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金融海嘯主因是次按做成,其實並不完全準確。而次按全名應為次優質按揭(Sub-prime mortgage),它其實是一種犯罪產品,但金融海嘯主因並不是次按。
一向以來,物業按揭在美國甚至全世界都是一門非常寂寞的銀行生意,美國人將物業向銀行申請貸款,一做便是20至30年。最後,人們還清貸款的時候,人亦老了,很可能便這樣終其餘生,但聰明的銀行家用最古老的方法幫助他們,同時刺激社會消費,但是效果太好,做成今次金融海嘯主因。
銀行家的方法很簡單,就是為業主提供二按 (Second mortgage),有業主用二按所得的金錢購買另一所房子,這樣做成樓價飈升,亦有業主利用所得金錢盡情消費,做成消費過熱,美國當時確實百業興旺,但人們不知道他們金錢的來源,不過他們仍然繼續消費。
美國這個經濟理論強國,其實底子不是十分好,再經過幾年國民瘋狂購買,樓價上升,業主可以從銀行取得金錢,一來可以償還以前貸款,繼而可以盡情消費,但他們似乎不知道,當樓價停止上升,甚至掉頭回落的時候,便會大禍臨頭。
他們不知道,但美國金融才俊知道,業主能夠償還貸款,只不過是銀行繼續借款給他們,一如現在希臘一樣,但始終會有爆煲的一日,於是他們將該些二按,給予一個優雅名字,叫「次按」,並且得到評估公司祝福,行銷全世界,成績亦是不錯。
但好景不常,當美國樓價下跌,業主再不能加貸養債,連最基本供樓也負擔不了,唯有將物業交到銀行處決,這些香港叫銀主盤物業,在美國多如牛毛,如果不解決這些銀主盤,美國經濟很難有起色。
美國人犯了一個1997年香港人已犯的錯誤,當時香港人一樣,不斷將物業加按,用以購買第2,3,4間物業,誰知道一個真實亞洲金融風暴,一個虛幻的8萬5政策,香港樓市一蹶不振,一跌便跌了7成,若非SARS終極一跌,激發起一些勇士,以「有前無後,打死把就」的心態置業,樓市場從終極低位反彈過來,否則,香港人很難逃出生天。在2008年金融海嘯,沒有一個港人因過分投資物業出現經濟崩潰,投資金融產品而沒頂的大有人在,這亦可以說港人投資物業的免疫力發揮作用,結果是不會過分投資。
1997年香港,2008年金融海嘯時美國,大家都是犯了同一個錯誤,就是購買力無限放大,香港政府絕對知道實情,所以推出打擊炒樓措施,其實就是降低購買力,可以說是成功,亦可以說是不成功。港人購買力的確是被壓抑下來,樓價因而沒有大幅飈升,但國內的購買力湧上,所以樓價在強大打擊炒樓措施下仍然上升。不過,受打擊炒樓措施的港人未能置業就慘矣。
壓抑購買力當然是禁止樓市上升的一種方法,但過分壓抑,反而會令購買力在某一個時間集中爆發出來,如火山爆發一樣。今次樓市上升主因是有購買能力的市民知道,現任特首及兩位候選人均受負面消息影響,無暇理會樓市。大家不約而同入市置業,令本來各樓評家一致唱淡的樓市突然大旺,中原指數兩星期升了2.5%,雖然是很驚人亦只不過反映實況而已,政府其實關注樓市,只要關注購買力不要過分擴大便可,所以還攪甚麼免息資助置業,將購買力擴大,做成樓價飈升,他日下跌的風險便大幅增加,其實讓樓市自由發展便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