 | 4000-4999 | 117.8 | 97.4 | 96.9 | 合計 | 532.5 | 520.7 | 520.5 | 就業人口總數 | 3459.4 | 3534.5 | 3507.6 | 收入<$5,000佔就業人口的百份比 | 15.4% | 14.7% | 14.8% | 從以上可見,無論是在經濟不景或復甦,基層人士依然嚐不到些微的甜頭,就算有工做,欲仍然貧窮﹗在這情況下,綜援就是唯一一張安全網,保障貧窮人士最基本的生活水平。 誤解六:經濟不景,持續通脹,打工仔沒有人工加,政府卻加綜援及「出雙糧」? 事實上,政府分別在1999年及2003年大幅削減了綜援。政府在1998年發表《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檢討報告書》,在1999年實行了其綜援檢討報告 書的絕大部分建議,當中包括了削減綜援金額、收緊資產限額等。一個三人或以上的家庭「標準金額」就被削減了10%至20%;另外,亦向所有健全成人/兒童 受助者取消大部分「特別津貼」,例如電話費、補牙、眼鏡等,只保留租金津貼、水費津貼、殮葬費,以及與就學有關的支出和幼兒中心費用;此外,更停止向健全 成人或兒童發放「長期個案補助金」。政府其後在2003年再次大幅削減綜援,減幅達減綜援標準金額11.1%。 自2006年起,政府基於通脹率高企,於2006年至2008年2月三次提升「標準金額」,但加幅只有0.4%至2.8%,以健全人士為例,加幅則由5元增至40元,遠遠追不上通脹。在大幅削減綜援及高通脹之下,綜援受助人的生活更是足襟見肘。 雖然政府在2007及2008年額外多發放了一個月「標準金額」,但在通脹高企之下根本作用不大,反而令社會上充斥了一種「綜援出雙糧」的說法,社會對綜 援受助人的看法更加負面。事實上,多發放一個月的只有「標準金額」,「長期個案補助金」及「特別津貼」都未有發放,即以一個健全成人而言,只是多發放了約 1,830元,並非主流社會所說的「綜援出雙糧」。 9. 結語:綜援制度的重要性 作為社會服務使用者的綜援人士,被社會和傳媒塑造為社會包袱,而綜援支出也被形容為社會的沉重負擔。其實,綜援作為基本的生活保障,它可以幫助有需要的家 庭、協助有經濟困難的人士渡過難關、發揮了穩定社會以及促進社會關懷的作用。樂施會相信,接受社會援助乃基本社會權利,可惜在社會的標籤下,有些真正有需 要的人卻怕被背上綜援的污名而被迫放棄接受援助。綜援作為本港最主要的社會保障制度,卻因社會標籤令有需要的人得不到援助,未能充分地發揮社會保障的作 用。 前社會福利署署長余志穩先生在卸任前接受樂施會訪問時重申:「根據社會契約的概念,如果社會上有人未能應付生活需要,社會是就有責任幫助這些人,香港就是透過綜援幫助這些人,所以綜援不是一種施捨。只要是有需要的人都有權利獲得這種福利。」 在現今變化萬千的社會,我們的生活都承載著不少風險,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成為「需要別人幫助」的人,當自己在這一個處境時,都不希望受到歧視或不公平的對待,所以我們應正面對待綜援人士,令保障制度發揮應有的作用。 FROM OXFAM CYBERSCHOOL |
31. 向泛民说不 2012-01-22 00:57:20 |
|
