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大肥佬官員表示,將與債權人達成協議,削債7成。言談之間,面露得意的表情,但借錢給希臘的國家及財團就慘矣。其實,希臘債務銀主始終回歸到各國人民,受苦當然是各國人民。
現在連國家債務的還款亦有問題,這樣有多餘錢的市民應該如何處理他們的流動資產?政府不希望市民投資在物業市場,已經用盡一切辦法阻止,但市民的資金不投資物業又投資去甚麼地方?當中估計亦有不少資金流向債卷市場,包括歐債、希債等,現在他們要削債,這樣怎不教歐債、希債的持有人憂心不已?
本來,任何人有權處理自己的個人資產,但現在由於政府過分干擾,市民不能夠購買物業投資,又不敢購買風險高的金融產品,現在連風險甚低的國債亦出現問題,究竟應該買甚麼保值?
在2008年金融海嘯,雖然有不少市民投資金融產品而招致損失,但總數始終不多,亦不傷及香港經濟,因為由始至終,香港人對那些金融產品都抱著一個懷疑的態度,叫他們小注怡情尚可以,奮不顧身投資就不必。所以,當時外國投資銀行認為香港人難逃劫數,但不旋踵,他們又從低處復活過來,難免有多少令人摸不著頭腦之感。其實,簡單來說,香港人對那些投資產品的興趣不大,故此能避過金融海嘯一刧。
政府經常標榜香港為亞洲世界城市,更強調是一個金融城市,但如果要香港人不斷投資金融產品來維持金融城市這個稱號,若果損失不大還可以,要市民損失太多金錢就不必了,說到底金融城市這個始終是一個空號。
政府出招打擊炒樓超過一年,原意是樓價太貴,出招將樓價降一下,好讓一些市民入市。但若果樓價真的如政府所料下跌30%,甚麼人可以有能力及膽色在此時入市,就是那些不是用自己錢賭博的基金公司,他們將大手買入,邊收租,等3-5-7年,待時機成熟,將物業再售回給港人,從中他們將會有巨額利潤。不過,為何他們有巨額利潤及利潤從何而來?說到底就是政府打擊炒樓,將樓價壓低協助他們入市,最後他們又將物業售回給港人,賺取巨額利潤。政府打擊炒樓是否好心做壞事?大家不妨思量一下。
由於沒有這方面的收入,香港人又不熱衷投資金融產品,最終,投資銀行家自不然沒有工作,要離開他們的工作崗位,最近,各投行先炒1,000人,這正正表示市民對金融產品投資興趣不大。
不投資金融產品,政府又打擊炒樓,市民的有閒資金究竟怎樣用?有部份市民會投資一些實力藍籌股,亦有不少市民多一些消費,使市面上零售業暢旺,但絕大部份市民會減低他們一些的負債。換句話說,亦是凝聚他們的購買力,若果政府控制打擊炒樓多一、兩年,市場上所凝聚的購買力政府要非常小心處理,稍一不慎,樓價過分飈升,此亦會打擊香港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