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原指數超越97年高位時,前後,不少人已經將樓市與97作比較,他們肯定地說,樓市將會有大跌幅,發出這些言論的人並不是一些市井之徒,而是學歷相當高的經濟學家。
中原指數破頂後,不少學者、評論員、議員要求政府出招壓樓市,其實他們的心如司馬昭,大家都知道箇中原因,最大理由是要求政府出招壓樓價,好讓他們的預測準確。而我認為,樓價若果這樣被壓下去,他們雖然勝利,不過亦只是「勝之不武」。
不少市井之徒亦曾經反駁,他們說97年坐的士起錶14元,現在20元,午餐肉一罐10元,現在18元,如此的例子多不勝數,但是經濟學者們只是充耳不聞,他們只是會用他們自己慣用的語言,方法解說,總之,樓市是過高。
我明白,他們的意思是97年樓價超高,現在是過高,所以,現在樓市雖然稍稍比97年高出些少,但計算所有因素,樓市是過高,不是超高,我想,如果他們這樣演繹,又會有很多人接受。不過,要比較,始終是物業本身自己作出比較方是最為真確,亦最令人接受。
97年,供樓利息普遍在10%以上,所以,當一個人擁有一個物業,若果沒有租金或工作收入,樓宇利息支出變得十分驚人,當時,香港高速增長已經近尾聲甚至完結,資產價值停滯不前,甚至向下調整,但利息支出並沒有收歛,樓宇利息支出依然與高增長時代一樣,這樣說,高利息很容易吞噬資產價值,若果某一個物業全數向銀行借貸,以年息10%複式計算,若果業主不還款,7.2年後將欠銀行一倍貸款,問題是7.2年內,樓宇是否能夠升值一年,答案當然是否定,就算在資產高速增長期,要保持物業7.2年升值一倍亦是很困難的事情。
現在供樓利息低至2%,若果業主不還款35年後將會欠銀行才會增加一倍,問題是35年物業能否升值一倍,答案是「機會很大」。
我們今次要比較就是兩個答案,一個業主有一個市值100萬元物業,但又欠銀行100萬,而他明知在7.2年後他會欠銀行200萬,而物業會不會在7.2年升值一倍,這是一個大問號,在這情況下,他有很大機會放棄該物業。
另一位業主亦有一個市值100萬元物業,他知道在35年後他們才欠銀行200萬元,有35年時間,物業升值一定不只一倍,所以,該人肯定不會放棄物業。
所以,在97年很多人權衡輕重下放棄物業,銀行多了銀主盤亦造成樓價下滑主要原因。今日,沒有人肯在無壓力下放棄物業,沒有銀主盤,樓價就不會急跌,雖然造成樓價下滑尚有很多原因,不過要比較與本身的防守能力比較最為精確,7.2與35之比,便是一個很好的說明,毋需與午餐肉作比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