福利棍,不要再误导港人啦,乜老人綜援和单身綜援根本就是养懒人。记住綜援并不是退休基金,老人綜援根本就是滥用福利,如果老人綜援是退休金,那么就是中产也应该享有同样的福利。至于单身家庭,点解中产要为一些不负责任的人负责。 市场反应了綜援家庭收入比打工家庭收入,就已经证明了綜援收入太高,现在你们福利棍为了令打工收入高过綜援家庭而引入的最低工资,结果是由中产负担了这笔费用,结果是中产下游。 如果派福利可以带来繁荣,我不会反对,但是事实是证明了派福利只会令中产下游,更多人变得贫穷。当然越多人贫穷,越符合你们班福利棍的利益。因为你们又大条道理的要求加福利。 香港对基层的福利绝对不比台湾,美国差。好多人以为香港无福利,实际上是因为中产被排除在外。请看看今日美国新闻: 經濟不景,美國人不只房子斷供、無瓦遮頭,連死也死得沒有尊嚴,不少家庭無力負擔私人葬禮,要把家人葬於公共墓地,全美各地出現貧民亂葬崗,幾十個簡單木盒子,充作棺材,在長型大地洞內並排而列,甚至叠至八個高,還有嬰兒屍體被集體放在一個棺木中。 |
32. 向泛民说不 2012-01-22 01:02:52 |
|
越来越多人滥用綜援,只是因为他们是老人家,所以就不是滥用吗?福利棍。好多老人家将自己的资产比自己的孩子,然后自己就去申请綜援,申请公屋,难道你们班福利棍废材不知道吗? 老人綜援不是退休金,福利棍不要误导港人啦。 |
33. 廣義的福利 2012-01-22 09:48:12 |
|
建基建、低稅率、高地價政策、自由市場政策、CEPA、勾地政策、私有化政策如領匯、不更新環保指標、未取消功能組別和委任區議員及小圈子特首選舉、大氣 電波,如電台電視-->大商家壟斷等等,這些全部都是中上階層和大集團及既得利益者由特區政府和中共及予他們的福利,但中產和基層對只給予的福利只 是少少,例如生果金。終於香港堅尼糸數超標,環保質素超標,貪富懸殊,民怨沸腾. |
34. 福利國家的定義 2012-01-22 09:55:34 |
|
福利國家(英語:welfare state)的說法有三種主要解釋: - 由國家提供福利服務;
- 國家對他的居民所有福利負責,這是一種理想狀態,但從理論上說,這種責任應該包括全面的福利,福利國家也意味著國家的責任要覆蓋一個最低的全面保障要求,在這方面「福利國家」和「福利社會」的概念有所混淆,因此也容易引起爭論。
- 有許多福利國家,尤其是象美國等國家,福利並不由政府提供,而是地方政府、慈善團體、合作組織、私人企業等共同提供的,這種現象實際應該稱為「福利社會」[1]。
有時福利國家也指國家資本主義的國家形態。 By wiki
|
35. 地產霸權 2012-01-22 10:05:29 |
|
這十多年來,香港人對富豪的看法起了非常大的變化。說來也很奇怪,我記得十至二十年前的時候,大家要是說起某些超級富豪,比如說李嘉誠,你打的你跟的士師 傅聊天,一說起李嘉誠都豎起大拇指說好,直叫李超人。為什麼大家羨慕他、佩服他,白手起家從一個小工廠幹到一個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超級大富豪,但是到了今天 香港卻出現了很嚴重的一個仇富心理?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今天給大家介紹這本書《地產霸權》。《地產霸權》這本書最近在香港書展期間推出,非常非常的轟動,作者潘慧嫻,正是這本書之所以轟動的原因之一。 坦白講,你把這本書全看完就會發現一個觀點,其實我們很多香港內行人都知道,但是難得的地方是它提供了大量的事實,更重要的是作者的身份非常有說服力。這個作者是什麼人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 潘慧嫻,她曾經是香港最大的地產公司及新鴻基地產集團創辦人郭得勝的私人助理,做了八年的事,後來加入了另一個大的發展商嘉里建設,負責土地和物業的股價 跟收購,參與規劃和契約修訂的工作,因此她對香港的地產業的運作非常熟悉。