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代理之冰河時期

湯文亮
2011年10月15日

  兩年前,各國著名科學家、天文學家聚集丹麥首都歌本哈根,商討全球暖化問題,但所列出的數據顯示,全球正邁向小冰河時期,不但各國科學家目瞪口呆,會議更立刻結束,全球暖化變成全球撚化。

  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施永青以冰河時期來形容香港物業市場。今日,香港物業市場的成交量比2008年時更進一步萎縮,不少物業代理業界人士以冰河時期來形容現時市況,並質疑施生是否在2008年判斷錯誤,不敢直言現時樓市狀況,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大家可能忽略施生才華,他在2008年時說「冰河時期」,其實是沒有錯,能夠稱得上「冰河時期」其中一個主要條件是氣溫急速下降,便各種動物未有準備下死亡。2008年,樓價在全港各測量師聯手減值下,半年內急速下跌5成,與此同時,成交量亦減少一半,這使到一些正在擴充的代理行,立刻要封舖減人手。在這種情況下,說是「冰河時期」亦不為過。

  去年,政府為打擊炒樓出招,當中以徵收特別印花稅及指令銀行收緊按揭最為狠辣。一眾分析人士認為樓價必定會即時急速下跌,成交必定會大幅減少,但出乎意料,樓價不但沒有下跌,更節節上升,甚至超越1997年高位,成交量則逐月下降,直至最近兩個月,令業界起警惕之心,說這是「冰河時期」。

  如果這真的是冰河時期,這是一個可以預見的冰河時期。若果在遠古,「冰河時期」是慢慢到來,相信會有很多生物不至絕種。今次「冰河時期」緩慢而至,不論大、中、小物業代理行、炒家、投資者以至自住的人士,都有所準備,不敢過分進取,槓桿不高,將借貸比率維持在低水平,就算樓市下滑,一時三刻亦可以捱住,希望在滅亡之前便可以見到曙光,此為適者生存之道。

  物業代理大行有其生存方法,大多數新樓盤均由他們壟斷,人強馬壯,營銷隊伍龐大,經常取得地產商所訂下的最高佣金及獎金,所以,市道雖然減慢,仍然可以生存下來。

  中、小型物業代理行則另有生存之道,不少代理行的老闆均參與炒樓,但很多時都是被迫。只因下屬找到好盤,但又找不到接貨人,很多時代理行老闆被迫接貨,若果樓市一直持平向上,樓宇買賣的收入才是代理行老闆主要的收入來源,代理行的中介收入只不過夠養活物業代理從業員而已。

  上述的好盤其實包括不少優質舖位,而舖位的價值很多時連專業人士亦攪不通,例如最近博愛醫院出售元朗舖位,在徵詢銀行估價意見後出售,短時間被「摸」走,利潤高達三、四成。我相信事件中不牽涉欺詐成分,但舖位的價值的確是要很專業的人士才能充分了解。

  不少中、小型物業代理行老闆擁有不少舖位,若市道繼續下調,他們索性結業,將舖位出租算了。「冰河時期」對他們影響不大,不過對物業代理慘矣。

  無論有多少準備,上天一日不下雨,河床始終會有乾涸的一日。今次,參與物業投資的各類人士雖然準備充足,但政府一日不放寬法例,整個行業就這樣給政策累死,進而影響整個社會的安定繁榮。政府官員應多加注意,否則,情況太懷,便欲救無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