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很多香港人都很害怕,每日有150個單程證移民來港,認為他們會立刻申請綜援,蠶食香港福利資源,其實又不大過杞人憂天,150名單程證的人士大多數以團聚的身份來港,在國內審批的時候,有關城市負責審批的單位,是非常注意申請人的資格,其實是非常嚴謹,如果我在大陸做官,我都唔希望俾人話放一些低收入、低質素的國內人士來港,而這150人當中,有不少是有學歷、有專長的人,甚至有些達到國際水準人士,例如鋼琴家郎朗、羽毛球王晨等,他們到港只是提高港人的平均質素,並不是侵奪香港人的資源,大家不應該視之為洪水猛獸,有很多香港人亦曾經移民美,加,澳等國家,當日,他們都沒有歧視港人,點解今日香港人歧視國內移居香港做人士,這點講不通。
既然我們擔心那班新移民到港後申請綜援,而他們在國內資產又很難查核,有此難題,何不讓國內人可以買樓作投資移民,最少2,000萬元以上才可以。這樣,香港先收300萬BSD,再收170萬DSD,而且,那些投資移民人士最少有2,000萬元物業資產在香港,真的不擔心他們申請綜援,政府又可以收近500萬元稅款,何樂而不為。但點解會冇人提出?就是香港人不甘心那些移民,因為會有部分人香港人知道以後要服侍那批新移民,在香港人來說,是絕不光彩的事,而且亦有港人擔心那些投資移民的質素非常高,以後要和他們競爭是很吃力的事,所以示不希望放寬投資移民來港的資格,這點是可以理解的,不過,有競爭才有進步,這句話很多人都識講,但是,要他們做的時候就很困難。 一般中產根本不介意每日以單程證來港人士,他們是否會領取綜援,在香港的納稅人士不會理會政府如何處理他的繳付的稅收,在他們心目中,納稅是職責,稅款是已出之物,大家有沒有聽過中產納稅人士要求政府減少綜援支出,有沒有要求政府派錢,反而只有那些納很少稅,沒有納稅,住公屋,甚至領取綜援時人才會要求政府出招打擊樓市,否則的話,點會有超過七成港人認為政府推出辣招是明智之舉,真的是井水犯河水。 現在,同樣地最大聲反對新移民可以領取綜援的又是同一班人,他們認為新移民來港是蠶食香港福利資源,這些本來屬於他們的資源,所以,他們並不積極,就算在終審法院贏得勝利,那些早已到港,又領取綜援人士並沒有歡欣若狂,若果同一件事情,發生在菲律賓族群,他們一定會狂歡數日,其實,已領取綜援人士擔心,今次判決,將會有更多人士申領綜援,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審批一定會嚴謹,可能會有一些現在已領取綜援的人被淘汰,何喜華今次好心做壞事,他亦始料不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