然後,她又到了加拿大卡加利市任職石油土地收購代理工作,使她在香港、加拿大兩 邊都有非常豐富的地產工作經驗,而且是第一手的,是最貼近這些超級富豪身邊,瞭解整個集團日常業務的運作。 她就在2007年的時候,首先用英文出版了這本書的原文版,當時這本書叫《 Land and the Ruling Class in Hong Kong》就是《土地以及香港的統治階級》,並在加拿大得到了「加拿大書評年鑑」的年度學術書籍評選獎。現在被譯成中文真是來的非常及時,因為香港人越來越關心香港地產集團跟香港的貧富懸殊到底是不是有關。 我們來看一看。一開始在前言裡,潘慧嫻為這個中文版加了非常多的材料。裡面就說到,2009年的時候香港人均本地生產總值是跟瑞士一樣的,很厲害吧,接近 43000美元,但是香港貧富差距的堅尼係數卻高達43.4,僅次於中非共和國的43.6,而高於中國內地的41.5。香港是居住成本第三高的亞洲城市, 是置業成本第四高的國際都會,比東京還高,香港零售商舖租金的高昂在全球排名第二,這個是一種病,她認為,這個病叫做高地價政策。 還沒完呢,2009年,香港700萬人裡面有123萬人是在貧困線以下,也就是說,在香港走到街上去旅遊、購物去玩也好,你看到的7個人裡面,有一個人他 的收入其實是在貧困線底下的。還有,10萬人居住在環境惡劣的籠屋。籠屋是什麼?是這樣的,香港有些老街區、老樓房非常陳舊。它裡面會把一些小房間,比如 房間大概是20平米,把它隔成一個一個像做火車的硬臥一樣的床鋪,大概有3層床鋪,一層床鋪用個籠子把它圍起來,這個就當做一個房子租出去,也就是一張床 大小的一個空間,然後你在裡面吃、睡、住,這就是你的房子了。 為什麼住這樣的房子呢?那當然是因為你負擔不起一個比較寬敞的空間,一個正常的空間,而住這樣的地方的人多半是一些非常窮困的人或者年紀大、失去工作能 力、又沒有人照顧的人。香港老人的社會福利又不太好,那麼所以就有不少上了年紀,失去工作能力的退休人仕住在這樣的籠屋裡面,潘慧嫻告訴我們這種人有10 萬人。 反觀李嘉誠,新鴻基的郭氏兄弟,還有李兆基這些超級富豪,登上了福布斯富豪榜,躋身全球50大富豪之列,資產淨值分別是1260億港元,820億港元以及 700億港元。與2003年的資產淨值比較,李嘉誠的財富增長了107%,這很厲害。到了2010年5月,這些經濟巨頭,她所說的這六大家族,他們控制了 香港股市總市值的14.7%,而在1991年到1994年期間,70%的香港新落成的私人房屋是來自7家地產商,55%來自其中的4家。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一個狀況,到底這裡面有沒有一個壟斷的問題呢?作者就指出了一個香港很多人知道的問題,就是香港的高地價政策。高地價政策是怎麼回事? 它緣起實際上是1984年的中英聯合聲明,當時中國政府害怕港英政府把香港最重要的資產,就是土地,在他們撤出前大量的拋售,使得後來的特區政府沒有足夠 的土地儲備發展,也沒有足夠的土地賣地的收入來源作為財政的支撐;而另一方面英國政府也有動機,希望香港的樓價慢慢高起來,顯得香港人好像對香港經濟非常 有信心似的。於是當年開始規定每年的土地供應只有50公頃,使得在1985年到1997年的之間,香港的土地價格不斷的飆升。 賣地的收入就成為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而不是稅收,因此可以使得香港維持一個自由經濟港的美名,就是非常非常低的稅收,好像對商人來講非常好,那是因為政 府不靠收你的稅來掙錢,而是靠賣地。