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沒有泡沫,只有漩渦 (上)

湯文亮
2012年9月14日

  有評論員經常以沙田第一城395呎單位做指標,兩年前已經說樓市有泡沫,其實做評論員,要與時並進,不能夠說以往因為沙田第一城395呎單位過了200萬,便說樓市泡沫將會爆破,樓市向下調整。大約兩年前,當同類型單位一到了200萬,便說樓市有泡沫,樓市將會爆破,並且引經據典,以過去的例子套在現今社會,這種不負責任,不與時並進的評論員,怎可能有知音人仕。

  就算現在只是說樓市有泡沫,其實都已經是過時,甚至連泡沫的真正意義也攪不清楚,甚麼是泡沫?首先是似多實少,當閣下食梳乎厘的時候,以為食一大兜,原來只是一隻蛋白,或者是蛋白的泡沫。

  97年很多人都會說自己有幾層樓,原來大多數是樓花,或者是有高額按揭,嚴格來說,尚未是這些物業的業主,在旁人見該人有多個物業,其實是泡沫。

  收入的泡沫,譬如說有一個人,在計算自己的收入時可以做幾份工,不眠不休,這樣便有高收入,可以供幾層樓,其實一個人怎樣可以這樣做,他一定需要休息、需要家庭、需要社交,自己計算的收入不能作準,或者可以說這是泡沫收入。

  美國房地產最嚴重的地區是佛羅里達州及德克薩斯州,這兩個州鄰近古巴及墨西哥均能夠提供大量廉價勞工,這些勞工就算買一個物業都已經非常辛苦,但美國那些金融才俊將他們的收入泡沫化,攪得兩攪,重疊又重疊之下,便有幾倍收入,但支出仍然是一個家庭,這樣購買力便大增,何止買一間屋,買三、四間也可以,這些也是泡沫,亦是金融海嘯的來源。

  香港有沒有收入泡沫,閣下嘗試向銀行借錢便知道,銀行一定嚴謹非常,臨時工的收入一定不計算,就算是正職亦會看看僱主的實力,申請人的年資,七除八扣後,怎樣說也沒有泡沫。

  97年地產商推盤,是以唧牙膏的形式,以現時尚未回家鄉的愉景新城為例,當第一次推盤時只推24伙,佔總數1%,結果是超額認購二十幾倍,其實真正的需求最多只是樓盤的四份之一,這些售樓成績,算不算泡沫,所以到今天,仍有一部份最初購買的人仕仍未到達他們的入貨價,其實是很傷心的事,我本來不想寫出來,但是作為一個警惕,亦未嘗不可。而曾蔭權亦對唧牙膏式售樓有管制,相信此等泡沫再不會重現。

  當然,說小小泡沫也沒有是不可能,現在利息過低,一度接近零,經調整後按揭利率大約在2.5%p.a.,這依然是不正常,引致購買力放大,形成購買力泡沫。好彩,金管局亦早有準備,將壓力測試定於4.5%。所以,就算現行利率按正常預測,要等最少三年才可能會接近金管局壓力測試水平,換言之,樓市沒有泡沫。下星期五講「樓市漩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