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復建居屋」消息傳出後,很不幸小型住宅樓價急跌,而豪宅則繼續飈升。本來是沉默的大多數小型住宅業主亦出來說話。總括來說,他們過往辛辛苦苦上車,亦經過無數風浪,有部份亦曾經成為負資產者,但是政府從來沒有表示關注他們。反之,購買居屋的人士,不但可以由政府回購他們的單位,請注意,不是政府不追究他們未成交的單位,而他們可以用政府退回的金錢,輕鬆地再選購大小相若的單位,不過地點較佳,質素較好的私人樓宇。相比同期購買私人樓宇的人,大多數已經為成負資產者,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語,人世間之不平等事,莫過於此。
為何當時會興建「居屋」?撇開政治因素不談,英屬港政府分析認為樓價一直會向上,為減退市民對政府不滿聲音,故此興建一些「居屋」來應酬大家。反正,若果樓價再上,居屋居民一定會不遺忘前朝英政府的大恩大德。樓價下跌,則貴客自理,回歸後由香港政府想辦法,而政府為解民怨,故此出現回購一招。
其實,「居者有其屋」的計劃不倫不類,既學蘇東坡之「廣廈千萬間」?又學新加坡之「組屋」計劃,但畫虎不成。若果學蘇東坡,多建「公屋」便可以。若果學新加坡,「組屋」只是政府與市民的交易,不應流入及擾亂私人市場。
可幸的是,「居屋」這個計劃在無意之間取消。但不幸的是,有小部份政客及市民不斷叫囂,要求「復建居屋」,政府亦慎重考慮。當政府宣佈「復建居屋」的時候,物業市場亦會出現變化。結果是大家會意料不到,屆時,樓價不是下跌,而是明顯地上升。
政府為甚麼要「復建居屋」?最大理由是恐防樓價不斷上升,脫離一般市民購買力,故此製造一些單位給他們選購,但是其實數量不多,又諸多限制,並不是一般市民所喜歡,況且,揹了房委會這個招牌,樓價市值比同地區物業低了很多。「居屋」其實不是那麼受歡迎,所以連最贊成的議員都會說,每年2,000個足夠矣。
但當政府宣佈「復建居屋」,無形中承認樓價在未來歲月會上升,這個消息無論被確定是好抑或是壞,都會引致樓價上升,若果政府能夠分析樓價將會下跌又何需「復建居屋」?市民知道樓價未來會上升,有能力的人都會及早置業,有物業的人亦會惜售,這樣樓價又如何不升?
政府在房屋政策上應做綠林大盜,劫富濟貧,要多建公屋,一定要多拓土地,多用公帑。而地產商對優質土地亦趨之若鶩,為甚麼不趁這段時間多推土地,增加財政收入,穩固儲備,就算多建公屋,亦不擔心財政短缺之煩惱。
現在,政客要求政府從勾地表中撥出土地興建「居屋」,更尤甚者是勾地表中的優質土地。在政治問題上,他們可能是對,是會爭取到一些選票,與此同時,減少土地拍賣,亦即是財政收入少了,必定緊縮財政預算,減少興建公屋,上樓輪候的時間當然是長了,這當然不叫做劫富濟貧,這叫「人之道」。
雖然老子說﹕「這是損不足而奉有餘,謂人之道」,但我不同意,要損害社會最基層人士,實在不是人道。 |