但是問題就來了,這個賣地的收入這麼高也就是土地價值高,土地價值高樓房就貴,租金也貴,在另一方面增重了大家的營商 成本跟生活成本,哪怕你交的稅其實並不多。因此很多人就認為,香港的高地價政策其實是讓所有的商戶跟平民小百姓在交一種間接稅。 香港不搞「強制拆遷」 政府「巧取豪奪」有高招 昨天我們說到香港的高地價政策,其實是今天香港很多產業無法發展的主要原因--地價成本太高了。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各位來香港旅遊也許不知道,你在餐廳坐下來吃頓飯,你給的這筆錢裡面大概有五到六成,其實是給這個東家拿去交租金的。 你算算你吃的這頓飯,比如說你吃一頓飯給了港幣100塊,裡面有50塊拿去交租,剩下50塊是什麼呢?就是水電、火啊、煤氣、燃料,然後這個人工,最後剩 下一個食物成本。那你可以想像這個店家如果多賺點錢的話,他能夠做的是什麼,要不就是提高價錢,但你負擔不起,要不就壓低價錢,但是也同時壓低食物的成 本。 終於香港現在出現一個問題,就是我們都感覺到日常在街上吃東西,水準是日益下降,除非你非常有錢出幾千塊錢一頓飯,那你去吃那些米芝蓮三星沒問題,是不是?在食物上你就能看出香港的貧富差距的嚴重了。 我們繼續介紹這本潘慧嫻的《地產霸權》,她在裡面提到,這些地產商當年就是非常積極的、非常聰明的,在很好的機會入市,那是資本家的聰明,不可怪他們,但 是後來的情況就不一樣。比如說,1999年香港特區政府居然在沒有公開招標的情況下,把一個很珍貴的數碼港地皮批給李澤楷的電訊盈科,說是要發展高科技產 業,最後變成了一棟非常昂貴、有無敵海景的貴價豪宅樓房。 香港除了賣地之外還有另一種處置土地的方法,就是由市區重建舊區,把老百姓的舊房子收購回來,然後把土地轉賣給地產商發展。過去這麼多年來,香港其實一直 有些老地方、老街坊,他們不想搬,但是政府要收他們的地,當然不會像大陸很多地方一樣鬧強制拆遷。可是有種陰謀詭計,巧取豪奪也不在話下,就是現在政府把 強制拍賣的門攔在降低了。過去一個發展商要收購一個大樓,只有九層業主同意賣給它的話,剩下一層反對,發展商都可以申請要強制拿掉他的房子,現在政府幫忙 了,把門檻降至八成,也就是說一棟樓10戶人家,只要有8個人同意賣給我,另外兩個人反對,我就可以不管他了。 舊區重建和地鐵站上面的地皮交出去的過程,是沒有公開拍賣的。它是公開競投,各發展商入標,政府的部門就內部閉門考慮。他們考慮就比如說第一是財政實力, 這財政實力當然是越大的發展商越有實力,越有機會中標。第二,還要看你過去的往績,就是說你過去賺不賺錢啊?你過去能賺錢,我就給你,所以搞來搞去,始終 都是一些大地產商能夠拿到這些重建的地皮,跟地鐵站上蓋交通位置最好的黃金地點的地皮。於是他們就會更加坐大,而政府又沒有公平競爭法去處置他們,所以說 香港是個自由港,但是香港其實在很多方面並不符合資本主義所講的這種追求完全競爭市場的一個理念。 在一些樓市高峰期的時候,香港的公開土地拍賣會很好玩的。拍一個特別小的,不起眼的小地皮,這時候一些小型發展商,覺得這總算輪到他們有口剩飯吃了,有機 會進去投標拍賣,你就會看到像長江實業這些大集團他們也派人進去舉手,但其實他們並不是真的想要那塊地,他們是要把地價一路搶高,10億,15億這麼上 去,在非常恰當的時期他舉一舉手,讓他家上一個億、兩個億,甚至三個億。把地價抬高幹嘛呢?它給市場製造出來一個訊息就是,你看,這個交頭非常旺盛,投資 的地產商都覺得未來地皮會越來越貴,蓋的樓房出來也會越來越貴,於是這些大地產商囤積起來的樓盤、樓房的價值就憑這麼一個兩個簡單舉手動作,又可以進一步 推高了。 