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亮劍 2015-04-27 11:23:34
我想講呢幾年政府這打房措施點解唔 work!
不如現在做一個角色扮演,首先係買家:
上車客……手上只有百零萬,明知兩房同叁房平均呎價比較平,但在首期不足下,焗買火柴盒。
家庭客……有個BB就要返幼稚園/小學,希望揾個有合理房間配置、座向好及楼層較高的楼盤。
投資客……希望揾D出租機會大,租金回報比率較高的楼盤。
投機者……找個楼花期長、又有水位的楼盤搏短線。
大陸客……揾件人無我有,可 彰顯身份的靚嘢,為求心頭好,可不借腰間錢。
其次到發展商:
為求利潤最大化,發展商會因應客路,而開各種不同呎碼既則,去就上述呢幾類客。
上車客……起D一或兩房的火柴盒,就他們的畢值。
家庭客……好座向及高楼層的兩房或三房會賣俾佢哋。
投資客……低層而座向較差者,因為平均呎價較低,但回報率較高,最合他們的胃口。
投機者……整D楼花期較長、又俾少少水位的楼盤,俾佢哋搏短線。
大陸客……成個項目執倒幾多、食粥食飯,就睇呢D特色单位、天池屋、獨立洋房賣成点。
發展商呢種運作模式,可確保佢哋D發展項目,喺合理的時間內,清咁大部分貨,賺最多既錢,咁當佢哋的資金回咗龍,咪又攪过第二件嘢,做到貨如輪轉的最高境界。
但喺09年10月尾,政府取消投資收租者無得做按揭保險,同時收緊2千萬楼的按揭成數到六成,咁買入豪宅作長線收租者,開始大減。
10年2月尾,政府加你2千萬楼的SD。
10年4月尾,政府出9招12式,又規管一手楼花銷售,咁發展商變現開始面臨压力。
10年8月中,政府出3招14式,楼花無得摸售,投機的炒家坐晒艇要焗揸。
10年11月20日,SSD開始出爐,短線客爭相走避,但另一方面,弍手供求開始產生微妙的變化,當時已有人指出,SSD會做成有實力的業主惜售,反而令供應減少,但政府當然扮聽唔倒啦。
12年10月底,CY見楼市唔死,再次出招,呢次除了在SSD禁賽多一年外,还加上BSD,如此這般,除咗首次上車者同家庭客外,边個去買一手楼先? 發展商資金不能回籠,仲会同你搏命去起楼?还会去為旗下土地更改用途來起屋?那些过百億的招標項目,仲唔步步為營?咁唔夠麵粉点变麵包出來?
13年2月23日,政府仲要出埋DSD, 呢句「人蠢無藥醫,醫翻成白痴」真的好貼切!你CY咁搅,請問那些換楼客點換楼?
發展商起落嘅楼,有大小不同嘅呎数,全無影響的上車者力有未逮,有能力者你政府又唔俾人去買,咁發展商仲同你大大注搏拉柴??
現在劇情的發展,就是發展商排隊食盡你政府及半官方 機構的土地儲備,再同你慢慢講古!
香港人口组合中以60後為主,因此在80年代尾,90年代初就係佢哋置產的高峰期,想當年我喺9O年代初首置果陣,我的同學、同事及同輩,有幾多个人有咁好彩,可得家人強勁火力支援?
因此當時大多数新楼楼盤,都会開 A及B類型单位,貪佢细细粒容易食。
開發商都係挑通眼眉之輩,因此「冧深」房價要就当時買家的收入水平,係共識。
隨著呢十多弍十年時光飛逝,我身邊唔少同輩的人工早已三级甚至十级跳,層楼換了幾轉,或者一变二、二变四, 現在呢班60後,其實好多人都已經供完最少一層楼,甚至就來供完第二第三層楼,咁他們的子女的置業能力,就绝對唔係单睇那班8~90後的收入水平,而係睇埋佢哋嘅老豆老母,有無實力同肯唔肯跌!!
香港其實不缺细碼楼,而持有呢D楼嘅業主,為数不少其實好想將名下那間幾佰呎换作900上。
但政府就係咁將D地去限呎限量,加埋打房政策骨子裡,係迫人上细碼貨,咁發展商為求去貨,將狂起火柴盒,那麼中小型楼就会於下一个週期,產生供過於求的態勢。
点解政府唔反思將D土地,用來起800~1200呎单位,然後鼓勵那些揸住400~600呎的60後小业主楼换楼?
咁一來可增加價格比較相宜的中小型2手供應。
二來可改善60後小业主的居住環境。
三來當换楼鏈啟動咗,那開發商旗下的土地资源就會被釋放。
在香港,一塊生地要变成楼宇,隨時係一个楼市週期,即拾幾弍拾年,現在政府大錯已成,下一波细價细码楼的伙数將會供過於求!
如今補救方法係開發商在起火柴盒果陣,請預留部份相連单位可於日後打通,以備之後將呢D单位作綑綁式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