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的梅勒效應與股市的反梅勒效應
湯文亮博士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2013月5月8日
|
|
|
有一次和一班飲食專家食飯,由於他們叫的菜式太好味,不是不知不覺食多了,而且明知現在自己在減重階段,要注重及減少飲食,但亦顧不得這麼多,一於食咗先算。晚餐後,深感後悔,問自己,點解不能夠克制,再問一位食評家同樣問題,他竟然不慌不忙答:這叫做梅勒效應,即是當閣下初嘗某些美味食物的時候,亦即是開啓閣下味蕾,越食越想食,就算明知會增磅都要食,這就是梅勒效應。
香港人在過去有一段長時間,非常熱衷投資股票市場,相對投資樓市的人比較少,但投資股票,輸多贏少,但投資樓市,不但輸少贏多,而且當贏的時候,所得的利潤是以倍數計算,當投資樓市的人獲得龐大利潤,甚至有時只是見到身邊的人獲得龐大利潤,漸漸地,個人投資便會傾向樓市,況且,現在投資樓市更加不比以往,有樓出租不但不用補貼租客,更加有淨收入,令致投資物業的人始終對物業市場不離不棄,就算政府不停出招亦沒有動搖他們的信心,令政府不知如何是好。其實,這就是投資樓市梅勒效應,香港有百多萬家庭有私人物業,現在他們大多數享受樓市升值帶給他的好處兼樂趣,有如此一班數目龐大而又死心塌地支持樓市的人,有人說樓市會下跌他們也不信,況且,經常說樓市下跌甚至大跌的都是那些股票評論員,如果他們真的是如此好眼光,根本就不用踏過界,只需要安安份份講他們的股票市場便可以,無他,只因股票市場生意不夠,就算政府將股市營業時間延長甚至加開晚間期指,成交量都不見有上升趨勢,無他,因為投資股票的人在過去幾十年輸股票輸到驚咗,就算玩股票,都是小注怡情。
或者,我可以用反梅勒效應來形容投資股票的人,在過去幾十年,香港人本來對股票市場充滿信心,但事實講給投資者知道,投資股票賺錢比過澳門賭錢要贏錢還艱難,不要說那些三、四線股,不但股價潛水,而且經常又要供股,供完又合,攪得兩攪,得番個桔,睇一睇恆指,在這段時間竟然有不俗升幅,大笨象又如何,金融海嘯前,股價140元,現在88元,大約是6成多,若果當時的資金用作買物業,由其是買舖,可能有一倍甚至幾倍的升幅,總之,香港人對股票市場早已死心,若果以股票市場來衝量香港是否是世界金融中心,這個名稱不要也罷。
要香港人重投股票市場其實不難,只要讓投資股票的人賺到錢,甚至比投資物業的人還要多,不用太久,香港人便會忘記過去,在梅勒效應下,便會重新投資股票市場,而這些事情過往亦有發生,不過,股票在上升了一段時間後,便會出現一些壞消息,不是銀行壞帳過多便是某一些國家陷入經濟危機,股市失驚無神又大幅下跌,請問,投資者怎會夠膽投資股票,就算現在有些人將物業賣走,賺了一大筆,他們大多數會買債券,做外幣定期,只會將小部份投資股票,總之,要市民投資股票,一定要他們賺錢,直至產生梅勒效應,到那時候,股票市場才會興旺。不過就算那班投資股票的人的味蕾被打開又如何,最後都會是再一次被宰割,否則,那一班金融才俊如何搵錢,甚麼是梅勒效應,反梅勒效應,他們是不會理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