不止如此,真正講到壟斷我們必須注意香港的一些地產集團,還有各種各樣的行業,各種各樣的經營。比如說像香港的電力公司,香港電燈,整個香港島都是他一家 獨吞。香港的電力不是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不像歐美等國家開放電網,我們是兩家公司瓜分了香港跟九龍兩大塊地方。煤氣也是一家公司獨佔、幾個公共大巴公司 也是幾家地產商的、香港兩個最大的連鎖超級市場也是兩個大地產商的。這就是一個橫向的壟斷,使得很多小資本的經營者,很難進入這個市場裡面跟他們玩。 這書裡面舉了一個非常有名的案例。當年香港商人黎智英開了一個網上購物的「蘋果促銷」,想用網絡的方法去對抗兩大超級市場,結果這兩大超級市場就反過來威 脅那些賣貨品給超級市場的供應商說,「如果你們敢拿貨交給他,我們就不跟你買」,用這樣的方法逼黎智英要向海外買可樂回來供應給香港的市場,當然他就撐不 下去了。事實上,大陸現在開得到處都是的家樂福,當年也來過香港,還是幹不過這兩家,因為他們就是有辦法去壓迫供應商。 不止如此,我們還要注意香港的租金高昂,是只升不降的。例如說2003年SARS的時候,當時香港經濟非常糟,小食品店、餐廳、賣東西、零售商苦不堪言, 於是他們向業主提出減租的要求,但是絕大部分都被拒絕了。相反的經濟好的時候他加租是毫不猶豫的,所以這個租金是有的加,減的情況非常少。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他租給你,他還要收跟你的盈利掛鉤的租金,也就是說你賣衣服,你必須每個月向你的業主報告,賺了多少錢,然後他收取的租金要跟你的業績來衡量,也就是說你賺錢賺多了,他的租金就要更多。 另外,在香港買房子的人不可不知道,你千萬別以為買了那個房子之後,從此之後你就跟這個發展商沒關係了。不是的,因為他每個月還要收取你15%左右的管理 費用,管的是比如說掃掃垃圾什麼,但是這些東西到底值不值15%,這些保安到底值不值這個價錢呢?不管了,反正也是經濟好的時候他還要增長,你買了一套房 子,但是賣房子給你的這個人,以後一輩子還要繼續每個月賺你的錢。 梁文道:《地產霸權》 - 香港雜評 |
36. 某人熱愛的香港文匯報所寫 2012-01-22 10:15:37 |
|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香港貧富懸殊的問題成因非一言兩語能解釋,當中除涉及全球化影響,亦與香港社會的獨特性有關。 經濟因素 工廠北移 工人失業 在60、70年代,香港仍以工業為主,當時聘請大量低學歷工人。但隨覑經濟全球化的影響,資金可自 由進出不同地區,導致大量工廠北移內地或遷往東南亞地區。香港經濟從此轉型為以服務業和金融業為主,結果這一群擁有低學歷及抵技術工人的勞動價值大幅下 降,最後因供過於求而成失業大軍,貧富懸殊問題漸趨嚴重。 政府現時為失業人士提供培訓津貼,但因其基礎知識有限,成效未見顯著。而不少失業者須顧及家庭經濟負擔,與其花時間和精力學習新知識,寧可到處找散工以維持生計。所以香港經濟雖然成功轉型,但勞動人口未能追上時代要求而「手停口停」,活在貧窮邊緣。 投資成風 拉大差距 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之後,投資風氣漸成。投資買賣要有一定資本,當貧窮家庭連生活也成疑,更遑論藉投資創富。相反,有一定資本的中產或富裕人士,可透過投資買賣的方式增加財富。這更加深貧富懸殊的差距。 人口結構因素 人口老化嚴重 缺乏退休保障 戰後嬰兒潮雖為香港帶來大量勞動力,但隨覑他們踏入花甲之年,只能退出勞動市場。