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沽宅學「淡」王,
更加要提防「做淡」王

湯文亮
2011年7月11日

  一般人認為,將物業價買入,高價賣出,為之「炒」。這個說法我當然不反對,事實上非常正確,但這並不是炒家的最高境界。

  很多人在2008、2009年誤信測量師預測,將手上物業出售,做其「淡」王,期待稍後再回購相若甚至質素更好的物業,一出一入賺取樓價3成至4成利潤。不過,結果是很悲慘。

  當時大多數人在出售自住物業後,心裡頭預期樓市會大幅下跌,不料不跌反升,不但未能賺取預期利潤,兼且受制於政府打擊炒樓措施,銀行收緊按揭,要再回購質素與已出售相若的物業已經很困難,惟有租樓住,一直「等」,希望樓價下跌,可以重回業主行列。

  此等人並不是淡王,他們只是大膽,兼誤信讒言。真正的「淡王」是看準時機,將手上物出售,兼給予對方一個非常長成交期,當樓市若預期中下跌,買家可能不願意成交。「淡王」業主實在不用出售物業,而殺取一大筆訂金。此雖然是高招,但如殺雞用牛刀,難度是非常之高,亦要看準形勢,否則不但偷雞唔到蝕渣米,更會傷及自己,結果是一定要將物業售予他人。

  不過,這又難怪他們在2008、2009年爭相做淡王。當時,全港測量師一致預測樓市會大幅下調。同時,不了解香港地產行業的外國評級機構、投資銀行、顧問公司亦不甘寂寞,亦齊齊發表香港樓市會大幅下調的言論。須知道,在該等公司任職及撰寫報告的全是名牌大學尖子,哈佛、耶魯不在話下,最低限度都是長春藤系列的一級榮譽畢業生,他們的用詞你可能未有聽過,總之,最後一句,香港樓市即將崩潰。

  嚴格來說,他們才是「淡」王,不過要加多一個字,叫「做淡」王,香港物業市場在他們一起吹噓下,不但下跌,而且深與急,銀行在兵荒馬亂之下,亦不顧多年合作伙伴關係,拼命向客戶追收差額,不過只是影響物業投資市場,私人住宅則未有影響,但很多私人住宅業主是有識之士,經常有閱讀外國報導之習慣,而且對於文筆秀麗的外國報告,簡直是深信不疑。為此不少私人住宅業主將他們的自住物業出售,伺機稍後回購。更有不少是售後租回,租金又低於市值,又不用即時搬離物業,兼有大筆現金。不過,兩年後的環境完成不一樣,樓價已比當初出售時上升了不少,租金又升,惟有黯然搬離物業。

  最奇怪的是當人們要出售自住物業時,其實又不大困難,價錢又不俗,一定比估價高出很多。當時,物業代理一定對他們說,閣下可能家山發,竟然會有人給予這個人價錢,將物業出售後,一、兩年內再回購,利潤可能是樓價30%。如此誘惑,任何人都抵擋不了,一於簽下買賣合約,到此,一切已恨錯難返。

  樓市不但作出「ˇ」型反彈,而且作出「√」反彈,樓價已經高出金融海嘯前很多,已將物業出售的人,不但損失物業升值差額,並且在過去兩、三年因租樓所用的金錢,亦比付銀行按揭利息高出很多,試想想他們的心情又如何?

  這還不算,當他們將物業出售,收取一大筆現金後,不少人投資金融產品如雷曼、ELN、Accumulator 等,結果不用說,當然是很悲慘。所以,我們不但不可沽宅學淡王,更加要提防「做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