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開始寫文時,見陳增濤教授有一篇講冬至文章,咁奇怪。寫專欄最緊要是有題目,內容是非常容易寫,有好題目,一定要分一杯羹。
上一輩的人若果見冬至當日陰天,一般來說是12月22日,不過今年閏年,冬至為12月21 日,便說過年的時候會落雨。
冬至當日,阿媽叫細路返屋企食飯,又會說甚麼冬大過年,究竟冬和年有沒有關係?而冬至有甚麼啟示?
我是一個生意人,不懂甚麼紫微斗數,天文地理。不過,在千字文裡有一句話,叫「秋收冬藏」。中國以農立國,在冬至當日,收割的工作應該早已完成,明年播種種子,過冬臘腸臘肉、燻魚、腌菜,亦應該準備妥當,冬至當日,大家圍爐聚話,若果一切有準備,氣氛一定好。但若果種子數量不夠,臘腸、臘肉準備不足,從冬至的一餐飯開始,便要小心計算,就算過年亦戰戰兢兢,此為之陰冬爛年,並不是說天氣。
IMF那班大哥又到香港指指點點,說香港銀行的貸款,有一半是借給房地產,是非常危險,我奇怪,有甚麼危險,香港又沒有大型工廠,又沒有軍械製造廠,樓宇按揭佔總額一半,其實是合格有餘。
IMF又說,房地產價格太高,比1997年高峰期還要高10%,非常危險。又危險?我只奇怪他們沒有做功課,香港有甚麼事物比97年只升了10%?中電今年加價已經5%,IMF怎麼又不說其他物價,只是針對樓價。
IMF當然支持政府推出打擊炒樓措施,認為措施穩定香港經濟體系。其實,我不知道他說甚麼,將樓價下壓3至4成,很多人變成負資產者,亦令到很多人資金流轉出現問題,為甚麼會穩定經濟體系?
其實,香港樓市升跌亦有啟示錄,IMF並沒有指出來,因為IMF若果以此憑據,物業的確是穩健投資產品。回想1997年,當時樓價高企,但物業持有人欠款亦多,亦不時有脫期現象,在97年後,資不抵債的情況出現,物業陸陸續續便成銀主盤,這是樓市下跌啟示,不過當時市民不信,並祈望樓市回春。
今日,很久亦沒有聽見銀主盤的個案,就算有亦不多。一般市民的供款亦很少脫期,而事實上大家亦準備兩、三年供款,就算在2008年,樓市下滑,銀行向物業投資者追收差額,物業投資者亦可以應付得來,沒有人欠供款,沒有銀主盤其實亦是一個啟示,這證明樓市不會無緣無故跌下來,行政干預例外。
在金融海嘯前,美國的業主供款已經出現困難,美國銀行亦知道其事,所以才將那些貸款包裝成3A金融產品,行銷全世界。換句話說,在物業市場,業主供款情況就是樓市升跌一個啟示錄。而美國銀行家一早知道這個啟示。IMF亦知道香港這個情況,不過他們沒有說出來,他們亦有理由,無謂為香港樓市升溫,叫大家小心一些,保守一些,這些說話一定對,不過,就沒有啟示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