他們失去工作能力 後,只能依靠政府提供的生果金及積蓄過活,有些長者更把大量金錢花在治病,每天僅用5至10元照料三餐。政府統計處公布的最新住戶收入調查顯示,65歲以 上長者的貧窮問題尤其嚴重,有32%(即近27萬人)是貧窮人口。到2030年,香港將有逾25%人口是長者。不少學者認為,隨覑人口老化問題日漸嚴重, 長者貧窮問題將更顯著;另外,香港缺乏全民退休保障,令不少長者一直活在赤貧中。 新來港人士失業問題嚴重 透過人口輸入政策而來港的人中,有不少是內地新來港人士,但其技術及經驗未能符合香港市場的需要。 一項調查顯示,65%內地新來港婦女失業,而其平均家庭入息中位數僅為7,600元。他們既不能自力更生,又因未符申請綜援及公屋資格,貧窮問題嚴重。由 於內地新來港人士的數目有上升趨勢,但政府支援不足,貧窮人口有增無減,整體貧富懸殊差距因而被拉闊。 就業因素 青年在職貧窮問題浮現 在職貧窮亦是加劇貧富懸殊的其中一個原因。聯合國報告指出,香港工人並無最低工資保障,除中年人士及新來港人士外,青年在職貧窮問題亦漸嚴重。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約有20%的15至24歲青年月入少於5,000元,當中雖有低技術人士,但亦不乏失業大學生。 首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Jan Tinbergen認為,當初只有少數人掌握新科技,社會財富分布因此不公;但當大量新一代的人掌握新科技,社會財富分布便趨向平等;當下一種新科技浪潮 湧至,競賽又再開始。但現時的問題是科技變化太快,掌握科技的時間相對變長,而且成本亦較昂貴,故不少青年就讀專上課程後,難以找到工作,甚至負上高昂債 務。 政策因素 低稅自由市場 致財富越趨集中 香港一直主張實行低稅制,結果並沒有成功製造財富轉移的效果,反而成為其中一個令富者愈富的重要原 因。同時,資本主義下的積極不干預政策,在10年間導致不少大集團壟斷市場,如超級市場、飲食連鎖店等。由於這些集團財雄勢大,不少小本經營的商店難以競 爭,這不但減少市民的選擇權利,市場亦因競爭者不足而造成價格壟斷。最後,大眾只能把金錢集中送往幾個大財團手中,造成富者愈富的局面。 炒風盛行 樓價高漲 政府大力提倡投資移民,吸引外資,提升本地經濟。但現錢流入只集中於樓市炒賣,不但沒有為基層市民帶來經濟收益,更因炒風盛行把樓價和物價推高,貧窮人口的生活更見困難。 香港的貧富懸殊差距在於貧窮人口不斷增加,如果差距持續擴闊,將導致社會不穩定。「不患貧而患不均」故從以上根本問題出發,制定對策,才是解決貧富懸殊的有效方法。
LINK:http://paper.wenweipo.com/2009/11/04/ED0911040018.htm
|
37. amAM專訪: 工聯會陳婉嫻誓聲討地產霸權 斥曾陰權重商輕民 2012-01-22 11:36:50 |
|
為工人權益打拼三十多年的工聯會陳婉嫻,退居幕後近四年,再度披甲上陣,再戰政壇,而今次目標是集中火力重整土地政策,「郁到啲地產商嘅根基」,發展多元經濟來創造就業,她堅定地說:「我從來無背離撐勞工為基層!」陳婉嫻又批評,特首曾蔭權任內7年,重商輕民,政策傾向地產商,「助長地產霸權好厲害」,令基層生活大倒退。陳婉嫻認為,下屆特首必須具有相當氣魄,才能扭轉地產商獨大的惡劣狀況,但她感嘆:「依家呢兩位(特首)候選人,又有邊個可以做到呢?」 談及曾蔭權出任特首7年,陳婉嫻即氣上心頭,批評曾蔭權任內「助長地產霸權好厲害」,政府政策只傾向地產商,對社會問題卻愛理不理,就業、老人及青年問題 等,全部無做過工夫解決,令基層生活在其任內大倒退,民生愈來愈困苦。