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三年,當香港受到金融海嘯衝擊時,不少人在無財政壓力下,將自住樓宇出售,他們並不是無知之徙,其實是有學之士。他們出售樓宇的主因是受到一些學術性報告影響,不少名牌教授在不同的時間發表樓市太高的言論,叫大家「小心,小心」,誰不知,越叫人小心,樓市越升,面對支持者的問話,實在無言以對,所以,近日學者們很少發表樓市言論。
最近,有一位教授在未到五十歲退休,高調地說,他擁有幾層樓宇,可供自住,亦可以收租。無論如何,並不需要為退休生活擔心。他並且說說磚頭是最保值的資產,可由個人自己操控,能夠在50歲前退休,實在是自己投資有道。
該位金融學系教授,在課上講及關於投資的時候,磚頭不但不會是首選,甚至是最不值得投資的產品。在金融世界裡,有無數的金融產品,金融學系當然是教他們認識金融產品,利用金融產品搵錢,投資物業,真的是開玩笑。
該名教授所提及的買樓投資與我過去一直提倡的三間樓投資法吻合,而教授擁有超過三間樓只是他投資有道。
簡單再說三間樓投資法,一般人在25歲進入社會工作,35歲前購入第一間作自住,45歲前購入第二間樓用作收租,50歲前利用第一、二間樓,向銀行申請加按,用作購買第三間樓亦作收租之用。
一般職業,50歲時已經到到了頂峰,慢慢已步入黃昏,準備退休,50歲後,不應作冒險投資,若果能夠在65歲退休,亦即是有15年儲蓄,之後,無論租金收入以及產資升值都會令到持有者有一個安享的晚年。
其實是一條很簡單的理論,加上一條很簡單方程式,已經令人退休後生活有保障,用不著投資甚麼,甚麼。一不如意,投資的金融產品會灰飛煙滅,但金融產品又早有聲明,該產品可升可跌,亦可能會導致投資者全部損失,這樣,你又能怪得誰。
學術道理是很複雜,真理是很簡單,當道理成為真理後,已經不需要再為此探討,學術報告只需發表一些未成為真理的理論,一但成為事實,發表人則甚為風光,甚至名利雙收。但理論與事實不符,亦無傷大雅,只不過是學術性報告而已。所以,我們對待學術報告態度,應以學術性觀之,這樣,無論該報告準確與否,亦不用理會。
教授提早退休,亦即是對其他曾發表樓市崩潰論的學者當頭棒喝,他們發覺一直以來,樓市崩潰是同事的共同言語,但原來有人早已暗渡陳倉。今日,人已退休,留下的語言亦是昔日的共同語言「樓價太貴,必向下調,不值得投資」。
有教授熱衷買賣樓宇,但他從來不說他自己是教授,教授非常明理說﹕「在樓宇買賣,一個二打六的物業代理知識亦會比我豐富,我只是計算我自己能負擔的能力。學術報告,只是給予喜歡看學術報告的人看罷了」。
現今,樓價已經升到一個很高的位置,加上政府不斷出招,勢必向下調整。現在亦有不同學者從不同渠道說樓市將會下調,有說是3成,有說是9成,務求將物業持有者嚇至心驚膽跳,一不留心,將手上物業出售。樓價真的會大幅向下,他們便會以勝利者自居,而他們的勝利是令到大部人損失金錢,實在是遺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