近年最令陳婉嫻「激心」的是活化工廈政策,她怒斥:「(發展局長)林鄭(月娥)經常 強調活化工廈是優化,其實係益晒地產商嘅政策,傾向令炒家賺大錢……扼殺晒無數嘅創意產業生存空間」,但施政報告提出為青年人興建另類平價樓居住的政策,林鄭月娥卻甚麼都不做,所以「真係抵人鬧政府㗎」。 被街坊一句鬧醒 陳婉嫻續斥:「曾蔭權政府諗嘢有問題,太過由市場決定,弱勢嘅各行各業邊有能力與地產商鬥?」她表示,早年四出宣傳綠色文化時,曾有街坊說:「陳婉嫻,你好得閒呀,搞綠色文化,我就嚟飯都無得食呀!」這刻,陳婉嫻便醒覺,土地發展應連結就業,如澳洲、美國、日本及內地等都有土地供市民做小生意,但唯獨香港沒有,長期被地產商牽住走,要令香港百業興旺,必須從土地開始。 因此,再戰政壇的陳婉嫻,將著力關注土地政策,她說:「利用土地發展多元素經濟,可以創造就業,我從來無背離撐勞工為基層!」陳婉嫻認為,香港已去到很扭 曲的地步,好惡劣的狀況,「政府都買地產商怕」。她表示:「依家爭取緊將啟德發展區嘅土地,要切細啲推出市場,咁大塊地(招標)只有嗰一個地產商(投到) 啫,益邊個好明顯啦,到時(中標後)地產商惡過你政府呀。」 陳婉嫻相信,要扭轉地產商獨大的局面,政府要「攞番多啲話事權」,例如可以在賣地條款和建築條款上規限地產商,所以下屆特首必須具有相當大的氣魄,「首先係九龍東,郁到啲地產商嘅根基」。不過,對於現時兩名熱門特首候選人唐英年及梁振英,各具工商界及地產界背景,陳婉嫻慨嘆:「依家呢兩位(特首)候選人,又有邊個可以做到(抗衡地產商獨大)呢?」 僱主似山寨王 愈來愈刻薄 曾蔭權重商輕民,加上經濟環境差,造成「強資本,弱勞工」,陳婉嫻憶述,97年金融風暴發生後,令僱傭關係失衡,某工商界立法會議員跟她說:「嫻姐,你要求我哋俾工你做喇,你(以前)都惡得犀利啦」,令她「嬲到七彩」。陳婉嫻指,就業不容易,令僱主不可一世,並說:「加上中國改革開放初期,俾咗好多優惠佢哋,好似懶巴閉咁有資本,咪養成佢哋山寨王咁囉」,結果僱主對勞工愈來愈刻薄。 陳婉嫻指:「香港老闆真係好過分,雖未至於做奴隸主,但事事同工人斤斤計較囉。」她認為,去年通過最低工資法例,赤裸裸暴露了僱主的面目,正好掀起勞資角力的戰幕,未來必須全力改善就業情況,增加勞工的議價能力。 不認建制派要做建設派 身為工聯會副主席,陳婉嫻不認為自己屬建制派,她說:「我哋從來無被納入建制派喎」。陳婉嫻對於部分建制派盲目支持政府,亦看不過眼,她認為,如果不分辨 政府政策是好是壞,便一律投支持票,是沒有意思的,無助推動香港發展,改善民生。她笑說,工聯會應自創「建設派」,秉承不平則鳴,以建設香港為先。 後記 嫻姐:「我好惡!」 曾患乳癌的陳婉嫻,復出後經常被叮囑要多休息,不要動怒,以免影響健康。不過,陳婉嫻坦言,很難做到不動怒,在訪問開始約15分鐘,談到曾蔭權向地產商傾 斜,令基層苦不堪言時,她便忍不住氣直斥其非,她說:「唉,都係忍唔住動咗真氣喇」。不少政壇中人均認為,陳婉嫻很惡,惡得官員都怕了她,陳婉嫻表示,不 要說官員怕了她,但她承認:「我好惡,有道理我先會服你」。 另外,陳婉嫻今天起,將周一至周五,為本報撰寫新專欄《嫻情說理》,敬請留意。 (AM730) |
38. 民建聯李慧琼講地產霸權! 2012-01-22 13:03:44 |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8orY9D7EtA
2011-4-6 財政預算案二讀 李慧琼議員認為產業轉型才能走出現在經濟困局。 |
39. 向泛民说不 2012-01-22 15:47:01 |
|
福利棍完全不用脑,看的问题,提出的理据全部都似是而非。 福利棍最喜欢搬貧富懸殊出来,甚至要求中产不要跑得太快,“投資成風 拉大差距", 大佬你要做废材,无人反对,人望高处,你不是叫人努力,而是叫人停下来,这是什么道理。 工廠北移 工人失業。一个人应该是努力去改变自己去适应变化,政府可以点做,福利棍,日日叫穷,不够福利,还会什么。我们中国人说的,穷则变,变则同。但是福利棍的建议只是让这批失业人士变成真正的废材,最终是吃综援,住公屋。 人口老化嚴重 缺乏退休保障 。福利棍只会要求增加福利,而没有叫市民在年轻的时候,就要准备退,,提高退休福利保障,等于政府需要不断的向中产开刀。最终经济破产。希腊已经是一个很好例子,点解福利棍看不到。 高地价政策是有很多问题,同毒品一样,但是97-03年香港放弃了高地价政策,当时出现了很多问题,这批福利棍有无提出有效的方案。记得当然这批福利棍,对董建华更加落井下石。 派福利不能解决贫穷问题,貧富懸殊差距在於貧窮人口不斷增加,其实是过多福利的结果,香港对基层的慷慨是非常好的,但是点解无提升基层,反而令中产下游。 废材在闹地产霸权的时候,实际上是同大地产商勾结。令中产左一巴,又一巴的被剥削。 |
40. 過路人 2012-01-22 16:50:01 |
|
其實我地真是狗來的。 我們真的很需要他們的錢,如果他們不再來購物,我們死定了。 我們作為商家真的十分需要他們,而香港樓市更是需要他們,他們不是常常說大陸的銀根很重要? 請不要趕走他們。 請一起高叫 : 香港人是狗,我們需要大陸錢,我們是狗 ,我們是狗 ,我們是狗 !!!! |
41. 不平人 2012-01-22 18:47:01 |
|
買吾到樓;未返大陸住;死賴香港要福利, 可恥! |
42. 向泛民说不 2012-01-23 01:02:30 |
|
陳婉嫻不知道的是政府政策更加向基层傾 斜。基层有50个立法会议员的支持。他们的利益是不可能受到挑战的。还有啊姐,甘恶,福利只会越开越多。 |
43. 向泛民说不 2012-01-23 01:18:40 |
|
废材都不知道,时代已经变了,现在收购旧楼,基本上比市价贵50到100%。大部分业主根本就是希望能被收购。好多拒绝收购的,只是希望天价被收购而已。 “香港除了賣地之外還有另一種處置土地的方法,就是由市區重建舊區,把老百姓的舊房子收購回來,然後把土地轉賣給地產商發展。過去這麼多年來,香港其實一直 有些老地方、老街坊,他們不想搬,但是政府要收他們的地,當然不會像大陸很多地方一樣鬧強制拆遷。可是有種陰謀詭計,巧取豪奪也不在話下,就是現在政府把 強制拍賣的門攔在降低了。過去一個發展商要收購一個大樓,只有九層業主同意賣給它的話,剩下一層反對,發展商都可以申請要強制拿掉他的房子,現在政府幫忙 了,把門檻降至八成,也就是說一棟樓10戶人家,只要有8個人同意賣給我,另外兩個人反對,我就可以不管他了。
舊區重建和地鐵站上面的地皮交出去的過程,是沒有公開拍賣的。它是公開競投,各發展商入標,政府的部門就內部閉門考慮。他們考慮就比如說第一是財政實力, 這財政實力當然是越大的發展商越有實力,越有機會中標。第二,還要看你過去的往績,就是說你過去賺不賺錢啊?你過去能賺錢,我就給你,所以搞來搞去,始終 都是一些大地產商能夠拿到這些重建的地皮,跟地鐵站上蓋交通位置最好的黃金地點的地皮。於是他們就會更加坐大,而政府又沒有公平競爭法去處置他們,所以說 香港是個自由港,但是香港其實在很多方面並不符合資本主義所講的這種追求完全競爭市場的一個理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